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5550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变态心理学要点打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焦作师专 王国防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研究对象为人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偏重于 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精 神病学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 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异常心理不能称之为疾病,因此仍然沿用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心理学。ICD-10 DSM-4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2、准 学科简史。 (一)早期关注。公元前 400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特体液说。公元 517 世纪鬼魂附身论。 (二)现代说明 A 从思辨到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 18321920) B 从外因到内因 奥地利 医生弗洛伊德(Freud.S18561939) C 从医院到社区。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 弗氏学说 (一)心理结构:潜意识、无意识、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是性本能;二 是营养本能。性本能背后的潜在力量为”力必多”(libido) ,他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三)人格发展理论 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三个主要的阶段 82 页 409 页 (四)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3、 本能 退化-固著 自我 理性处理。 防御体系:否认,补偿、升华、替代、幻想、压抑、投射、反向、合理化 精神动力学 理论:变态心理并非由于躯体疾病而是由于心理冲突和情绪紊乱的结果。本能欲望过强,心理防御机制无法 控制及与之抗衡,就只能让内驱力在意识中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防御机制应用不当或过多,会出现变 态行为。心理变态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 如何评价弗洛依德? 行为主义(一)经典条件反射(二)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三)不恰当的泛化和辨别(四)模仿学习 (五)认知学习。 人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行为的直接原因是环境刺激。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 反射。变态行为是错误的学习和不适当条件联系的结果

4、。通过适当的学习也可以矫正,使之变得正常。经典 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其人。 存在-人本主义解释。人本主义思想,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罗杰斯/马斯洛) (一)自 我是组织心里活动的中心(二)注重价值和个人成长(三)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积极态度(四)变态心理的 有关解释 1 人的自我实现的固有倾向,是人的基本需要和行为动力。2 一旦自我实现过程受阻,人将发生心 理障碍。3 解决心理问题途径在于创造促进成长的条件。潜能的趋于完善的动力特征。存在和责任冲突。人 本主义的历史贡献-在群体中研究个体。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 适应: 2 人际交往:3 改

5、造世界:/ 异常心理就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心理异常的判断。一、常识性的区分: 1 异常的行为: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 异常的情绪 体验 3 不良的社会适应: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 1 统计学角度; 2 文化人类学角度;裸行 3 社会学角度; 4 精神医学角度; 5 认知心理学角度。 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 1 医学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内省经验标准; 4 社会适 应标准。 1、医学标准 病理心理+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根据 标准化比较客观 有可测量的生物学标准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仍缺少可测量

6、的生物学指标,心理障碍的原因还包括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2、统计学标 准 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 以心理特征偏离均数值的程度来决定是否正常 比较客观, 操作简便 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正态分布 受到社会文化影响 不能普遍适用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客观的看待社会适应标准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 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 习惯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 四 心理学区分原则(病与非病)郭念锋(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过程的 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

7、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识活动,这些活动在一段时 间内可以构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受心理状态的制约,而心理状态又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心理过程变态是指认识、情绪和意识活动异常 一、认知障碍: 1 感知觉障碍 2 思维障碍 3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4 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常见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它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甚至会使人惊恐、拒食、伤人或自杀。 (一)感觉障碍 1 感觉过敏 2 感觉减退、消失、倒错 3 内感性不适。 (二)知觉障碍 1、错觉:错觉是对2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错觉在正常人也会发生,如杯弓蛇影。正

8、常人的错觉经验证后可以消除,但变态心 理患者的错觉不易纠正。常见错视和错听,如看到猫以为是老虎而不敢动弹,看到象棋以为是糖果欲把它吃掉。2、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觉按感觉器官分为: 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临床常见的幻觉主要是幻听,有以下几种:命令性幻听/评论 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根据性质,幻觉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幻觉两种:真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生活的客观空间,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幻 觉形象鲜明,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看到或听到);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主观脑内或体内,不通过感官而获得, 感知的形象不鲜明生动 。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

