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425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一世纪资本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看市场决定论 贸易经济班 张昕达 2012201844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是法国当代左翼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写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著作,在书中通过对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分配数据分析,他认为现今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富人更加有利并且造成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由于目前的手段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他预测未来贫富差距将继续恶化下去,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手段,希望能缓解这一问题。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书主要有一下几个论点:首先,托马斯皮克迪批驳了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

2、二战之后的 30 年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下降的现象使学术界认同了这一理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然而,托马斯皮克迪认为这段时期只是特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好转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二战和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再分配调整。依靠数据工具,皮凯蒂分析了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国家收入与分配的变动趋势,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 u 形曲线,而是 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 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然后,皮克迪认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资本收益率远高于劳动收益率。因为如果

3、资本收益率小于经济增长率,那么持有人倾向于及时消费而不是投资,消费的增长继而刺激产业对资本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刺激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当人口老龄化不断提升,将激发储蓄率的提高,由此导致资本收入比的提高,由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 1,即资本的收益率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收入的增长,这会进一步提高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第二是大资本的利润率高。因为大资本能占有更优质的资源,具有更全面的信息,所以能选择最优投资方案,且抗风险能力强,大资本的获利能力和风险中生存率最高,因而能够对中小资本进行排挤与兼并,同时大资本税率远低于实体经济税率,资本利润率极高。第三是大资本家掌握了国家机器,进一步维护自己的

4、既得利益。大资本家还通过政治献金、暗箱操作等方式培植候选人,利用选举影响乃至操控了立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从而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方面则通过垄断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行业规则,打压反对势力,维护现有制度,反对改革,以最大限度保护既得利益。由于现有制度建立在劳动收益率不可能高于大资本收益率基础上,而国家机器被大资本控制因而改革十分困难,所以必然会造成资本的不断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虽然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对于市场决定论提出了批驳,但我认为,应当全面辩证的看待市场决定论,认识到市场决定论合理的一面,肯定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对于资源配置作用的有限性,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有市场

5、调节不到的地方,需要“看得见的手”也就是政府出面干预,以保证经济合理运行。首先,市场决定论具有合理性。显然,资源配置中,特别是资本运行过程,市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具有逐利性。资本逐利性的一个表现就是资本一定会追求回报,资本一定会从没有前景,长期亏损的行业中留出,流向能够给资本带来回报和利润的行业。比如,现阶段中国的各行业中,资本正从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内竞争激烈,价格竞争严重,利润低下乃至时常亏损,无法给资本带来足够的回报,市场通过降低回报使资本流出,从而控制产能增长,调节供求,进而完成资源配置。资本的逐利性还表现在,资

6、本特别是大资本会涌向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从而带动各方面资源,促进行业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本家们看到了崭新的商机,他们认为互联网行业将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极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大资本迅速涌入了互联网行业,当互联网行业有了钱之后,便可以购置设备,建设网点,吸引高技术人才加盟,改善服务,更重要的是加快技术转型与升级,互联网行业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同时也将巨额利润回报给资本,这样,市场上有较高发展前景的行业,由于可能增长迅速,吸引了资本迅速流入,从而带动了人才加入和技术的升级,使资源配置向有利于自己方向倾斜,达成了自身加速发展

7、与资本高收益的双赢局面。正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才能通过市场机制,从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转移,使各企业各行业在竞争中达到优胜劣汰,完成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市场对于资源配置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机制有其固有的弱点与缺陷,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扶助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事实上,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正是基于资本的逐利性,通过资本逐利实现优胜劣汰;然而,事物是辩证的,市场调节作用的缺陷也产生于资本的逐利性,资本的逐利性一方面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市场的调节作用。资本逐利性对市场调节作用的削弱一个表现就是市场机制缺乏对人行为的管控,资本本身并不逐利,必须是人拥有了

8、资本之后,资本的逐利性才会通过人的行为显现出来,但是市场机制并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为了使资本回报最大化,愿意采取各种手段,并且不计后果,这也就是外部性的由来。比如工业污染问题,是市场调节作用被削弱的典型表现,由于工厂属于私人所有,因而是私人资本,而处理污染的成本需要自己承担,不处理污染的成本则是全社会一同承担,从私人资本角度看,最优选择一定是不处理污染,这样可以达到私人利益的最大化,符合资本的逐利性原则,但是这种行为造成了公共福利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则不是最优选择,但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介入,征收污染税或者确定排污权,再由市场调节。资本逐利性对市场调节作用的削

9、弱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大资本为逐利会反噬市场机制,正因为资本具有逐利性,在市场竞争中,一些资本通过兼并侵占等手段,逐渐成长为大资本,而大资本在竞争中无疑占有有利地位,具有更高收益,这时的资本逐利性就不仅表现在涌入高利润行业,还表现在对市场机制的反作用,通过修改市场规则使其有利于大资本增加财富,同时还伴随着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阻碍改革的倾向,使市场日益失去活力。资本对于市场制度的反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垄断托拉斯,大资本通过建立垄断企业,控制了市场,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市场规则,寄走竞争对手,独占垄断利润,虽然许多国家经过改革,分拆掉了许多垄断企业,并立法禁止垄断,但这只是表面上消灭垄断罢了,市场上虽没

