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2671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九课第 3 框教案 主备课人:潘春丽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独立自

2、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04 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备注2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什么是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含义

3、: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注意:外交政策所指的策略、方式和手段,而我们平注意:外交政策所指的策略、方式和手段,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外交政策或许仅仅指外交的策略)。常所理解的外交政策或许仅仅指外交的策略)。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2、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1)是什么?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依据:我国的国家性

4、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3)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找出来,再进行具体的分析)A 基本目标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内),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外)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

5、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最高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思考:引用事例,分析为什么我们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3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思考并回答)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还有,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既是联合国的宗旨,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总旨,我国肩负起大国责任。举例:裁军、反恐等。过渡:中国积

6、极促成朝核六方会谈,不仅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还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准则。B 基本立场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10 页内容,思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 析:指导学生看书找出独立自主的含义及表现,然后共同探究:引用事例,印证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举例:如钓鱼岛问题(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国发表 2006 年美国人权记录(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反对出兵伊拉克(不依附

7、于任何大国,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主张反恐,反对出兵伊拉克等(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折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2006 年月日黑山共和国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获通过。月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月日,中国政府宣布承认黑山。月日,中国和黑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C 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由于历史课中讲过此问题,可以让

8、学生自行操作,粗略讲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07 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点评: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建国初期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2)反苏反美阶段,主要特点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苏又反美。 (3)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关系大发展阶段。特点是“一条线、一大片”,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结成一条线,团结这条线内的一大片国家。 1964 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美国总统访华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

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 (4)成熟、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一是提出不结盟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

10、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08 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许多条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3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适应时代潮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等。(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为我国改

11、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四)课堂练习 例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A.当前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军事力量状况 C我国的综合国力 D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答案:D 例 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不搞国家联盟 A B C D 答案:C例 3 下列能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是 ( ) 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处理国际问题根据是否符合我国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12、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 A B C D 答案: B 例 4为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举办了朝鲜核问题的两轮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A B C D 答案:D板书: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3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含义:(2)外交活动的形式 2、我国的外交政策(1)是什么?(2)依据-(3)主要内容: A 基本目标:B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C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作业布置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