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41867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2017 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 历史(开卷)本试卷分为第 1 卷(选择题) 和第 2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1 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 2 卷为第 5 页至第 6 页。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 上, 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2、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意。 1.2017 年 4 月 4 日,天津文庙举行“丁西春季祭孔典礼”。 孔子开创的学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2.老子的学说主要记载于 A.论语 B.道德經 C.孟子 D.孙子兵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答 34 題: 3.因秦的暴政而激起的反抗是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陈胜、吴广起义 D.八王之乱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6 页)4.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发展生产,任贤纳谏,国力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文

3、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与清朝管理西藏事务相关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册封达赖和班禅 C.土尔扈特回归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1684 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伊犁将军 D.台湾府 7.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8.今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孙中山 10.巴黎和会上中国外

4、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 爱国运动。该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清末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去 践行他的思想主张 A.重农抑商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平均地权 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6 页) 12.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在戊皮变法时期创办 的 A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中华书局 D.黄埔军校 13.右侧照片拍摄于 1972 年,周恩来在北京机场 迎接-位美国总统,他是 A.杜鲁门 B.基辛格 C.尼克松 D.里根 14.“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

5、及,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 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进行这次东征的是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凯撒 D.屋大维 15.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的一个 典型事例发生在 A.法国琅城 B.德国柏林 C.英国牛津 D.意大利威尼斯 16.开始于意大利,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 了思想文化基础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文艺复兴 D.明治维新 17.在新航路开辟中,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 A.美洲新大陆 B.好望角 C.大洋洲 D.南极洲 18.“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难

6、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文中的“他”是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历史试卷第 3 页(共 6 页)19.“蒸汽时代”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有轨电车 20.被誉为“发明大王”的是 A.史蒂芬孙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21.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 A.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列宁主义的诞生 D.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在美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总统有着不同的使命。回答 2223 题: 22.林肯总统在任时 A.签署了人权宜言 B.签署了独立宜言 C.颁布了权利法案 D.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 23.罗斯福

7、总统在任时 A.出席华盛顿会议 B.实施“新政” C.推行“冷战” D.建立北约组织 24.观察右图,根据其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枚邮票 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25.2001 年中国加入了 wTo,这一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盟 C 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历史试卷第 4 页(共 6 页)第二卷 26.(18 分)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许多英 雄模范人物。 英雄榜 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平凡岗位上,各行各业出现了“党的好战士”“党 的好干

8、部”“铁人”等一批先进楷模;在科技领域里,有被评为“感动中国”人 物的邓稼先、袁隆平。依据英雄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两位“最可爱的人”的名字。(6 分)蒋道平 邱少云 焦裕禄 袁隆平王进喜 邓稼先 黄继光 雷锋(2)县委书记的楷模“党的好干部”是谁?(3 分)石油战线上的“铁人”是 谁?(3 分)(3)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科技专家邓稼先、袁隆平分别是什么事迹? (6 分)27.(16 分)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 言、信仰的烙印、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辉煌的 道路。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纪录片

9、百年中国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到,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 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确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哪次会议?(3 分)它 的召开标志着什么?(3 分) 建起办的标止即是十金融时代的开始。”这是事次会议 ? (3 分)(2) 革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3 分) 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3)正如某位历史学者所说的“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与其说是为争取抗日 战争胜利准备条件,不如说是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指明了方向。”为争取实 现这一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做了哪些努力? (至少写出两例。4 分)

10、28.(16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法西斯国家挑起,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走 向联合,最终战胜了那悉的力量。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全面爆发的? (3 分) 事件是什么? (3 分)(2) 为了对付共网的敌人,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哪一个宣言? (3 分)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在哪一年? (3 分)(3)2017 年 1 月,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救材 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 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函 中“十四

11、年抗战”的起点是哪一年的哪一事件? (4 分) 历史试卷第 6 页(共 6 页)不得翻印机密启用前秘密启用后阅后收回 2017 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 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 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 1 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D 2.B 3.C 4.C 5.B 6.D 7.D 8.A 9.B 10.D 11.C 12.B 13.C 14.B 15.A 16.C 17.A 18.D 19.A 20.B 21.B 22.D 23.B 24.B 25.A 第

12、I1 卷共 3 题,共 50 分。 26.(18 分) 1) 黄继光; 邱少云; 蒋道平(6 分) (每点 3 分,答对任意两人即可) (2) 焦裕禄(3 分); 王进喜(3 分) (3)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3 分);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3 分) 27.(16 分)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3 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 分) (2) 遵义会议(3 分);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3 分) (3)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作战等(4 分) (每点 2 分,答对 任意两点即可) 28.(16 分) (1) 1939 年 9 月 1 日(3 分); 德军突袭波兰(3 分) (2) 联合国家宜言(3 分); 1945 年(3 分) (3) 1931 年(2 分);“九一八事变”(2 分)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