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741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9五脏辨证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和八纲辩证配合)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 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 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 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 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 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 实践价值。一、心一、心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部分大脑皮质的功能)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 脏六腑之大主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2心主血

2、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内经诸血皆属于心。心者,其充在血。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内经心主舌。心气通于舌,心气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心者,其华在面。4汗为心液内经心在液为汗。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从上述心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所讲的心,基本 包括了西医讲的心脏和部分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 的功能和病变。心病证治心病证治1心阳(气)虚弱证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兼见面色苍 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 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 心阳虚脱。心气虚轻。心阳虚重,气虚以倦怠为主, 阳虚畏寒为主。西医对照:心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 气衰竭

3、虚证。周围循环衰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心阳虚:是指的心脏生理性搏动力量相对较弱,近似 于西医所说的窦性心律不全,如脉率不齐,搏动缓慢 搏动无力,血压过低等一些心脏功能性症状。 心气虚:一般指的是心脏自身生理性代谢失尝近似于 西医所说的心肌梗心肌炎室性心律等一类的证状属心 脏自身病变引起的症状。发病机理 本证多因久病体虚,或精神刺激等, 损伤心气,心阳。治疗大法 温补心阳,益气通脉。对症方药 参附汤加味。重点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特效腧穴 内关 极泉 天池心气虚:可用四君子汤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 以养心安神。(衡体 57)心阳虚: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 黄、五灵脂、丹参、桃

4、仁以活血。 。(衡体 57 天能)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 用温胆汤加党参、玉竹以除痰通阳。 (御茶 银杏氧通)2心血(阴)不足证症状 以心悸心烦为主证。或有易惊、失眠、健 忘。若兼见低热,盗汗,口干,舌尖红,舌苔薄白或 无苔为心阴虚。若兼见眩晕,面色苍白,口淡,舌淡 嫩,脉细弱为心血虚。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多见以下几种:心悸怔 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 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 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 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西医对照: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贫血,神经官能

5、症等 可见此证。发病机理 外邪入侵传里,或精神刺激,耗伤心 血、心阴,或由于其他出血疾患,导致心血不足。治疗大法 滋阴养血,宁心安神。对症方药 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 (均衡营养餐 银杏氧通)重点经脉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特效腧穴 血海 三阴交 内关心悸,眩晕等心血虚证,可用四物汤加阿胶、柏 子仁、益智仁、炙甘草治疗。若心动过速而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心阴虚证, 可用生脉散。3痰蒙神明证症状 以神志痴呆,意识朦胧,苔白腻,脉滑为 主证。或有呕吐痰涎,或昏迷不醒,喉有痰声,舌强 不语。若兼痰热,则舌红苔黄,脉滑而数。西医对照:癔病,精神分裂症可见此证。发病机理 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

6、或气郁化火, 煎炼津液为痰,痰火交炽,以致蒙蔽神明,狂躁妄动。治疗大法 化痰开窍。2 / 9对症方药 用导痰汤加减。重点经脉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 经。 (草本 C 天能 膳食纤维)特效腧穴 三阴交 足三里 膳中痰迷心窍而昏迷不醒的,用温开法(苏合香丸); 属于痰迷心窍而舌红苔黄脉滑数的,用凉开法(至宝丹、 牛黄丸)。4痰火扰心证症状 以神志错乱,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为主证。胡言乱语,时歌时哭,打人骂人。西医对照: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癔病等 可见此证。发病病机 多由情志不舒畅,抑郁不遂,五志化 火,痰热内扰,甚则上蒙心包,则神不守舍。治疗大法 清火化痰。对症

7、方药 用礞石滚痰丸或清气化痰丸。重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 阳胆经特效腧穴 血海 三阴交 足三里 (御茶 叶绿精 粹 花清精粹)5心血瘀阻证症状 以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舌 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涩为主证。或胸痛不安,指甲 青紫,汗出,四肢冷,苔少而润。西医对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 心力衰竭等可见此证。病机 因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气滞则血行 不畅;或因久病,心气不足,无力运行血液,均能引 起心血瘀滞,脉络阻塞。治疗大法 活血通络行瘀。对症方药 血府逐瘀丸加减。(衡体 57 银杏氧 通花清精粹膳食纤维 )重点经脉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特效腧

