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520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0、第 91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说理能力。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但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平

2、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是它能刻画、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般水平) 。也就是说,平均数的实质是用一个数代表一组数的整体水平(一般水平)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 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夏天就要到了,在炎热的夏季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师

3、:小明也喜欢游泳,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小明独自一人来到池塘边, (出示情境图)看到池塘边有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平均水深 110 厘米。师:小明是怎么想的?生:我身高 145 厘米,比 110 厘米高多了,到水里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师:他想的对吗?师:平均水深 110 厘米是什么意思呢?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有正确的认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我们学校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课件出示教材第 90 页例 1 上半幅情境图) (看,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矿泉水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师:通

4、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90 页例 1 下半幅矿泉水瓶图) (指名说信息)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2)解决问题 (预设: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合并在平分。 )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先合并再平分要让学生弄清 1: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除法表示什么,3:最后得数表示什么。移多补少,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过程)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叫“移多补少” 。 (板书移多补少)师: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用总数除以份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13

5、 就是 14,12,11,15 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师:13 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谁收集的数量呢?生:都不是师:每人实际收集的数量与平均数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师:“13 个”是 4 人收集的个数 “匀”出来的,平均数 13 代表的是这 4 人收集个数的整体水平或者平均水平(板书: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的整体水平)师小结:平均数 13 是我们经过处理之后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可能是移多补少,也可能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在这道题里,平均数 13并不是每人实际收集水瓶的数量。它代表了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3)了解生活

6、中的平均数师: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 91 分。丽江今年 3 月份平均每天是 15 摄氏度。 王老师家 2008 年平均每月用电 85 千瓦时。 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 3 千克。师:你能理解这些平均数吗?老师考考你。(1)中国男子篮球队 12 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204 厘米,所以这 12 名队员的身高都是 204 厘米。生读题,判断并说出理由。再出示统计表。通过对比说明每个队员的实际身高与平均身高有怎样的关系。师:204 厘米是经过处理之后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可能是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能是用计算的方法。2

7、04 厘米并不是每个队员的实际身高,它代表了中国男子篮球队身高的总体水平。(2)出示开头的情景图师:刚才那个池塘同学们还记得吗?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师: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出示池塘下情境图师:如果此刻站在池塘边的是你,你会怎么想?2,教学例 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1)比较人数相同的两个队的成绩。师:通过刚才帮环保小组解决问题,我们对平均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来看看体育小组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例 2 情景图,男生比例 2 少一个人。 )生:踢毽子。师:体育小组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正在进行踢毽子比赛,成绩已经出来了,谁也不服气谁,都认为自己队成绩好,看来体育小组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帮他

8、们解决,你能做到吗?生:能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裁定呢?预设学生会用两种方法,1 比总数,2 比平均数。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到底哪个队成绩好。 (板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女生队赢。)(也可以比较两组队员踢毽个数的平均数,)师:用那种方法更好?(人数相同时,比总数比较好,因为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谁的总数越大,谁的平均数就越高。(2)比较人数不同的两个队的成绩。师:男生队输了,男生不服气,又加入一个厉害的,你认为他能拯救男生队吗?请各位裁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给出最终的裁定。板演预设学生会进行争论,有的认为看总数,男生队应该领先,有的认为在人数不同

9、的时候,用总量来比不公平,只能用平均数来比较。师:为什么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比较两个队的输赢呢?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意义说明,求男生队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男生队踢毽个数这组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 5 份,每个人都踢了 18个,平均数 18 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师:19 呢?生:相当于把女生队踢毽个数这组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 4 份,每个人都踢了 19 个,平均数 19 可以代表女生队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师:所以,总数解决不了的问题谁帮我们解决了?生:平均数师:这时你想对平均数说点什么呢?平均数啊平均数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看来正确的理解平均数有助于科学的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我们就用平

10、均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知识应用1 第一小组 4 人,一共做了 100 个。第二小组 5 人,一共做110 个。哪个小组成绩好些?2 下面是 5 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姓名杨欣宇王 波刘真尧马 丽唐小东本数8 6 9 8 14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他们平均每人捐几本书?(你会估 6 本吗?会估 14 本吗?)小结:平均数总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师:下面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看了。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师:通过做这道题,你总结了什么经验?诗

11、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吴梦打出的分数如下表 (1)在评委老师给出的分数中,最高是多少分,最低是多少分? (2)按照比赛规则,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你能按规则计算吴梦的平均得分吗?你知道吗? 在演讲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得分时,评评委委 陆陆老老师师 王王老老师师 刘刘老老师师 马马老老师师 唐唐老老师师 评评分分 9090 6868 8989 9696 9292 李李老老师师 毛毛老老师师 8888 8686 往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是由于每个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每人给同一位选手打出的分数也就不同。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剔除一些极端数据,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正确的理解平均数有助于科学的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四.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那些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还有什么遗憾?五、作业课本 92 页做一做,1,2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一路二小五一路二小 曹秀丽曹秀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