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61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念蓮華生命關懷與和諧社會一念蓮華生命關懷與和諧社會 以臨終至中陰關懷為例以臨終至中陰關懷為例資料來源:第二屆世界佛教論文集作者: 陳聲漢 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時間: 2009-04-01“一念蓮華”這個蘊涵著提升生命內涵的社會服務理念,近年來,逐漸被臺灣地區部份經歷過親友生死大事的喪親者所認知。這是一個創新的佛教名詞,既廣義地表達了對整個生命過程中,心靈淨化與提升的關注,亦包含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懷。並關鍵地指稱對於社會人群之生死大事,依佛教理念所提供一系列從臨終關懷、舍報助念、中陰引導、乃至於喪親者悲傷輔導與心靈支持的社會服務。本文探討“一念蓮華”生命關懷理念的推廣與實踐,對於社會和諧所具

2、有的正向意義。一、一、 “一念蓮華一念蓮華”的意義與內涵的意義與內涵“一念蓮華一念蓮華”的內涵:的內涵:“將生前的心靈革新,擴展到臨終、舍報、及下一生之生命全程關懷與靈性照顧。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以清淨的心,關心社會、關愛他人、關懷生命、關照生死,讓生前、死後兩無憂悔,讓生者、亡者兩無遺憾。 ”這樣的定義指出“一念蓮華”在平日是要以“淨化的心”去關心社會、關愛他人,而在他人面臨生死之際,則是以關懷生命、關照生死的慈悲心,提供臨終者及其親人靈性照顧,使去世者及尚在世的親人,都能得到生命的安慰而兩無遺憾。“一念蓮華”的“一念” ,是指自覺的清淨心,要以猶如蓮華,不染貪瞋癡慢妒等五毒的心念去淨化

3、、面對自我生命,並以佛法中, 蓮華所代表的大悲意涵,以覺他、利他的菩提心去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生命的終點正是無限希望的起點。在病人臨終之際,讓他對生命重新生起希望,以無畏的態度面對死亡,以愉悅的心情迎接來生,這便是生命關懷的積極意義。在病人臨終舍報之際,幫他念佛持咒,讓他在舍報的最後一念,眼見佛像、耳聞佛號,從而心中憶想於佛,則此生才一結束,下一生已於極樂淨土開始,繼續他更美好的生命旅程。 死亡是人生之大苦,在佛法上也正是輪回升墮的關鍵時刻, 一念蓮華透過對極樂世界及彌陀宏願的介紹安慰臨終者,使臨終者由對死亡的恐懼、絕望狀態,轉換為願生淨土的積極自我提升,與對死亡無所畏懼的超越心境。人死之後的

4、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隨重,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報。(2)隨習,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某種習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3)隨念,隨著各自臨命終時的念頭所歸,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國淨土“一念蓮華”在平日以清淨菩提心自覺利他,一方面可以減低本身惡業及習氣之影響力,另一方面亦可以積累善根福德回向極樂的淨業資糧。而在臨終,則強調要掌握此生最後一念,與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願力相應,如佛說無量壽經中佛告阿難: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一念蓮華在生命終極關懷的實施重點,則為要求協助即將臨終舍報者,讓他眼見

5、佛像、耳聞佛號,從而心中憶想於佛,願求往生與彌陀願力感應道交,而達到隨念往生淨土的此生終極圓滿。二、一念蓮華生命關懷的推廣與實踐二、一念蓮華生命關懷的推廣與實踐以下就“一念蓮華”依佛教理念所提供一系列從臨終關懷、舍報助念、中陰引導、乃至於喪親者悲傷輔導與心靈支持的服務,說明其對社會和諧的正面意義。在臺灣為生死大事默默努力的宗教團體與個人有很多,都很令人尊敬與讚歎!其中由諾那、華藏精舍,所推動的一念蓮華理念與實踐,多年來以24小時全年無休的義務精神,平等慈悲的幫助任何一位需要臨終關懷或臨終助念的個人或家屬;2001年臺灣約有12萬多人往生,其中約有1萬2千人,曾接受過諾那、華藏精舍一念蓮華的服務