8、穴 血海 至阳 至阴6心火炽盛证症状 口舌反复生疮,心烦口渴,小便黄短,舌 尖红,脉数为主证;或有小便淋沥刺痛,尿血,苔黄 白。西医对照:神经官能症,心脏病及舌炎,膀胱湿热, 月经不调等可见此证。病机 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或平 时喜食肥腻食品及有烟酒嗜好,久而化热生火,以致 火热内扰心脏,心神不安。治疗大法 降火滋阴。对症方药 用导赤散。重点经脉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任脉特效腧穴 血海 三阴交 阴交若兼便秘,消化不良等加大黄、山楂、谷芽、麦 芽等消导药;若精神紧张,失眠,脉细数加麦冬、枣 仁、鸡蛋黄等养阴药;若与月经有关而脉弦,加柴胡、 白芍等疏肝养肝药。心病兼证心病兼证1心配

9、小肠内经说: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官,化 物出焉。心移热于小肠。诸病源候论)说:心主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 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下传而引起, 其病理表现为清浊不分,转输障碍,证见小便不利, 大便泄泻,临床上可分为虚寒,实热,气痛三证。小肠虚寒证症状 小腹隐隐痛喜按,肠鸣溏泻,小便频数不 爽,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治疗大法 温通小肠。对症方药 用吴茱萸散。重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特效腧穴 腕骨 阳谷 天枢 大横小肠实热证症状 心烦口疮,咽痛耳聋,小便赤涩,或茎中 痛,脐腹作胀,矢气后稍快,脉滑数,舌质红苔黄。治疗大法 清利实热。对症方药 用导

10、赤散或凉膈散。重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特效腧穴 血海 三阴交 天池重点动作 小肠气痛证症状 1 小腹急痛,连及腰背,下控睾丸,苔白, 脉沉弦或弦滑。治疗大法 行气散结。对症方药 用天台乌药散。 重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特效腧穴 膻中三阴交养老 备注 对症方药 吃 15 天停 15 天见效停用 最多连续 服用 3 次最好买大厂家的重点经脉 每天二次每次不少于 10 分的拍打特效腧穴 每天二次每穴不少于 5 分的按揉重点动作 每天二次每个动作不少于 10 遍 摇头摆尾 九鬼马刀二、肝二、肝肝的辩证:肝的生理功能肝的辩证:肝的生理功能3 / 91肝主谋虑疏泄(相当于情绪活动

11、时,对于植物神经系 统功能的影响) 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肝藏 血,血舍魂。肝在志为怒。悲怒气逆则伤肝。肝病者 两胁下痛,引少腹(相当于内脏感觉在体壁上(胁部)的 反映),令人善怒、善恐。2肝主藏血内经肝藏血,血舍魂。饮食入胃, 散精于肝。 3肝主爪筋(相当于运动神经中枢功能) 内经肝生筋。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者,其 华在爪,其主在筋。 4、肝开窍于目内经说:肝主目。肝气通于目,肝 气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目得血则能视。 从上述肝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讲的肝在分泌和贮藏 胆汁方面,与西医的肝胆基本相同。但在精神情志、 主筋、藏血等方面,与西医的肝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 同。中医的肝与

12、西医的脑、脊髓、植物神经、心血管、 内分泌、生殖等系统有关。 肝病证治肝病证治 肝气郁结证 症状 以急躁易怒、两胁胀痛、脉弦为 主证。或有精神抑郁、头晕、嗳气、胸胁窜痛,食欲 不振,口苦或呕吐,腹痛,腹泻,月经不调,舌苔白 润。若肝郁日久,引起血瘀,则兼见痞块(肝脾肿大), 舌边有瘀点,脉弦或涩。西医对照: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神经官 能症,肺结核,月经失调等证。 发病机理 因精神刺激,肝气不能疏泄,经脉之气阻 滞所致。 治疗大法 疏肝理气。对症方药 柴胡疏肝丸。 重点经脉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特效腧穴 太冲 阳陵泉期门肝郁及月经不调可用逍遥散。兼血瘀可加入治血药。 阴虚选用小柴胡