10、有垄断企业,但是许多行业的前几名都被同一家财团控制,又或者相互掺股,暗箱操作和关联交易屡禁不止,这些都是大资本对于市场制度的反噬,逐步降低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正因为有鉴于此,托马斯皮克迪才会在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对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资本不断集中,大资本对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为维护资本的高收益率巩固既得的利益而将社会制度朝有利于资本的方向改进,继而弱化了技术、教育扩散而带来的相对公平提出批评。他指出,西方由于长期的资本积累和财富继承,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非常严重,许多富豪并不是靠自己拼搏获得财富而是靠遗产继承致富,如果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他预测由于资本利润率高于劳动,因而无论多么努力学

11、习,辛勤工作,得到的收入也不可能超过资本带来的收益,未来将会成为“拼爹”的时代,自己的命运将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由出生时的家庭背景决定,这样的体制长期持续下去的话最终将导致社会动荡和革命。为此,他建议提升累进所得税和财产税税率,对富人和高收入人群征收更高税赋,通过高额税赋补贴穷人,缓解收入差距扩大,他还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税这一方案,可以避免富人转移财富避税,这一方案虽然看起来效果显著,对改善收入分配不均,打击避税起到重大作用,但是可行性明显十分低下,连作者本人都认为太过不可行而冠以乌托邦的名字。确实他的想法太过理想,先不提全球政府间摒弃各自成见,抛开各国不同国情,以统一行动征收全球统一税的政

12、治可能性,大资本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是不惜余力的,他们宁可挑起世界战争与社会革命,也不愿放弃一丝一毫自己的利益,他们只有可能交换利益,让他们放弃既得利益去保护更多人无异于与虎谋皮,在这种情况下,改善财富分配差距恶化陷入僵局,促进社会平等也就成为了空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由其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由于资本逐利性的存在,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业已被证明有效和可行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机制是存在缺陷的,在市场机制下,大资本会形成发展,最后逐步削弱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市场活性,这也是本书作者所指出的问题,在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被发现之前,我们必须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其

13、他手段,对市场机制进行补充和调节,缓解矛盾爆发。世界贸易史第一篇前三章读后感贸易经济班 张昕达 2012201844王老师世界贸易史的第一篇是关于上古商业与贸易,其前三章分别叙述了远古时期、夏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与贸易。阅读过这三章后,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写作逻辑,如王老师所说,按照断代史的写法,以各个历史时期为依据各成一章,先叙述该阶段的历史背景,再到政治经济背景,接着讨论经济与贸易情况,最后分析商业与贸易对社会的作用。以这三章来看,属于中国历史广义的先秦时期,时间上是相互接续的,最明显的一条主线就是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商业贸易的不断成熟,二者相互影响,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先

14、决条件,依托一定的政治背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甚至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进步这一条主线主要反映在三方面上,分别是社会状况不断进步,政治经济背景不断发展,以及商业与贸易不断完善。首先是社会背景不断进步,上古时期距今已经十分久远,许多社会情况已经不可考证,只留下一些传说,就我们所知的,人们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还处于氏族部落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正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先民们还处在自然信仰环境当中,也存在较多的图腾崇拜。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国家的观念及制度以及开始形成,分封制不断完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以往穴居的情况变为平房,纺织陶器等技术发展起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文字也有了一定简

15、化。而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天子式微,诸侯并起,城市逐渐增多,道路交通有了较大发展,建筑水平提高,文化和娱乐生活开始丰富起来,社会进入到了奴隶社会晚期。总体来看,社会背景的进步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不断体系化,效率不断提升,社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这些都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处于不断进步之中。其次是政治经济背景不断发展,上古时期政治制度还未完全形成,氏族通过推举产生首领,作用感觉更像家长,许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效率比较低下,注定不能管理较大领域与更多人数,在经济上产生了原始分工与原始交换,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变为农耕。到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雏形开始形成,国家

16、体系逐步出现,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巩固这国家政权,疆域进一步扩大,通过分封管理国家,宗法制逐渐形成,等级开始明确,经济上则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出现了手工业,井田制成为土地制度,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农业产出逐步增加。而到了春秋时期,封建势力兴起挑战旧奴隶主势力,诸侯并起,为即将到来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打下基础,旧秩序的崩溃和新秩序的雏形成为这个时代的政治特征,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断挤压奴隶制生产方式,商业开始形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看,这个时期都是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为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奠定基础,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政治制度明显有极大进步,国家机构的逐渐成型使得统治区域不断扩大,统治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分封委任来管理国家,使得西周时期整个中原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地区都纳入了统治范围,并形成了一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而从经济上看,农业效率不断提升,产出不断丰富,分工逐渐细化,小农经济开始形成,特别是商业的产生,是经济进步的显著标志。而作为一个时代最主要特征的政治和经济进步,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