9、功能性幻觉 思维鸣响 心因性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能够正确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个别属性感知歪曲 。 常见的有: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 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主要通过言语来发现。 思维障碍是变态心理的主要症状,也是精神科医师诊断 疾病的重要依据。根据临床分类,思维障碍一般分为:(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2 思维内容障碍 。1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 、思维云集 、强迫思维、思维贫乏、思维 中断等 。 1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是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并快速转变。患者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概念 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多彩,思

10、维常常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话题,即随境转移,出现音韵联想和语意联 想。患者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自觉脑子特别灵,好像上了润滑油,出口成章,但信口开河。 2 思维 迟缓:是联想速度的缓慢、联想困难或联想抑制,患者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低、反应迟钝,如感到脑 子不灵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 3 思维贫乏:是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汇贫乏,患者表现为沉默少语,言 语单调,感到脑子空虚,没有什么可说的。 4 思维松弛:指思维活动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联想松弛,内容 散漫。患者回答问题不中肯,不很切题,使人感到与之交谈困难,对患者言语的主题和用意不易理解。 5 破 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

11、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如患者在 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之间和句子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无法理解,严重 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称为语词杂拌。 6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下出现。 7 思维 中断: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原因时思维突然中断,言语停顿,片刻后继之新的内容,此时患者不受支配, 不能自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8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意外联想/被外界掠走思想。 9 思维云集:指 患者思潮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患者常常描述,脑子乱,不 能控制,想的事毫无意义,一

12、件事没想完又想另一件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 病理性赘述:是思路的障 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讲话罗嗦,半天讲不到主题上,做不必要的过分累赘的描述,致使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 盖主要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常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是概念的转换,患者常常以无关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自己解释,他人无 法理解。 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反穿衣服,以示自己表里如一或心地坦白,吞食骨头以使自己有硬骨头精神 。 12 语词新作:患者将不同涵义的概念或语词融合浓缩在一起,作无关的拼凑,自创文字图形和符号,并赋予特殊 的概念。如将兰和

13、男写在一起成一个字, 以形容自己漂亮,是美男子。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13 逻辑 倒错性思维:指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 人是由动物进化的,动物是由植物进化的,因此人不应吃猪肉和蔬菜 。 思维内容障碍1 妄想的特征:思维内容没有事实根据,不符合患者的教育水平和所处环境。患者坚信 不移,不能用亲身体验和教育去纠正。妄想的内容往往与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常见的妄想表现有:1 关系 妄想;2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打击、陷害。被害妄想还可划分跟踪妄想/关系妄想; 3 特殊意义妄想;4 影响妄想,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到电波

14、和仪器的外力支配控制和操纵;5 夸大妄想常见 于躁狂患者,多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发生,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有很多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 人后裔。 自责妄想:常见于抑郁患者,过分贬低自己。 6 自罪妄想 /自责妄想;罪恶妄想:患者会毫无 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拾到两角钱没有交公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至拒食自杀或要求劳动改造 。 7 疑病妄想;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经反复求医和化验检查也不能改变疑病观念;严重患者会认为内脏腐烂 心跳停止或脑子空了,称为虚无妄想 。 8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 9 钟情妄想 10 内心被揭露又 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内心所想的事虽未表达,

15、却被人知悉,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自己的隐私,都在纷纷议论自己。按妄想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强迫性思维:指某一概念在患者脑内反复出现,如一种想法、一句话、一件事、一个数等,反复追究这些3毫无意义的荒谬问题,又称强迫性穷思竭虑,欲罢不能,可继发强迫动作。 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注意减弱和狭窄。 (二)记忆障碍,1 增强 2 减退 3 遗忘, 4 错构/5 虚构(三)智能障碍。1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弱智,是由于先天或围产期以及 18 岁以前生长发育过程 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

16、力功能显著低于正常,伴有适应行为受损、精神发育迟滞可根据症 状轻重表现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几类。 2 痴呆,是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智能已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 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智能严重障碍。患者意识清晰,但思维活动不完善,智能下降,后天获得 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不能从事学习和工作,甚至生活也不能自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一般精神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自知 力缺失,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和住院,拒绝服药。自知力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临 床上常将自知力作为判断病情轻重或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自知力恢复是指病人症状消失,对所患精神病症状 能认识到是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