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3691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6按要求填空。(5 分) 归园田居(其三)中能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是 。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 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 句是 , 。 黄鹤楼中包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是 。 7某餐馆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 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的有关语句填入 上联,使之完整。(2 分) 8下面语段的空白

2、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一组句子是( )(2 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B C D 10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人的恰当句子是( )(2 分)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 的精华在哪儿,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 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几声猿啼,有如日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 强劲的

3、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 ,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适唱:“巫峡啼猿 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11、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仍以“她”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2 分)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 野;她 ,她 。 12、请写出一句你最喜爱的警句格言,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 分)。二、按要求修改短文。 (4 分) 黄河是世界

4、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 35 千克。古人称黄河是 “一担水,六斗泥”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 16 亿吨,泥沙带走的氮、磷、钾肥约 4000 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 375 千克肥料。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 走的不是泥沙,却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呀!” 13 14 15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 3 倍” ,这是上文中 的一句话。它应放在第 句后面。 16第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关联词 改作 。 三、阅读理解(36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2 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5、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 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于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 分)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18、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渔人甚异之。 D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19、用文中原句填空.(3 分)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于是 , 。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20、翻译下列

6、句子。(2 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 (2)孔于云:何陋之有? 译文: 。 2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6 分)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 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隔,界 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普通的墙壁有什么不同?(2 分) 答、 。 24、下边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7、)(2 分) A、在适当的位置上装镜子的目的是要增加景致的深度。 B、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一面大镜子,就能使整个园林的景致翻一番。C、装上镜子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更多的层次,但必须选择恰当的位置。 D、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镜子,园林的实际空间并没有扩大,但在视觉效果上,园林的景致 丰富多了。 (三)、阅读生命与气候一文,回答问题。 (18 分) 生命与气候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 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 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

8、 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 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 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 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 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 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未质素的、 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 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

9、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 3 倍,地球大 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 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 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 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 4000 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 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 200 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 1 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

10、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 是近百早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 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 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在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 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25、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约束( ) 碰撞( ) 参与( ) 生物圈( ) 26、第段中“再次反击”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用原文回答,限 10 字)(2 分)27、第段“地球逐渐降温”一句中,为什么用“逐渐”一词,请在本段中找出

11、根据简要说明。 (限 40 字)(4 分)2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植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低。 B、动物和植物均衡发屉,就能使地球避免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 “寒武纪大爆炸”时,大片森林消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 29、指出本文所使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 分) (1) , (2) , (3) 。 30、读了本文后,你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的一个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人类应该怎么 办?(5 分)。四、作 文 (30 分) 以“家”为题,写一

12、篇作文,可以写“小家”即家庭生活;也可以写“大家”即集体生活,如 以校为家、以厂为家、兄弟民族是一家;还可以写“大方之家”即各类懂方法技能的内行人; 写水陆动植物“需要一个家”也未尝不可。体裁不限,宇数 600 宇左右。 4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

13、个美丽的记忆。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 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B 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C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二)门的悬念(共 16 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 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 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 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 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