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23065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论文关键词:列宁;人的全面发展; 途径 论文摘要:列宁继承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他联系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新的历史逻样起点上思考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 ,并积极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人的全面发展间题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贡献。当前,在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的社会背景下,研究和学习列宁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思想和

2、实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一、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起点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沙皇统治的俄国变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俄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20 世纪初在俄国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要从时代特点和本国国情出发。列宁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逻辑起点上思考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提出来的,但是它毕竟没有经过社会主义实践的证明。活动于无2产阶级取得政权条件下的列宁,面临的任务是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逐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批判民粹派的过程中,列宁着重指出

3、大工业在给俄国社会和俄国人民带来许多潜在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机器大工业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工人集中在一起,已经不再与宗法关系和人身依附的残余相妥协,并且以真正“轻蔑的态度对待过去” ,特别是在讲到工厂对居民生活条件的改造时,列宁指出:“吸引妇女、少年参加生产是一种进步的现象” 。同时,机器大工业仿佛把资本主义的一切黑暗面都集中在一起,机器是无限延长工作时间的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妇女、儿童被吸引到生产中,形成了失业工人后备军。这一切,虽然没有超出马克思论述的范围,但都是结合俄国实际讲的,这也是列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重要根据。不过,列宁也清醒地估计到,在像俄国这样一个“半文明”的国家

4、,要实现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列宁坚持马克思关于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的观点,认为全面发展是在“共产主义充分发展、完全巩固和形成、完全展开和成熟的时候”才能实现,如果在目前就企图提前实现这个目标, “这无异于叫四岁小孩去学高等数学” ,这就是一种“左派”幼稚病的表现。 此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着重考察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列宁所处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开始从以蒸汽为动力向以电力为动力过渡。他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纳入迎接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对策中。十月革命后苏联国民经济凋敝不堪,3列宁主张着手拟定和实行全俄电力化计划,在电

5、力化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按照这个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他指出:“ 要在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电力的现代技术基础上改造和恢复工、农业,就必须使广大青年接受现代教育” 。 “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应用到工、农业上去,应用到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 。 可见,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起点分为两个时期:在机器大工业为主的时期,以机器大工业造成了工人畸形发展为历史逻辑起点,这一起点是对机器大工业带来消极影响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在科技革命为主的时期,以科技革命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历史逻辑起点,这一起点是对科技革命能产生积极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二、列宁重视“培养

6、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它是一个科学的概念。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主要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如果说这一表述比较思辨和比较抽象的话,那么列宁对此问题的阐述则较为直白和具体,列宁说:“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分工,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共产主义正在向这个目标前进,必须向这个目标前进,并且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不过需要经过许多岁月。 ”在此,列宁不仅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共产主义的努力目标,而且把它看作人会做一切工作的能力,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

7、是使人会做一切工作这4样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努力目标。 在俄共 (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中,在提到“现时”在国民教育方面“最迫切的任务”部分,出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这一提法。当时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这一口号作为俄共(.布)在国民教育方面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并不难以理解。因为苏联在 1918-1920 年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 “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口号,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1931年,在联共(布) 中央通过的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中,重申了这个提法,并把它作为“苏维埃学校”的任务。既然把培养

8、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作为现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而在苏维埃制度下,人在道德方面的发展绝对不可忽视,体育、智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也应加以重视。从此以后,所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看法相沿成习,成为理所当然的培养目标。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列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现行学校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列宁还在青年团的任务这一著名演说中,精辟地阐述了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和条件。他要求青年除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之外, ,还必须学习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 。列宁非常重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问题,认

9、为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共产主义道德, “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5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这就是说,共产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道德,都属于人的发展的内容,具备必要的共产主义知识和素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是全面发展的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列宁还要求年轻一代新人具有“完整而彻底的社会主义世界观” ,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把一切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三、列宁积极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1.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可能性。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类摆

10、脱盲目而强大的自然力,以及异己对立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束缚,从而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之间有了高度一致的共同根本利益、共同理想和共同意志,因而它的建立不仅能改变个人和社会、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能改变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不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私有制条件下的人际关系。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团结一致,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所以列宁说:“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

11、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道:“必6须认识到:通常的资产阶级观念,即把社会主义看成一种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的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只是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开始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前进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摒弃了私有制条件下丑恶的、抑制人发展的东西,为绝大多数劳动者发挥个人的特性和才能提供了活动舞台,为每个个人的彻底解放和个性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2.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12、途径。列宁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这种以培养、改造人为对象的特殊实践方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革命胜利后的俄国,文化十分落后。宗教迷信统治着全国绝大多数居民,广大农村还没有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对此,列宁领导的新生苏维埃政权很快就把教育问题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1918 年 g 月的人民委员会关于俄罗斯联邦高等学校招生问题的决定草案要求:“保证每个人都有升学的机会,绝不容许有产阶级享受任何法律上和实际上的特权。当然,首先应该招收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出身的人,并普遍发给他们助学金。 ”列宁对教育的重视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非常重视教育的物质基础,要求把教育经费和物资放在优先的地位。在 19

13、22 年关于削减海军舰只修建计划中,列宁要求削减海军舰只修建的数量,以便增加学校经费, “舰队我们不需要,而增加学校经费却迫切需要” 。二是高7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学校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原则教育,真正培养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他盛赞了喀山铁路工人的“星期六义务劳动” ,称之为“有共产主义萌芽的伟大壮举” 、“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 。列宁重视教育具体表现在他推行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的原则。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列宁提出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原则,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原则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

14、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列宁结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俄国的特殊条件,探索出一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列宁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教育、训练和培养出来的,其次是和生产劳动能力、工作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 。旧学校和旧教育制度的弊端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针对这个问题,列宁提出:共产主义学校教育目的是造就“能够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的一代,使教学同生产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成员” 。这就提出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81919 年党纲草案中,列宁明确地作出规定:“把教育和儿童的社会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要求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特别是参加与他们所学知识相关的技能性的劳动。列宁认为,只有在个人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结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造就“全面发展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