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421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中药强化针灸刺激的效应远非两者单独运用疗效可比。本研究所用中药具有祛风豁痰开窍化瘀、宣通经络之效,是失语症传统治疗的方法。从目前来看,本方疏通经络,改善了语言中枢的血液循 环,促进了语言功能的恢复。进行康复语言听说练习能够加速代偿活动,从而有助于脑损害后高级中枢神经机能的恢复。同时,语言训练时口腔发音肌肉的运动也防止舌、咽、喉部肌肉的萎缩,对已有言语肌肉萎缩的患者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根据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通过学习和训练,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脑可塑性的机制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和神经电生理有关。现已

2、阐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代偿以及功能重组,已成为大脑可塑性的生理、 生化或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本研究将中医学治疗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研究及优化方案的选择,探讨经络内联于脑的客观物质基础,改变了传统中医治疗在神经康复学上的不足。康复训练是对针灸辅助手法的有力补充,使传统的中医治疗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对传统针灸的冲击和完善;康复评定可指导针灸实践。另一方面,对于康复技术的易化作用来说,针药结合不仅具有类似的促进作用,而且临床证明它有可能优于促进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是语言康复治疗中行之有效

3、的方法。3 6 体会语言康复宜尽早。脑血管病后一段时间内失语症状可不同程度地自然恢复。这种恢复的时间视病灶的大小及性质而不同。一般认为2 6 个月。但并不排除在此时间内进行语言康复。只要条件允许,在针灸中药治疗的同时,应尽早开始语言康复。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失语症患者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烦躁、焦虑、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朝夕能够实现的。因此,除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心理障碍外,训练时帮助患者建立和巩固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非常重要。环境是语言康复的重要条件。在正规的训练场所一语言康复室内,由医师指导训练,家属应陪同并学会训练方法,并在家庭进行督促指导。社会背景不同,应

4、根据个人的特点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因为大部分语言障碍的患者脾气急躁,年长也使得他们对学习恢复语言信心不足,怕羞,怕被人耻笑妨碍了他们努力学习,因此家属的耐心配合很重要。有关运动性失语的文献不少。但大多为个案报道,完整而系统的研究不多,深入的康复机制尚不足,失语恢复与脑生理、病理、神经生化机制关系的研究还不够,这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陈佩顺黄臻番禺区人民医院康复科5 1 1 4 0 0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脑卒中偏瘫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把1 1 7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 8 例和对照组4 9 例

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予早期关节负重,对照组不做任何关节负重。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F u g t - I e y e r 运动测定和上田敏评定,比较两者疗效,采用统计学U 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是否有 统计学意义。结果:经2 个月治疗后,分别对比两组F 姒积分和上田敏得分,前者u = 2 7 9 2 5 8 ,P 2 5 8 ,P 2 5 8 )0 5 5 ( u 2 5 8 )P 值P O 0 5P O 0 5P O 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更明显。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加早期关节负重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更显著,是一行之有效的康复手

6、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讨论近年来,随着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脑卒中的病死率较前已大大降低,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尽早使脑卒中患者重获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多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瘫侧肌张力低下。通过瘫侧关节负重可使关节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n 1 ,反复肌肉的收缩可使肌肉自主收缩得到恢复,从而恢复肌力。健侧关节负重也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健侧肢体为了抵抗重力而使肌肉充分收缩,肌肉过度用力使兴奋扩散到患肢,即通过联合反应也使患肢肌肉得到收缩,肌肉自主运动得以恢复。 电动站立斜床、仰卧位屈髋屈膝位桥式运动,四点跪位促进近端关节肌肉的协同收缩等正是利用关节负重改善瘫侧的肌张力和肌力,从而使瘫侧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通过挤压关节负重可刺激关节的压力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紧张度增加,肌张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姿势的稳定。对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关节挤压负重,也可通过刺激关节的压力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紧张度下降,肌张力降低,痉挛得到抑制。随着肌张力的正常化和肌力的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得以改善,可以重新站立和步行,从而使日常生活功能的以改善,生活质量的以提高。1 5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