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22899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年山东省普通高考试卷评析年山东省普通高考试卷评析语文试卷浅析语文试卷浅析2010 年是山东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的第 6 个年头。从总体上看,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试卷难度不高于去年,质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特色更为鲜明。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2010 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语文试卷整体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考试

2、内容和题型结构方面又做了适当调整。“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识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的能力,取消了同义词辨析内容,将字音、字形分成两个小题考查。与往年相比,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更注重了内容的典型性。现代文阅读部分选用文体特征鲜明的论述类文章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传记文的樊篱,在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继续创新。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在选材范围和体裁方面较以往又做了新的拓展,选取魏晋之际诗人阮籍的五言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作为考查对

3、象。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沿袭前几年考查散文的思路,在选材上进行创新,节选了现代著名作家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片段;“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美国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这两个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经典,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她只能活七小时于 1944 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文题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命题作文限制过严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第一和第五大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一是考查的字音、字形、词语全部是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在以前多考查点号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扩展,开始涉及标号的考查;词语考查继续将四字成语与双音节词语的运用综合考查;病句则兼顾了结构和语意两个大类。设题全面细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考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行考查。二是“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部分涉及的材料内容包括政治、历史、教育、艺术、卫生、气象、社会等多个领域,侧重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和问题,如上海世博会、抗震救灾、改革实验、沙尘暴、大熊猫博物馆等等。在考查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当前社会生活及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状况。此外,16 小题概括菊花的主要特征、17小题以“读书”为

5、中心词仿写、18 小题的稿约,也都凸显了应用性,体现了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头交流的能力”的精神,充分体现了重点进行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二、继续突出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作文题创设更有弹性和张力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考试说明也把“探究”作为一种能力层级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高考语文卷探究题的设置始于 2006 年,题目是要求考生“谈谈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2007 年的

6、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人在孤绝环境中所采取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低头的人生态度”谈自己的看法,2008 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谈“文章写作特色对你写作的启示”,2009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文中的重要句子“谈谈对你的启发”和“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总体上看,这几年的探究题目正逐步体现出回归语文、立足于文本进行探究的趋势,同时又注重对考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深层次考查。2010 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小说的主要人物做出判断并作个性化解读和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相比较而言,开放性和层次感更强,在对考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强调对考生个性化和有创

7、意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一是语文性更强、思辨味更浓;二是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更适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探究能力;三是更贴近文本的写作背景。尤其突出的是,它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关注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和有创意阅读。在问题的设置上,在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作文题历来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上占据重要位置。山东省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对作文的设题进2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2005 年的话题作文“双赢的智慧”、2006 年的材料作文星星成功实现了从国家卷到山东卷的平稳过渡,2007 年的话题作文“时

8、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008 年的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在体现新课程性质和理念方面又有新的提升。2009 年高考作文不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直接以“见证”为题进行写作,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更方便考生把握方向确定立意。2010 年高考作文在考试形式上又做了适度创新,选取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由于所选材料内涵较为丰富,考生在理解上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人生的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人生的魅力和美来自于生活的复杂和变化,光

9、明和阴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阴影”对于人生之美的价值和意义,等等。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和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了一定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足。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或描写、或抒情,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特别是,题目选择文学经典作品中富于哲理意味的名句,涉及人生、人生态度

10、等重大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既能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方面积累材料,也能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提高思辨和审美能力,还能引导他们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中学作文教学都会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三、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试卷选材的经典性方面做了新的探索。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工具性;语文更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力避“泛语文化”倾向,应保持并不断强化其自

11、身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今年山东语文卷在继续贯彻这个思路的同时,特别注意处理好审美性和思辨性的关系,在考核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和第七大题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选材上,今年的试卷除了延续关注人文性的特征外,又将思想触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广阔社会,并特别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其中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部分改变了以往从科普文章或“知识考古”中选材的惯例,选用哲学家张世英的人生的四种境界;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节选了著名作家老

12、舍先生骆驼祥子的片段,“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选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第七大题选取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句“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选材的“经典性”不仅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山东高考语文卷的新变化,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省语文试卷的文化品位。高考命题是关系到全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语文是我省最早进行自主命题的科目之一,也是所有学科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科目。山东省拥有近亿人口,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近 70 万,语文试卷的命题原则和导向,试卷质量和公平性,对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至关重要。实行自主命题 6 年来,

13、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结构基本稳定,质量稳中有升,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如能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对试卷的结构、题型以及考查方式进行适度创新,相信会对语文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能力新要求的落实,对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连续和谐连续和谐 稳定发展稳定发展2010 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评析2010 年普通高考山东数学卷,继承了以往山东试卷的特点。试题在具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了山东特色,适合山东中学教学实际,对山东省平稳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试卷还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究能力考查的理念,丰富了数学试

14、卷的内涵品质,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评价功能,同时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试卷形式保持稳定,主要体现在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 2009 年基本相同,保证了试题年度间的连续稳定。另外在全国 2010 年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首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省,2010 年的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调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的渗透,既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兼顾了试题3的连续和谐与稳定发展。一、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试卷紧扣我省的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教学实际,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

15、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做足教材文章。如文、理科的选择、填空以及解答题的入手题(17)和(18)题,均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对正确地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二、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2010 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全面考查了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具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线性规划、向量、算法与框图、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等主干知识在解答题中得到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内容。同时,文、理科试卷都注

16、重了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20)题,将概率知识和实际背景相结合;如文科第(21)题和理科第(22)题将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融为一体。三、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文理差异2010 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强化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综合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如理科第(15)、(17)题,文科第(16)、(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如理科第(12)、(21)、(22)题,文科第(10)、(12)、(22)题。试卷还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在难度要求、设问方式、知识点的考查等方面都对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考查要求,符合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四、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2010 年高考山东数学文理两科试卷,非常重视对考生的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对未来继续学习的能力考查,如文科第(6)题、理科第(12)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