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4979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2005-5-20浙江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转型,正是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流通功能有效发挥的有利时机。浙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流通领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多元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主体基本形成,流通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2003 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1 亿元,同比增长 10.9%,居全国各省市第 4 位;批零

2、贸易、餐饮业增加值 1159.3 亿元,占 GDP12.3%,是服务业中最大的产业部门,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协调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流通产业总体竞争力不高,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较低。一是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虽大不强。2003 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 5591 亿元,其中,前十大市场就占了 26.4%;大部分市场还处于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组织化程度低,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的冲击下,其功能和作用将受到更大的制约,竞争力逐步衰减。二是传统百货业不大不强。除了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等少数几家百货商场外,省内其它的百货企业

3、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都增长不快。2003 年,浙江限额以上百货商店的数量和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法人总数和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17.4%和 23.8%,比上年分别下降了 4.4%和 7.9%。三是连锁经营企业又小又散。全省有超市门店近 3000 个,分布在 1300 多个乡镇,但普遍规模较小。2003 年浙江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销售总额为 16 亿元,仅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企业上海百联集团连锁销售额 485.2 亿元的 3.3%。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4、和效益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识流通,发展流通业,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协调,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一、从全局、战略层面审视浙江商贸流通业的现状一、从全局、战略层面审视浙江商贸流通业的现状浙江作为经济强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2004 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 1万亿元,人均 GDP 达到 2900 美元,正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大好时机。随着浙江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浙江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浙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5、但是,目前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不适应。消费需求量和需求结构通过流通的功能发挥,引导并决定着生产量和生产结构。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流通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浙江正面临着经济结构全面调整优化的重要时期,但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产业构成比例来看,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39.7%,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低 12.9 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 GDP1

6、2.3%。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高达 70%左右,商贸流通业已占到整个 GDP 的 16%左右。就发展趋势来看,包括商贸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 GDP 比率,已从 1995 年的 37.6%下降到 2003年的 33.6%;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从 1995 年的 13.4%下降到 2003 年的 12.3%。2003 年,商贸流通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 31.1%,比 1995 年下降了 10.8 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极不协调。就“浙商经济”而言,目前浙江在外经商人数达 5

7、00 多万人,总投资达 6000 多亿元;2003 年,浙江民营企业达 30 多万户,产值 8270 亿元,出口创汇 1211 亿元,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连续 6 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浙商占了 188 席,其中 10 强,浙商就占据了 4 席,最具竞争力的 50 强中,浙商占了 28 强。与之相比,浙江的现代流通业就相形见拙。2003 年,全国连锁企业前 10 强中,上海占 4 家,北京 2 家,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各占 1 家。浙江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排第 53 位;其他 5 家在连锁 100 强的位置是:温州人本第 60位,余姚华联商厦第 68 位,慈溪慈客隆第 7

8、1,浙江高邦服装连锁第 86 位,绍兴供销超市第 95 位。2003 年零售 100 强中,浙江零售企业仅占 4 家,分别是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第 65位,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第 67 位,杭州解百集团第 77 位,百大集团第 83,较2002 年排名分别下降了 9、5、14、13 位。由此可见,浙江流通产业发展与浙江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二)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快经济循环不适应。流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加快生产企业的商品向消费过程的转化。加快流通速度,有利于节约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浙江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制约提升浙江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200

9、3 年浙江社会物流总成本为 1918.68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20.4%,略高于全国 20%的平均水平。日本 1997 年,物流总成本占 GDP 比重已降到 9.6%,美国 2000 年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也低于 10%,欧洲为 10%左右。就商品流转速度来说,浙江流通环节的商品周转慢、库存率高,流通效能较低。2003 年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为 3.26 次,而日本达到 15 左右次,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甚至可以达到 20-30 次。从库存率看,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库存率为 3.6%,与美、德、日(大约为 1.14%-1.29%)相比高出近 3 倍。从流

10、通方式来看,浙江商品流通很大程度上依托商品交易市场,由于商品交易市场属于商品流通的初级交易方式,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的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浙江,应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来与之相适应。(三)与提高消费率、扩大内需的要求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不适应。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作用,据专家估算,目前投资每增加 1%,可拉动我国 GDP 上涨 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每增加 1%,可拉动 GDP 上涨 0.87 个百分点。20

11、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而消费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与 1991 年相比,2003 年浙江投资贡献率由 31.1%上升到 49.4%,消费贡献率由 56.7%下降到 46.5%,这种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宏观调控,加上浙江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紧迫。这就需要扩大市场,需要采取现代流通方式。而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为主,逐步向追求环保和安全,满足个性化、时尚化、舒适化消费等方向转变;消费行为从单纯追求商品的

12、使用价值向追求质量、品牌、服务等商品的延伸价值转变;消费场所从满足基本购物功能,向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变。而浙江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不够,大多数流通企业处于“小、散”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四)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不适应。由于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改制较早,缺乏有效的政策向现代流通业态引导,浙江连锁经营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销售额比重上,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目前,浙江连锁经营的销售比重仅 10%左右,而江苏 2002 年就达到 21%,上海达到 40%以上。加上浙江商贸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13、,对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特别是受体制的束缚,缺乏发展开放型零售商业的积极性,企业技术落后,竞争力低下。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加入 WTO 后,最大的冲击将发生在商业领域。2003 年,省外零售连锁企业在浙江开设门店 454 个,比上年增加了 152 个,实现销售 105.76 亿元,已有16 家国际著名商业巨鳄抢滩浙江,沃尔玛即将在浙江开业。国际零售巨鳄的进入不仅对浙江流通业带来冲击,对浙江的产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不久前在杭州举行了采购说明会,浙江企业趋之若骛,全省有 220 多家企业报名,沃尔玛从中只选 120 家企业参加,充分体现

14、了大型流通企业对市场终端控制力、对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如果浙江流通终端被国外大型零售商全盘控制,浙江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失去主动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就有可能沦为“加工车间”的危险。浙江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步伐,提高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重构具有开放性、连通性和高效性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以增强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浙江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四个不适应”,呈现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与浙江整个经济水平的不一致性,主要是由于过去忽视了把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先导产业来认识,忽视了把流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考虑,忽视了把流通放在经济社会

15、发展的全局来谋划。二、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二、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战略要求,根据流通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浙江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一)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增强商贸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采取联合、兼并、划转、托管等方式,推动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重组。二是要积极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等方式,鼓励小型流通企业以入股、加盟的方式加入集团,形成紧密型和松散型相

16、结合的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浙江流通业的集团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三是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内部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分类,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定位,挖掘具有成长性的优质资源,通过国有资产划拨、股权转让或联合兼并等方式将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起来,形成核心资源。四是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加强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推行供应链管理,同时加强农村流通渠道建设,采取“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出一批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增强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推广新型流通方式和管理技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应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结构,缩短商品流转周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多个领域渗透,加快城镇社区与乡村的传统粮油、副食品等商店向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转型的步伐。(2)加快发展物流配送。重点抓好连锁经营和专业市场配送中心建设;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