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615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 摘要: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依然享受的是不平等的权力,这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媒介行业中从事的大部分都是边缘工作、大众传媒依然将女性形象刻板化。大众传媒语篇所透露出的女性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依然受着男权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形象建构。本文从批评语言学权力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的关系作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表明了媒介文本所建构的女性在当今社会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身份和地位依然未得到实质

2、性的改善和提高。关键词:权力 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 1.1.研究渊源研究渊源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中早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性别则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石。自从 1995 年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对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就生机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在学术界,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被列为新闻传播学与女性研究的跨学科研究。“社会性别分析常常将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如大众传媒、父权制度中女性的从属地位等概念相联系,检验媒介中的文本建构方式,揭示了媒介潜在鼓励女性在父权社会结构中的从属地位的本质”(刘利群,2004:4)。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然处于较低的地位,媒体行业中男女两性的关系仍处于“核心”与“边

3、缘”的关系。以女性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媒介也仍然有限。这主要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待媒介与女性的关系。大众传媒与女性的关系还可以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批评语言学“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丁建新,2007:2324),它以语篇为中心,而大众传媒是语篇的一种形式。女性在大众传媒中无论作为主体还是客体都是一定意识形态的体现。女性在大众传媒这一实现和产生意义的场所中,是弱势群体与被统治阶级的代表。即便是在新闻媒体从以“传播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部分传媒受经济利益等驱动,忽视包括

4、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从现实的语篇(这里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中批漏出隐蔽的不平等权力和带有偏见的意识形态,为弱势群体(这里主要表现为女性)说话,是本文的一大目标。2权力和意识形态根据福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的解构,“权力不再是以统治主体为中心而单面实施,它也不再是只限于政治和国家活动的范围内,而是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实际社会问题。”(高宣扬,2005:1115)我们可以看出,权力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大众传媒对女性施加的不平等权力尽管隐藏在不同的话语场景中,但只要仔细分析便会很容易发现,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定义以及女性在媒介行业从事的工作和所占比例都充分体现了权力

5、的不对等。在批评语言学中,有些批评语言学家(比如福勒,引自辛斌,2005:9)将意识形态理解为一个中性概念,指出它与“人们安排和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关”。而汤普森关于意识形态与权力的关系的看法更具有参考价值:“意识形态可用来指意义在特定情况下为权力服务、帮助确立和维护不对称权力关系的方式从广义上来说,意识形态就是服务于权力的意义”(重引自辛斌,2005:10)。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描述其实就是男权制度下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的表露。3 3女性媒介形象分析女性媒介形象分析 现今学术界在文本领域对女性媒介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电视、电影、女性杂志和广告的内容分析上。在这些媒介语篇中,女性大都被赋

6、以固定的刻板印象(英文为 stereotype)。在现实社会中,性别的刻板印象主要包括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定型化(刘利群,2004:156),比如男性往往是理性、勇于探索、坚强的代名词,而女性往往被冠以感性、柔弱、被动等形象。而媒介的刻板印象是指媒介对这种刻板印象的再现、复制甚至强化与夸大。如琼瑶小说中好女人一般都是温柔、善解人意型的,古装电视剧里也常常出现“红颜祸水”这一宿命的结论。女性杂志内容不外乎是时装、化妆品,好像女人天生就只懂得消费、赶时髦而广告中出现的女性要么就是一个时尚、跟随潮流的靓女,要么就是一个为全家“鞠躬尽瘁”的贤妻良母。广告中的职业女性

7、,多以秘书、护士等服务型、辅助型职业为主,大都是“温尔文雅”的“现代花瓶”。即便是遇上一个事业有成的女性,也往往被描绘成家庭或个人生活不幸。而这种不幸又是由于她们忽略了家庭责任而出现的不幸结局。就算是素以客观真实而著称的新闻报道也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性别不平等对待。有学者曾对各国黄金时段新闻事件的消息来源作了调查,大约 3 /4 的是以男性为主要消息来源,仅有 6%的新闻以女性为主要消息来源,并且她们大部分以亲属或妻子的身份出现,女性仍然扮演着边缘的点缀角色。这是因为,报道的事件是客观的,而报道这些事件的人却是主观的。正如相机不会说谎,但拍摄照片的人会说谎。媒介控制者们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有意或无意强

8、加于这些媒介语篇中,在当今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依然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以上种种大众传媒文本的构建其实都是处于同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在这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权势关系(男性的强势,女性的弱势)以及维持这些权势关系的价值观念(父权制度中女性的从属地位)一直根深蒂固而从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媒介中女性刻板印象所折射出的意义,通过具体的物质形式或中介(大众传媒),产生与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中(男尊女卑),与一定的主客体相联系而存在并得到解释: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歧视的倾向,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其处境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结构和权势关系是社会典型的构成方式”

9、(丁建新,2007:4)。两性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构成结构也表明了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时代。就以媒介行业为例,在媒介集团的领军人物几乎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据广播与有线电视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最大的 25 家媒介集团中,首席执行官无一女性。女性群体仍是媒介行业中的弱势群体。伴随着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女性在媒介作品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媒介作品还是经常把女性的生存空间限定在家庭内,限定在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上。无论是广告,还是影视作品,女性的价值很多时候都界定在美丽、温柔、依顺和性感上。实际上关于男女性别的宣传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文化。女性的优

10、秀体现在道德品行的完善上。一个典型人物就是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渴望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它一经放映便引起很大的反响。女主角刘慧芳隐忍、忘我、默默承担一切的形象回归了中国传统的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男观众择偶的标准。影片创作者讴歌女主角的善良,并且把这种善良推向了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作品的价值取向却是否定女性的主体性和个体价值。刘慧芳放弃了一切自我发展的机会,作出利他的选择。在消解自我的过程中创作者将慧芳推向善良的极致,推向最为传统性别角色认可的母亲位置,从而将两性性别角色更加定型,成为一个最为男权文化认可的母亲角色。传统文化包括男权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消解在

11、慧芳形象的塑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创作者关于“男主外女主内”、“好女人就是成功男人身后的默默支持者和帮助者”的意识形态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诠释。4 4 总结总结大众传媒在担负提供信息、娱乐等产业功能的同时,还应肩负起宣传教育的功能和社会责任。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媒介传播对于提供男女平等的社会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批评语言学权力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的关系,为受到偏见的传媒中的女性说话,是本文的目标和尝试。参考文献:1.丁建新.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刘利群,曾丹娜,张莉莉主编. 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4.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5.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