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3445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16 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 年):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基本形成(19541957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2、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严重破坏(19571976 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4发展完善(1978 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构与新时期的发展政

3、治制度发展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期建构1954 年,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政协召开,制度初步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 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49 年, 共同纲领;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完善1982 年宪法和以后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 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 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一、比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4、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制度项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度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党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5、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协商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的不同法律项目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历史条件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性质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建设方针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例题 (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

6、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 “它”是指( )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解题思路一定考向:共同纲领的制定。二抓关键:“民主党派”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关键信息。三明题意:找出四个选项中与材料中的评价相符的文件。四辨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故 A 项错误。排除B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排除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 B 项错误。C在中国人民

7、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 C 项正确。正确D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 D 项错误。排除答案 C运用排除法巧答历史选择题1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就题干设计方式来看,历史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直接设

8、问和间接设问。直接设问就是题干明确指出要考查的知识点,不需要考生再去理解或总结题干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2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明确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迁移所学知识分析排除解题。(1)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2)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 、 “不正确” 、 “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3)排“它”法: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就是说是干扰性选项。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学生最容易出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