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23309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分析报告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钢铁产业来讲,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在成本、节能减等方面和国际巨头竞争。并购是钢铁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我国,由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在并购中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同,并购企业双方的在制度(产权关系模糊和所有制阻隔) 、运行机制、人员心理(尤其是行政主管领导认识上的不一致)和文化等方面的冲突,难以形成有效的并购整合,并购的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些企业并购后,陷入了困境,成为“问题企业” 。因此,在大力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009 年 9 月,河北省内以唐钢为核心的三大钢铁

2、集团之间进行了钢铁企业重组;重组后的河北钢铁集团成为中国第二、亚洲第五、世界第十二的新钢铁巨头。然而,此次整合是由政府牵头进行的.从产业结构角度,唐钢和首钢的联合,邯钢和宝钢的联合应是最优的方案;而对于承钢来说,从产品结构上考虑更愿意和攀钢合作,从地域、资金、技术上考虑更愿意和首钢合作。本报告通过分析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承德钒钛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分析,国内外并购案例以及对企业并购关键要素的分析,对分析整合后的河北钢铁集团。第一章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及现状第一节 21 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和特点一、钢铁产量及品种结构变化情况1、增产速度:钢铁生产实现跨越式增长进

3、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世界份额大幅提高。2000 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分别为 1.31 亿吨、1.28 亿吨和 1.31 亿吨,到 2005 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了 3.30亿吨、3.52 亿吨和 3.97 亿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22.36%、20.32% 和 24.73%,大大高于“九五”时期6.25%、4.47%和 7.92%的增长水平。到 2006 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均突破 4 亿吨,分别达到了 4.14 亿吨、4.21 亿吨和 4.71 亿吨,2007 年又分别达到 4.69 亿吨、4.89 亿吨和 5.65 亿吨,比

4、 2000 年增长 3.58 倍、3.81 倍和 4.29 倍;占全球钢产量份额由 2000 年的 15.0%,提高到了 2007 年的 36.4%。我国 2007 年的钢产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排名第三的美国、排名第四的俄罗斯、排名第五的印度、排名第六的韩国、排名第七的德国、排名第八的乌克兰之和还多。但近两年我国钢铁产量的增速有所缓和。2、产品结构:板带比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钢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适应,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结构也有明显改变。板带材比重呈持续增加趋势,长材比重则持续下降。尤其是近五年来,由于钢铁新建项目以板带材为主,板带材产量一直保持较高

5、增长速度,板带比明显提高。2007 年板带材产量达到 24251 万吨,所占比重为 43.0%,比 2000 年上升 8.5 个百分点;长材产量为 26617 万吨,占钢材总量的比重为 47.1%,比 2000 年下降 9.5 个百分点;管材产量为 4224 万吨,占钢材产量的比重为 7.5%,比 2000 年增加 0.4 个百分点;2007 年钢材的板管带比达到 50.4%,比 2000 年提高了 8.8 个百分点。二、钢铁企业所有制结构及集中度变化情况1、企业性质:非国有企业比重明显增加由于大量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钢铁领域或加大投资,其发展速度快于国有企业,再加上近年来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6、一些原来的国营企业通过改制变成民营企业,使钢铁工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国有企业所占的份额扩大。2由于统计上的困难,我们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大中型国有钢铁企业以外的企业,包括民营、民营控股、乡镇企业、外商控股、外商独资企业等一并归类,为非国有企业。2007 年全国非国有企业产钢量为 19679.36 万吨,钢产量占全国比重已达 40.2%;生铁产量占全国的 45.0%;钢材产量占全国的 52.1%(包含重复材),已接近半壁江山。2、产业集中度:钢铁企业自身规模扩张为主,产业集中度下降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2000 年,我国

7、重点钢铁企业中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只有宝钢 1 家,5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只有 4 家,200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15 家。到2007 年,我国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达到 10 家,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 36.8%,比 2000 年增加了 22.9 个百分点;我国 5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达到 23 家,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 55.6%,比 2000 年增加了 9.3 个百分点;200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57 家,占全国钢产量的 76.3%,比 2000 年增加了 11.5 个百分点;200 万吨以下企业占全国产量的23.4%,比 2000 年下降了 11.8 个百分点

8、。尽管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提高,但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00 年钢产量列前 4 位的企业产量合计占全国产量的 32.1%,2006 年这一比例降低到 18.8%;2000 年前 10 位企业钢产量合计占全国的 49.0%,2006 年却降低到了 34.8%,均降低了 10 个百分点以上。然而, 2007 年我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使集中度有所回升,前 4 家企业产量所占比例回升到了 20.0%,前 10 家企业产量所占比例也回升到了 36.8%。三、钢材消费情况与流通特点1、本世纪以来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周期相对应,1991-2007 年

9、我国钢( 材)消费增长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1991-1993 年为第一阶段,我国粗钢消费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折粗钢) 由 1990 年的 6712 万吨增加到 1993 年的 12872 万吨,增长近 1 倍,1992、1993 年的增长率高达 22.9%和 48.5%;1994-2000 年为第二阶段,钢材消费出现负增长或增幅很小,这七年粗钢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 1.1%;2001-2007 年为第三阶段,钢消费量大幅增长,由 2000 年的 16993万吨增加到 2007 年的 43436 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14.3%。按照五年计划时间段分析, “八五”累计消费粗钢 5.