6、,亦即該年臺灣每10位往生者,即有一位曾接受一念蓮華的服務;就現代生死學的學術研究或教學來說, 一念蓮華實在是一個值得我們從現代生死學的角度來認識及學習的範例之一。諾那華藏精舍一念蓮華生命關懷助念方法,包括了臨終關懷、舍報助念、中陰引導、乃至於喪親心靈支持的服務。對於請求協助的重症、臨終者家屬,助念志工會前往醫院予以慰問,並以善巧方便對重症、臨終者及其家屬表達佛法對於生死的看法,以及介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勝妙莊嚴,以改變臨終者及其家屬對死亡絕望的態度,轉換為積極求生淨土的光明心境,尤其強調家屬應在病人臨終舍報之際,讓他在此生的最後一念,眼見佛像、耳聞佛號,心中憶佛,願生極樂,以幫助他掌握最後一

7、念,與彌陀願力相應往生淨土。而對於已舍報的求助者,助念志工會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志工到達現場時,攜帶陀羅尼往生被、恒河金剛明沙等佛門法寶提供亡者使用,並對家屬提出能符合亡者往生利益的建言。例如至少八小時內不觸碰遺體,或送入冰庫,以免亡者神識尚未離體,受到極大的干擾而起瞋念煩惱影響去處。家屬亦應儘量避免在亡者身邊哭泣,否則將使亡者情戀不舍,而障礙往生。接著志工邀請家屬一同為亡者助念,志工助念內容除在舍報八小內輪班助念,並有勸慰亡者應如何往生的口語導示。整個助念過程乃至法寶提供,都是完全免費,不接受喪家任何金錢或物質的回饋。在八小時圓滿後,通常建議家屬仍應繼續助念至舍報12小時。除此臨終關懷及舍

8、報助念外,諾那華藏精舍並提供亡者家屬參與每月舉辦兩次的中陰共修法會,共修的內容融合了淨土法門與西藏度亡經關於中陰時期的導示,並請求家屬應在中陰49天內,每日為亡者作中陰引導文,並繼續為亡者念阿彌陀佛及觀音六字大明咒,以幫助亡者往生極樂或善道。(一念蓮華)臨終一念往生助念比舍報後助念,費力較少而且成效較大.諾那藉此機會與各地大醫院洽商,協助其成立佛堂及往生室。藉由醫院佛堂的成立,除了讓病患有所依託、與醫護人員做佛法交流之外,並進一步與他們攜手推動一念蓮華生命關懷系列活動及協調配合一念往生助念之實行。甚至藉由往生室之設置,讓所有在醫院面臨人生終點的病人,都能獲得死亡之尊嚴與生命昇華的喜悅。2008

9、五月四日緬甸納吉斯熱帶風暴和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災難發生後,他們於五月十七日週六下午一點半緊急發起全省分舍視訊及網路連線中陰共修 ,廣邀同門師兄、蓮友、曾接受助念的亡者之家屬和社會大德,一起為不幸受難的亡者中陰助念。 推動醫院成立佛堂的做法,在臺灣已被生前契約業者吸收,而與醫院合作設立往生室之類的空間,成為醫院人性化服務的一環。而透過網路的虛擬空間,連結一群發心助念志工,在固定時間,對不受空間限制的中陰身罹難者助念,這也是創舉。諾那華藏精舍自2008年五月至今,每日晚間711時,仍不間斷地繼續進行網路助念。在佛教助念於喪親者走過悲傷之探討文中指出佛教助念對於亡者家屬達到了悲傷療愈的功效,因

10、為佛教助念形成一個可以想像的死後存在 ,導引之生死信念如死亡不是永遠的結束 ,給予喪慟中希望與支持,使親人死亡的悲傷能轉換成親人即將往生到一個很美好地方的心像。而助念歷程中助念人員無私的付出與陪伴,亦提供了喪慟中的社會支持接受過助念協助的喪親者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在經歷佛教助念後,除了原來悲傷經驗轉變外,原有之生命亦產生了轉化,如:生命哲理有了啟發,生命觸角亦能延伸到自我生死的反思層面,產生回饋付出之心去服務他人,隨之生命視野也擴大了,終究步上復原之路。 結論結論“一念蓮華”生命關懷提出以清淨的心,關心社會、關愛他人、關懷生命、關照生死。並指出 A“改變生命,必須從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個好的行動、好的話、好的念頭,則多一個善業,生命便會更好一分。若多一個傷害別人的言行思想,則多一個惡業,生命便更惡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乃至每一個念頭,都不要傷害別人,都總是利益別人,如果生命中充滿的都是純善的業,則想不變好都不可能了。改變生命,要由現在每一念做起。而要決定生死,則必須在臨終最後一念來把握。 ”如果人人都能以清淨的心,關心社會、關愛他人、關懷生命、關照生死,對於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必然有其正向意義。倘若人人能如此,則無須等待死後,這個世界就會像淨土一樣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