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3354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http:/ 刘戒骄 http:/ 2007-12-2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及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 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 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 是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就要求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分, 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提质升级的 必经路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 理论与实践上的深入探索,本版特刊发几位学者的论文,以促进学习与交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反映了 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将对我国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导向作用。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最早研究的问题之一,20 世纪 40、50 年代以前,经济理论研究中 一般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视为同一概念。之后,经济学开始把二者区别开来,一些经济 学家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产出的增加,并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将经济发展 定义为结构的改变,并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后来,由于经济增长成为 一个全球性现象,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认识到继续将二者割裂开 来是不可取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经济增长偏重于

4、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 用 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 增长率和人均 GDP 三个指标。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 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 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 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 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

5、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 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 一定包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 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上。为什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在探索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改 革开放之前已确立了实现四

6、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方 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 十三大提出,经济发展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 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 十五大、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中央深化了对经济增长与经 济发展的认识。但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资源 短缺、环境污染、

7、生态失衡成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因素,消费、投资、 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不协调,分配不够合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部分地方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没有转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从理论上看,发展方式差异源于发展约束条件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 展阶段面临不同约束,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 国经济总量较小,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比较稀缺,土地、矿产、水、环境等要素的稀 缺问题还不突出。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本和技术与尽可能多的自然资源 相组合。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生产要素的稀缺格局

8、发生重大变化,资源环境对经济发 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实践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 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 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客观上要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对 GDP 的片面追求并不必然改善 人民群众的福祉,只有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

9、设、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关注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很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都与之有关。譬如,长期以 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管理体制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各类资源之间的 比价、资源与最终产品的比价不合理,价格水平既不反映完全成本,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 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准入标准不健全、不科学等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地区产 业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布局分散、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没有得到 根治;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不惜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 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价格扭曲、建设用地规模普遍过大、单位

10、土地产出较低的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环保行政执法很难到位,甚至形成滥用和掠夺资源和环境的小气候; 税收体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考虑不够,等等。只有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在相当 程度上解决好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等问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在过去经济总量 较小的时候还可承受。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扩张到一个新的层级。最近一轮经济增长中, 要素投入和消耗的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废弃物排放 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今后若延续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生产规模外延扩张的发展 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将越

11、来越严峻,甚至可能超越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使发展步伐受阻。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都具有配置资源和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但 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市场机制通过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和优胜劣汰的竞争 机制,消除资源环境利用方式不合理和企业内部效率低下引起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问题。 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和补偿机制,创造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消除外部性引起的生态代 价和社会成本,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主要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健全,在提供制度保障时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

12、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 的体制机制。当务之急是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治理等外部成本 的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 信贷优惠和国家投资与补贴政策,扩大节能、节水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硬化资源对 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约束。其次,加强竞争制度建设,处理好垄断和竞争关系,优化竞争环境。随着市场化进程 的推进,我国关于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竞争在促进创新、经 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境强。但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仍面临地方保护、行政垄 断、垄断性并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自律限制定价等问题。目前应改变

13、长期重视产业 政策、忽视竞争政策的倾向,将竞争政策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政策。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既要逐 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 入者收入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也要调整财 政支出,把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司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生态等 领域,为社会有效运行提供必需的安全、稳定、预期和公平环境。第四,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从现代化目标和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占 GDP 比重 偏低,努力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但要倡导健康

14、文明的消费方式。我国人口众 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从资源禀赋尤其是人均水平看,不具备奢侈消费 的条件,从文明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看,也不该接受不健康、不文明、不可持续的消费 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另一方面要运用正确有效的经济法律手段,矫正过于奢 侈和浪费资源的消费。要继续深入研究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经济增长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专业领域。人们已认识到,生产要素除了劳动、土地、 资本,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制度。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实物资本 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来推动不同,现代经济增长主要通过知识、技术及制度的不断创新来 推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

15、越来越复杂,要实现产出比投入的更快 增长就必需深入研究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需要独立 研究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大体有四种组合:无增长无发展,有增长无发展, 无增长有发展,有增长有发展。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还未发展到低增长阶段,应坚决避免 出现前两种组合,争取保持第四种组合,这就离不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入研究。我国人均 GDP 与高、中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工业化和城市化处 于并行快速推进期,客观上要求经济总量在较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不保持较 快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差距、社会保障和资源环境问题, 不可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建设也难以全方位推进。(作者单 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