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497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的定义及其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中药炮制,古代曾称为“中药炮炙” 。 “炮”原义为“毛炙肉也”(汉说文解字)。清人段玉裁注云:“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 礼记内则云:“涂之以谨(墐)涂,炮之。 ”汉人郑玄注:“炮者,以涂烧之为名也。 ” 说文解字又称:“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可见“炮炙”源于食物加工。后来,我们祖先将这种裹物烧烤熟食的经验用于中药加工处理,则专称之为“中药炮炙” 。医药史上, “炮炙”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其外尚称中药炮制为“合药” 、 “制药” 、 “治” 、 “制” 、 “修治” 、 “修事”等。例如,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隋人雷敩

2、的雷公炮炙论则以“炮炙”命名,其正文又多称炮炙为“修事”;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设有“修治”专项讨论药物炮制;清代张仲岩的中药炮制专著亦命名为修事指南 ,而正文中又多用“炮制” 。历代对“中药炮制”的称谓虽有不同,但对其包涵内容都均一致,且多用“炮制”和“炮炙”两词。为了保持中药炮制的原意,而又能较广泛地包涵药物加工技术,现代多用“炮制”一词,且将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切制” 、 “炮炙”工艺三大类进行分类收载。中药炮制的理论,乃以中医中药基本理论为基础,具有适应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整体观的特点;是为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特色而逐步形成的。中医药学

3、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灿烂古代科学文化和丰富医药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中医临床讲求辨证施治,组方如理政,用药如用兵,方药的法度是“君臣佐使” ,药有主次,又有缓急,其精妙之处则在于气味调合,合实生物。为确保方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完整性,中药炮制则伴随着中医中药的发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它直接为中医临床服务,运用诸多方法修治药物,旨在引导其药性直达病所,协调药性,使其升降有序,补泻调畅,解毒纠偏,相得益彰,更好发挥其综合效应。因此,中药炮制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特色,有着无比丰富的科学内涵与特点,是中医药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临床用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大头医生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