13、汤,去燥湿药加首乌、女贞子、沙参 等养肝药。 肝火上炎证 症状 以头痛剧烈,眼红而痛,易怒, 舌尖边红,脉弦数有力为主证,或有眩晕,耳鸣或聋, 睡眠不安,吐血衄血,胁痛,苔黄或厚而干等症。西医对照:高血压病、狂躁型精神病、中耳炎、上消 化道出血、眼部急性炎症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因气郁化火;或嗜好烟酒,多食肥腻,以 致蕴热化火,火盛于上。 治疗大法 泻肝泄胆清热。对症方药 龙胆泻肝丸。 重点经脉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特效腧穴 行间 太冲阳陵泉肝阳上亢肝火盛的,用龙胆泻肝汤去柴胡(因有升发作 用)加石决明、牛膝以增强其降火之力。上消化道出血 由于肝火盛引起的,可用龙胆草、栀仁、黄芩、大黄、

14、生地、旱莲草、紫珠草、侧柏叶等清肝泻火止血药治 疗(凡上部出血忌用升提药)。白血病属于肝火盛而有出 血的,用当归芦荟丸。 肝阳亢盛证 症状 以头痛、眩晕、易怒、脉弦为主 证。或有视物不清、胁痛、口苦、舌边红、苔白等症。西医对照:脑血管意外可见此证。发病机理 由于素体阴不足,加以脑怒忧思,气郁化 热,及嗜好饮酒,多食肥腻,生湿生痰,痰热内蕴, 又能耗阴,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升发太过。 治疗大 法 平肝熄风潜阳。 对症方药 用羚羊钩藤汤。 重点经脉 足厥阴肝经足 少阳胆经 特效腧穴 风池太冲阳陵泉肝阳上亢,可用石决钩藤 饮以平肝熄风潜阳;若苔黄脉数是兼热,可加黄芩、 莲子心以清热。 肝阴不足证 症

15、状 以眩晕、头痛绵绵、失眠多梦、 舌红少津、脉弦细或弦数为主证。若有耳鸣耳聋,视 蒙夜盲,手脚麻木、震颤,苔少或无苔。西医对照: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及眼部 慢性疾患等证。 发病机理 或因湿热久蕴,或因气郁化热消耗肝阴, 以致肝阴不足,阴虚而生内热。 治疗大法 柔肝养阴(滋肾养肝)。对症方药 杞菊地黄 丸。 重点经脉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特效腧穴 风池 三阴交 血海晕眩属于肝阴不足的可加龟板(或鳖甲)、牡蛎、玉米须。 视蒙夜盲属于肝阴不足的,可加用鳖甲、蝉蜕育阴潜 阳。肝胆湿热证 症状 以右胁阵发性剧痛、黄疸、尿短 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证。或有口苦咽干、寒 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妇女带下黄绿色、 质粘、有臭气等。西医对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脓疡、宫颈炎、 阴道炎可见此证。发病机理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情志不舒,肝气郁 结,或嗜好饮酒,多食肥腻,酝酿而成湿热。 治疗大法 清热利胆。对症方药 用山栀、黄芩、郁4 / 9金、玄明粉、柴胡、枳壳、虎杖、金钱草等药。若兼 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枳实。若疼痛较剧,可加木香 行气,加蒲黄、灵脂活血止痛。黄疸明显加茵陈、大 黄。 重点经脉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特效腧穴 风市 阳陵泉曲泉 肝病兼证肝病兼证 1肝配胆内经肝合胆。 景岳全书肝气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