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的第一本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360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我的第一本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 我的第一本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 我的第一本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 我的第一本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 我的第一本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我的第一本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我的第一本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我的第一本书预习案预习案备课人:备课人: 蜂山中学 张玉英 审核人:顾弘审核人:顾弘 李文强李文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酷似 掺 脊背 枉读 马鬃 磨蹭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掺和:知书识礼: 酷似:3查询作者有关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 1923 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4摘抄出你喜欢的词句,课堂交流。5课文预习后你对课文还存在哪些问题?导学案导学案备课人:备课人:蜂山中学 姚雪莲审核人:顾弘审核人:顾弘 李文强李文强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

2、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二、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 义。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词语: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检查学生查阅的有关牛汉的资料,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四、课时安排 : 一课时五、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 “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看过了不少的书。那么,哪本书给 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教益最大呢?你是否曾静下心来想过? 那本书又是为什么让你久久不忘呢?里面一定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 事。那么,

3、通过预习,我们也看到了诗人牛汉给我们讲的第一本书 的故事,为什么他的第一本书给他留下如此难以磨灭的记忆?让我 们一起走近牛汉,进近他的第一本书。(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2、再次默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参考答案:(A)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 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 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

4、”,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 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B)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 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 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 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佳句赏析、点拨提升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 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 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 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

5、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 的快乐和梦幻。(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 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 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 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 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 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6、。人不能忘本。(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 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 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 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 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 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3)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

7、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 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五)、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 事”。达标测试达标测试备课人:备课人:蜂山中学 李新英 审核人:顾弘审核人:顾弘 李文强李文强一、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红 sh( ) 部 sh( ) sh( )假 sh( )光 马 zng( ) sh( )师 卜劳恩( ) 萝卜( ) 哄人( ) 起哄 ( ) 哄堂大笑( ) 2、下列每个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在后面括号中订正。 (1)我的童年没有悠默,只

8、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的最初的快乐和 梦幻。 ( ) (2)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密,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出来。( ) (3)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的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复去地 看。 ( ) (4)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栽了好多白纸。 ( ) (5)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3、选词填空。 凄惨 惨淡 愁苦 苦楚 (1)家中光景很是( ) (2)他( )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3)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 ) (4)我是怕他看见那本( )的课本4、结合语境,解释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 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凄惨: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 了这几十年的诗。 枉: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幽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 第一本诗集。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6、对题目“我的第一本

10、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 60 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6、结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 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 西。 c“本”指的是“书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

11、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 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 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 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 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 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 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 我。父亲的手真巧,他_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 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

12、上去的一样好看。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 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 火柴等小东西。 7、两处描写了父亲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8、通过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9、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10、 “元贞比你有出息”指的是什么? 11、(1)乔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 小东西”。造成他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这这样交待?(3)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12、选词填空 A竟然 缝缝补补 B居然 缝

13、缝补补 C竟然 修修补补 D居然 修修补补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一、 1、红薯 部署 暑假 曙光 马鬃 塾师 b bo hng hng hng 2、(1)幽默 (2)奥秘 (3)翻来覆去(4) 裁 (5)惟一 (6)篮子 3、(1)惨淡 (2)愁苦 (3)苦楚(4)凄惨 4、凄凉悲惨 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 长。 5、A 6、C 7、行动、情态、语言等方面。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分析描写角度,再结合人物形象来品析说话人 的感情。 8、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友情。 提示: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意来理解分析。 9、如“夜补课本”、“巧补课本”。提示:此题要综合概括文意,并抓住关键 词作答。 10、乔元贞家境不如“我”,成绩却比“我”好。 11、(1)A、在他成长的第一阶段,就失学了;B、当地文化、经济极度贫困落 后。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来理解。 (2)说明知识改变命运,或知识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 (3)略。 12、D 提示:此题要认真辨析各组词的词义差别并结合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