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3448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学案8+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8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知识点一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1同盟会的建立(1)成立: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2)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 。(3)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作用: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前期活动: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在各地发动一系列起义,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思维点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2、矛盾趋于汇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成为时代潮流。辛亥革命就是这种时代潮流的产物。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1条件(1)思想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组织条件:革命党人建立共进会等革命团体、积极进行宣传组织工作。(3)力量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革命力量,武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摇篮。2过程: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占领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所控制。3革命发展武昌起义的胜利震动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南方 13 个省及最大城市上海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归纳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

3、级力量不断壮大,这是成功的阶级基础。(2)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人民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4)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为起义成功创造了客观时机。(5)革命党人的果敢主动精神对起义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概念阐释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 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

4、法(1)颁布:1912 年春,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2)内容: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被选举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4)意义:体现了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4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政治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历史地位: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生产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创造了条件。国际影响:对亚洲及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巨大影响,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上分析体现了“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它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 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思维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后,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这种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当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

6、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思维点拨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武昌起义胜利了,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辛亥革命又失败了,主要是因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改变。易混易错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认识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

7、共和制度,因为共和“徒有虚名” ,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探究点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材料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

8、选)思考 (1)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政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2)约法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3)约法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答案 (1)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2)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 ;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3)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探究点 2 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

9、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 思考 (1)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为什么说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答案 (1)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从不同史观评价辛亥革命(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

10、伟大的先行者。(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3)从全球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

11、得了重大成果。课堂小结1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了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可判断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故 B 项正确。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

12、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 B解析 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故选 B 项。3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 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中“皇帝倒了”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由此可知选 D 项。4有人认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

13、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 D民主共和制答案 C解析 三权分立在中华民国政体中有所体现,但不是针对袁世凯的,故 A 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总统制,故 B 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旨在限制即将担任总统的袁世凯,故 C 项正确;民主共和本身并不针对袁世凯,故 D 项错误。5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14、C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答案 C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 C 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 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

15、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 (1)辛丑条约的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和清政府被推翻。(2)直接原因: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袁世凯的两手作用下,清帝溥仪也已经退位;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不正确。原因:民国的目的并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开始实行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且武昌起义后,中国同盟会十分涣散。解析 第(1)问要注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丧权” “武汉义旗” “专制” “共和” ,结合辛亥革命的背景及有关内容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即

16、可。学业达标1下图是 1909 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对内对外两种面孔 (1909 年)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答案 B解析 1901 年,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投靠列强,彻底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是怒容,意指严厉实行专制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再联系题干中的“1909 年” “讽刺清政府”等信息可知,B 项与漫画的内容相符。故答案为 B。2在 20 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答案 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