10、03 亿吨, “九五”累计消费粗钢 6.26 亿吨,比“八五”增长 39.5%;“十五”累计消费粗钢 12.73 亿吨,比“九五”增长1.22 倍。2、板管材直供比重较大、建筑钢材直供比重较小从主要钢材品种的营销情况来看,板管材直供比重较大,而建筑钢材直供比重较小。2007 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热轧薄板、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焊接钢管的直供比重都在 50%以上。钢筋的直供比重为 16.6%,盘条(线材)为 24.8%。出口比重较大的品种分别为镀层板(带) 、涂层板(带) 、无缝钢管、特厚板、厚板、热轧薄宽钢带,出口比重在 15%以上;而钢筋和盘条的出口比重分别为 7.1%和 10.1%。四、钢铁

11、产品进出口格局的演变1、钢材出口持续增加、进口下降,2006 年实现净出口在我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 1993 年,国民经济强劲增长拉动了钢材需求,但由于国内产能不足,当年进口钢材达到3026 万吨,而出口只有 112 万吨,进口钢材占钢材消费的比重达到 28.5%,钢材的自给率只有 72.6%。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旺盛的钢材需求拉动了钢材进口大幅增加。2003 年我国钢材进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3717 万吨,还进口了 588 万吨钢坯。31995-2003 年,我国钢材出口相对稳定,基本在 300-700 万吨。从 2004 年开始,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钢

12、材进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续增加。2006 年我国钢材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钢坯和钢材均实现了净出口。2006 年,我国共进口钢材 1851 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 4.2%;出口钢材 4031 万吨,占我国钢材产量的 9.2%;全年坯材合计出口达到 5205 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 3446 万吨。2007 年,我国钢材出口达到了 6265 万吨,同时还出口了 643 万吨钢坯,当年坯材合计折粗钢 7308 万吨,比 2006 年增加了 1828 万吨,同比增长 33.4%;净出口钢材 4578 万吨,净出口钢坯 619 万吨,坯材合计净出口 5197 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 5489 万吨,比

13、2006 年增长 58.0%。2、我国钢材主要进出口地区结构的变化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韩国、美国、中国香港和欧盟,2001-2006 年我国向这四大地区出口的钢材大幅增长,尤其是向韩国增长最快。2007 年由于我国相继出台的限制钢材出口的措施发挥作用,加上欧美频繁对我国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我国钢材出口趋于分散。向欧美出口下降,而向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出口大幅上升。我国进口钢材的主要来源地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俄罗斯和欧盟,2001-2007 年,从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均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中国从这五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钢材的数量和金额合计的比重均超过了总进口量和进口额的 80%。3、我国

14、钢材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进口的钢材品种以板材为主,由于近年来我国板材产能增长很快,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进口,使得板材进口下降,出口增加。2001 年我国共进口板材 1488.5 万吨,在 2003 年上升至最高水平,达 3324.9 万吨,2007 年又下降到 1429.1 万吨。板材占进口钢材的比重一直在 80%以上,但近三年呈下降趋势。2003 年板材占进口钢材的比重达到 89.5%,2007 年降至84.7%。而进口棒材比重呈上升势头,由 2001 年的 4.3%升至 2007 年的 6.3%。我国主要钢材品种出口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尤其以棒材和板材增长最快。2001 年出口板材仅

15、为 175.7 万吨,2007 年增加到 2831.8 万吨,比 2001 年增长了 15.1 倍;所占比重由 37.1%上升到 45.2%。出口棒材 94.2 万吨,2007 年增加到 1624.7 万吨,比 2001 年增长了 15.2 倍;所占比重由 19.9%上升到 25.9%。型钢和管材的出口也逐年上升,但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5 年以前,我国板材一直为净进口,2006 年首次实现净出口。至此,我国五大类钢材全部为净出口。2007 年我国净出口量最多的品种为棒线材,净出口 1518.4 万吨,其次为板材,净出口 1402.6 万吨;再次为管材,净出口 856.5 万吨;角

16、钢及型钢出口 520.9 万吨。第二节 主要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述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并成为上述行业领域的产业链核心主导者。2008 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全球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国际钢协(Worldsteel)在伦敦公布“短期钢铁展望”预测,09 年全球钢铁需求将降至 10.186 亿吨,比 08 年下降 14.9%。中国钢铁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减缓,在应4对经济危机方面,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措施,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2008 年 11 月 15 日,中国政府推出刺激经济十项措施,将在 2010 年底之前投资约 4 万亿,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激励范畴中的电力、铁路、房地产、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都是大的钢铁用户。从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用钢行业来看,建筑用钢是最大的钢材消费行业,以总建筑规模每年 20 亿平方米左右,按平均直接消耗钢材每平方米 50 公斤计,每年需要钢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