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5326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古称“庐州”、 “庐阳”。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皖江城市经济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城市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它主要包括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社会人口所从事职业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合肥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工业立市” 、 “ 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

2、” 等政策的推出, 城市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合肥城市化进程,实现合肥市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应对合肥市目前城市化中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对策。合肥市下辖包河、 蜀山、 庐阳和瑶海 4 个区,肥东、 肥西、 长丰 3 个县, 辖区总面积 7029.48 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 838.52 平方公里。近几年,合肥市市域户籍人口 478.90 万人。其中, 非农人口 203.73 万人, 占总人口的 42.6%。加上暂住人口, 合肥市城镇化率约为 51.5%, 处于城市化加速期为 30%- 70%。近年来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34.2 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

3、总值突破 3500 美元, 据综合 128 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比较研究: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500 美元、 800 美元、 1000 美元、 1000 美元以上时, 城市化水平相应为 52.2%、 60.1%、 63.4%、 65.8%。与此标准相比,合肥市城市化水平是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合肥的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及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明显偏低, 与其作为中部地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受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 合肥直接辐射的范围主要限于六安、 巢湖等紧邻城市, 稍远的淮南、 芜湖、安庆等城市与合肥经济联系则较弱。合肥市域城镇分布现状是: 中心城区人口在 200 万

4、人以上, 3 个县城人口在 5- 15 万人, 除此之外, 人口在 2- 5 万人的乡镇 3 个, 1- 2 万人的乡镇 8 个, 1 万人以下的乡镇 17 个。城镇体系表现为:中心城市不够大, 缺少有实力的小城镇, 城镇体系断层明显, 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与三个县城。城镇职能单一, 中心服务型城镇多, 产业型城镇少, 特色不明显, 各城镇自身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互之间缺少分工与协作, 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的现象比较突出。合肥市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 尽管近两年合肥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近两年完成新建、续建道路 125 条、桥梁 24座。 但由于资金有限, 迄今为止, 作为

5、城市动脉的道路, 框架还没有完全拉开, 建设标准也不够高, 还有不少断头路待完善。 目前合肥市区的污水管网基本建成, 但是与市区紧密相连的双凤开发区、 上派、 店埠污水管网尚不完善, 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对环境污染依然存在。合肥市是科教之城, 但在基础教育分布上, 优势教育主要集中于老城区, 且占地面积小, 发展空间不足, 吸纳学生能力弱, 如合肥一中在老城区占地仅 70 亩, 除去生活区只有近 50 亩地。合肥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优, 有限的资源过度集中于老城区、 集中在少数几家医院。此外, 合肥市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有的还存在一定问题。从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 合肥市区城市化率

6、达到 83.9%, 而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非农化水平尚低于全省城市化率( 38.7%) , 反差极其明显。合肥市的城市与农村, 市区与郊区, 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农村基本都保证了村村通路、通电, 但是设施水平低, 保障率差, 城镇社会服务设施落后, 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都分布在条件较好的县城, 其他乡镇设施水平均较低。城市定位就是对如何发展城市问题加以界定, 是城市化前瞻性的战略性决策。合肥市的城市定位应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城市自身特点两方面出发。从区域角度分析: 合肥处于我国中部地区, 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合肥靠近长江

7、, 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 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 位于安徽省中部,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因此, 合肥应以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为主要目标, 并在省内经济格局中充分发挥中心服务作用。从自身特点分析: 合肥制造业有一定基础, 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提升其先进性, 使之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合肥是国家三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之一, 具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强大的科研高教实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条件优越。 同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极为密集的地区, 合肥可以接受其产业扩散和分工协作, 成为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

8、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合肥未来应当大力发展的城市职能。另外, 合肥是滨临全国五大淡水湖的唯一一个省会城市。巢湖将给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 滨湖科学城将成为城市的特色定位。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空间的扩大只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 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内涵品质的提高, 提高城市各类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我们要本着“ 以人为本” 的思想,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肥市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 并且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也要增加投入, 以优

9、良的城市品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今世界,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合肥是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只有 224 万城市人口的合肥市聚集了 59 所高校和 200 多个国家和省、 部属研究院所, 有两院院士 31 人, 是国家实验室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合肥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 科技创新立市” 之路。 发挥科教优势,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机遇, 被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认为是最重要的“ 后发优势” 。为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 合肥市需加快公共服

10、务平台建设、金融支撑体系建设、 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大胆地进行体制创新, 为科技创新立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 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合肥要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大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力度, 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 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设施,结合滨湖新区和政务文化新区建设, 建设高档次、综合性的大型商业设施, 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打造服务本市、辐射区域的省会商业圈。以此增强城市吸引力,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化道路初探,中国展望出版社. 2 朱庆芳等: 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 3 周干峙.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 4 张正河. 后发城市化的优劣势和初始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