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汗法辨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4375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汗法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伤寒论》汗法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汗法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汗法辨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面进行调养,以保持和维护正气,使外邪无从于犯。古人为强调防病的重要性,便引用了“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这两个比例以作警戒。只要能做到清静少欲,顺其自然变化规律,避免情志过极,同时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定时,注意保护肾气,适当锻炼,就不会发病或少发病,从而达到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同时还应该再特别指出的是内经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方面十分重视食物保健疗法,以使正气更加旺盛。而对于未病采用药补持反对态度。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后世医家在继承内经重视预防思想的基础上,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发展了这一种即病防变,防微杜渐的治疗思

2、想,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外感温热篇中强调,“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这些都是内经既病防变思想的发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内经养生学说的中心环节,是核心所在。养生就是为了不发病、少发病、使健康常在,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就是基于这一思想意识做出的合理判断。在对于如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一理论进行全面阐述过程中,内经还同时认真强调了脾胃在脏腑中的重要作用,称之为“后天之本”。认为胃是五脏之根本,是供应脏腑气血营养的“仓库”;所以在治病防病时造顾到“胃气”,维护胃气,不可过分攻伐和损害。素问平人气象论明确指出:“平人

3、之常之禀于胃,胃者J T C M J u n e2 0 0 6 ,V 0 1 4 7 ,S u p p l e m e n t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日逆,逆则死”。故在养生方面要应当注意保护好胃气。 4 体会内经在阴阳五行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人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运动过程与天地阴阳、四时气候运动变化密切相关,而在整个生命运动过程中又始终存在着健康与疾病的对立统一的矛盾斗争。人们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就要注意掌握生命运动的总规律。万物都从阴阳生,万物都从五行来,万物又都顺应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才能变化发展,阴阳五行是天地之道,人的生命活动、生理功能要与天地自然的阴阳变化相一致。所以“提挈天地,

4、把握阴阳”( 素问土古天真论) 。就是掌握了生命运动的总规律,并根据生命运动总规律进行自身调整。因此,内经根据这一理论思想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既病防变的经典学术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和主张制定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即“恬淡虚无”,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定时,运动健体保护肾气等方式方法。这些具体措施和主张,能够达到精神健康,同时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从而实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目标。内经关于养生方面的经典学说与现代健康保健思想相吻合,这一理论思想完全适用于当今的实际需要,可以做为今日养生防老,延年益寿的座右铭。l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清明医院( 1 3 0 0 4 2 )2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伤寒论汗法辨

5、析陈亚军。奚秀珠。汗法为八法之一,伤寒论精辟地论述了汗法的临床应用,有表虚、表实、兼表、兼水等证之辨,而且有汗不得法和误汗的救治原则和具体方药,并论述了适应范围、辨证分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现就伤寒论有关汗法的临床运用、辨证规律辨析如下。l 汗法适用范围汗法适应范围广泛,病邪在表阶段适用汗法,患者有发热和寒战。张仲景在伤寒论六经中归纳为太阳病。如第l 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人体禀赋及致病因素不同,其证候反应也有所差异。故同一太阳病,有中风、伤寒、温病之区分,三者在辨证论治方面,虽有严格区别,但均为外邪与正气抗衡,相互作用于肌表,使汗出则表解。临床使用汗法,具备一定的

6、条件即可应用。其一,风邪客于肌肤、毛窍、筋骨、玄府、营卫腠理等部位。其二,凡因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水饮内留、水湿泛滥、冷热失调、营卫失和等病因所致的各种病证。其三,凡具有疼痛( 腰体痛) ,身拘紧板实或恶风、恶寒、咳喘、水肿、纳差、舌苔白腻、脉浮滑等脉证。也就是说,临证包括病位、病因、病机、病证在内的适宜汗法的证候。2 热病类证分型外感热病在表,运用汗法必须辨明脉证,择善而用。临床应视病情之轻重、体制之强弱、伤寒与温病的不同、辛温与辛凉之区别,而有所差异。各病的临床表中医杂志2 0 0 6 年6 月第4 7 卷增刊现错综复杂,有时表证会合并里证同时出现。因此,汗法应用,有先后缓急之分。伤寒论为

