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3352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生活在社区里 1、地图三要素 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 或 1/10000000 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比例尺的三种表示 方法线段式比例尺100 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 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 比例尺愈小。比 例 尺比例尺大小与表示 地区范围大小和内 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

2、,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 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 比例尺应愈小。方 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 法指向标定 方向N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 300W 00 300E“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 N W ES 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P8图 1-4) 2、社区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 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 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

3、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 域类型 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 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 有不同特色的社区。社区间的 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 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 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的世界人类共同的世界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 29,海洋占 71 陆地陆地分为大陆

4、和岛屿 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 照由大到小排列(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 图 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 分界线 运河、海峡、 山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大洲间的分界线 (P21 图 2-4)沟通的海洋乌拉尔山、乌 拉尔河、大高 加索山脉地中海和红海太平洋和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 洋 重要海峡地理位置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欧、非之间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的海峡 (P23 图 2-7、2-

5、8)麦哲伦海峡南美洲最南端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非洲最南端太平洋和印度洋 最大的岛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岛屿之最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云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生存的空间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 (P48 图 3-11) 地形 类型海拔 高度主要地形特征世界主要地形区中国主要地形区山地一般 500 米以上高大,排列有序,脉络 分明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 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 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 尔泰山脉、天山山 脉、昆仑山脉平原一般 200 米以下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 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 地区;是世界

6、上大部分 人口生活区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 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 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 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高原1000 米 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 处比较陡峭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 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圭亚那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 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丘陵多 5000 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东南丘陵盆地没一定 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 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 图 2-11) (P50 图 3-14、图 3-15) 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

7、动植物注意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 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 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大象、猩猩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集 中分布在夏季热带雨林两侧长颈鹿、斑 马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 的干湿季之分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 南岛甘蔗、橡胶、 油棕热 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很少下 雨,十分干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大沙漠区骆驼、鸵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少雨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 热 带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 有分布温带海洋气候夏天比较凉爽,冬 天不冷,全年降雨 较多,比较

8、潮湿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 岸狭长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 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 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很冷,夏天较 热,全年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 亚寒 带极地气候(包括 苔原气候和冰原 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 雪不会融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 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 熊、南极企 鹅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很多地 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牦牛不同 类型 气候 的差 异主 要表 表现 在气 温和 降水 的不 同4、季风气候(P26 图 2-13) 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海洋大陆太平洋

9、和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 冬季风大陆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干燥东亚、南亚和东南 亚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 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 宝贵的水资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 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6、世界人种的分布(P30 图 2-22) 人种外貌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罗巴人种)肤色白,头发弯

10、曲而金黄鼻 梁高,嘴唇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 , 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 脸庞扁平。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黑色人种 (尼格罗人种)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 脸庞平,嘴唇厚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7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1700 万997 万960 万937 万854 万769 万 所属大洲欧洲北美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首都莫斯科渥太华北京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 性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

11、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列举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 亚 国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国际组织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 (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 处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12、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 处,平等互利。 8、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都相等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 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 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圆弧状况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 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 分地球。 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区分经度纬度 9、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经度纬度定义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 线平面角间的夹角。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

13、道平面之间的夹 角。 度数起点线00经线(本初子午线)00纬线(赤道) 以 0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 1800以 0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 900划分方法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0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东经(E) 、西经(W)南纬(S)、北纬(N)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以 200W、160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以赤道为界划分 半球的划分200W 以东,1600E 以西为东半球, 200W 以西,1600E 以东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

14、纬度00300 中纬度300600低、中、高 纬度的划分高纬度600900北极圈以北地区北寒带900N66.50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23.50N66.50N 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23.50N23.50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温带23.50S66.50S五带的划分南极圈以南地区南寒带66.50S900S 10、中国的地理位置(P37 图 2-32)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五带时差(经度每隔 150,时间相差 1 小时。 ) 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中国东西大约跨越 600,大约相差 4 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 图 3

15、-1)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的 四至点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 个陆上相 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 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 个隔海相 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 海陆位置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 、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疆域优势

16、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 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 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 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 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 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 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 、乡(镇)23 个省 5 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34 个省级 行政区划 单位 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 P42 图 3-3 3、我国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