7、此确立三项基本治则。常法先表后里:一般情况下,邪气在表,应顺其在表之势,因势利导,汗而发之。若表里同病,当先用汗法解表,以引邪外出,表解方可治里,这是张仲景临床治疗表症的常法。例如:第4 6 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第9 0 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第1 0 6 条:“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第4 4 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张仲景指出,治疗外感病,必先分辨病证之表里及轻重缓急而进行施治,一般而论,凡有表证,当用汗法,使表邪从汗而解,这种治法通常用与

8、先表后里,同时也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表为主的临床病例。变法先里后表:若表里同病,里证较急,易传里化热伤阴之表邪,即缓用汗法而改用他法,先救治里证,后再解表。如第9 1 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第9 2 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第3 7 2 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散,攻表宜桂枝汤。”本条指出虚寒下利兼有表证的治则及主方与第9 1 条相呼应。凡表里同病,里实而表未解当先解表,表解再攻其里,里虚而表未解,则当先温其里,后攻其

9、表。发热、头痛、身疼痛,是典型的表证,但下利清谷,脉反沉,腹胀满,脏寒则生满病,属里证较急,故急当救里为先。临床采用急温脾肾之阳的四逆汤治疗,待阳复正盛有祛邪外出的能力,然后解表,则无发汗伤阴之虞。兼法表里同治:当表里之邪均盛时,纯用汗法则里证不去,偏于治里则表证不除,必须表里同治,兼顾用药。如第3 8 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4 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前者汗清并用,后者汗温兼施,均为表里同治实例。 3 汗法的具体运用伤寒论对汗法具体运用如下:( 1 )

10、 解肌发汗。适用于表虚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第1 3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因风感风邪,营卫不和治用本法,以桂枝汤代表方。( 2 ) 宣肺发汗。适用于表实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证。第3 5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因风寒束表,腠理闭郁,肺气不宣,治用本法,以麻黄汤为代表方剂。( 3 ) 清热发汗。适用于发热,口渴,不恶寒脉浮数的太阳表热证,同第6 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相符。由于风热温邪,化热伤津,致肺卫俱伤,治用本法,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 4 ) 温经发汗。适用于热轻寒重,头重无汗,四肢不温,

11、脉沉的阳虚外感证。第3 0 1 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由于阳虚兼外感,本虚标实,治用本法,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第2 0 条阳虚汗漏表证不解,用桂枝附子汤为宜。( 5 ) 滋阴发汗。适用于发热、汗出,恶风寒身疼痛,脉沉迟的营阴不足的外感证。第6 2 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本证属气营不足复感外,虚实兼并,治用本法,用上方为好。( 6 ) 升清发汗。适用于发热无汗,恶风项背强,脉浮或下利者。第3 1 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第3 2 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2、”本证风寒束表,经气不舒,清气不升,而下利,阳邪不解而项强无汗。治用本法,取葛根既能解表,又能止利,故葛根汤在此有发汗解表止利之功。( 7 ) 温饮发汗。适用于外感风寒,痰饮内停,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脉弦或浮紧者。第4 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之小青龙汤证。由于寒邪柬表,水饮内停适用本法,以小青龙汤为最宜。( 8 ) 行水发汗。适用于太阳表证,内停水湿,小便不利,烦渴,或水人即吐,脉浮或脉数诸证。第7 1 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 4 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本证多为表邪未解,内

13、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或太阳经腑同病,故用解表利湿法,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9 ) 化湿发汗。运用于伤寒表邪未解,发热恶寒、无汗身痒、风水头面肿、腰痛尿频等症。第2 6 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笔者在临床用治肝炎阳黄兼表,以此方加味,一则解表散邪;一则以清热除湿退黄。并用治风水初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 ,见头面浮肿、腰痛尿频之症,以此方加减,疗效明显,能使汗出肿退,疼痛随汗而解除。( 1 0 ) 饮食助汗。张仲景旨意在运用药物汗法的同时,助以热粥、热水使汗出,但不致淋漓大汗,使邪从汗解,营卫调和。*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医院( 3 1 4 2 0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