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472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三亚市城区道路综合整治规划一、政治背景:为贯彻落实省第四次党带会精神,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用 7、8、9 三个月对三亚市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为更好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特制定综合整治方案。二、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江泽民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旅游度假、生态示范”的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治本为主,标本兼治,配套改革,整体推进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创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服

2、务优质”的城市新面貌。三、目标:通过整治,创建科学、秩序、活力、秀丽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四、整治内容:第一:拆除违章建筑和影响市容市貌的过期临时建筑,拆除后改造为绿地或重新按规划要求整修。拆除占用道路红线的建构筑物。第二、对陈旧、破损的建筑沿街外墙及广告牌必须重新强制性进行整修,重要景观建筑的外墙要求重新刷新。第三、取消解放三、四路车行路面金属分隔铁栏,更换东西河三条路的河堤护栏。第四、对新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部分一律作成片式前庭绿化。第五、对新旧建筑相间区的街边,要见缝插绿,做街头花坛。第六、对有遮阳要求的商业店铺,必须统一遮阳形式,统一制作,通过评选确定。第七、人行道重铺彩色地砖。第八、拆除

3、临街电话亭、报刊亭、治安亭,改造现有的候车亭。南平市中心区整治规划简介南平市中心区整治规划简介 市规划局 2004-05-31 11:21:36 根据南平市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市政府提出“拉开城市框架,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的战略思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区开发的同时,也要求兼顾旧城整治工作。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素质,针对南平市中心区建设用地紧张,建筑规模远远超出土地负荷容量,居住区人口拥挤,公共绿地缺乏、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系列问题,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于 2001 年 4 月委托重庆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南平市城市中心区整治规划的编制。为此,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了专项规划小组,派驻现

4、场,进行了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现状资料,于同年 9 月完成了整治规划的初稿。2001 年 12 月 5 日,我局邀请“南平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对整治规划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了修改意见。设计人员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规划方案第二稿。2003 年 3 月我局组织市区相关部门针对南平市中心区整治规划召开了三场专题讨论会,形成专项意见。由于规划编制时间较长,2003 年 6 月,我局与设计人员再次深入现场,对近二年地貌已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复核,根据部门意见和地貌变化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2003 年 7 月 14 日,市政府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南平市规划委员

5、会成员会议,专题评审南平市中心区整治规划,会议总体认为该项规划符合南平市中心区实际,基本可行,原则予以通过。同时,要求整治规划应根据规划委员会意见,尽快修改完善,设计人员对该规划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第四稿。南平市中心区整治规划,历时二年多时间的反复讨论、评审、修改、优化,已趋成熟。现将中心区整治规划介绍如下: 一、规划范围、期限、性质、规模一、规划范围、期限、性质、规模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起水东桥,南到南平新大桥,东临延平湖,西至环城路。用地面积 3.84 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近期 20002005 年 远期 20062010 年 3、规划性质、职能 南平市城市中心区

6、是市级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疗中心所在,是主要的生活居住组团,也是人口最集中的组团。 中心区职能是市级行政、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中心所在,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应进一步强化其功能,促进发展,是主要的生活居住组团,应进一步完善各配套公共设施和绿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 南平市为中等城市,市中心区建设因用地紧张主要以多层、中高、高层为主。整治后中心区居住用地面积为 156.77 公顷,新增居住用地 18.91 公顷,其中学校用地新增 14.60 公顷,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为1317m2/人,采用最低限,南平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控制为

7、 12.06 万人。 用地规模: 中心区用地规模为 3.84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3.58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29.68 平方米。 二、用地布局二、用地布局 1、总体布局 南平市城市中心区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一环数片。“一心”指一个第三产业核心区。即依托滨江商业城,市府行政办公区,以解放路为中心,由滨江路、八一路形成的商业、行政、金融、贸易、信息产业核心区,是城市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两轴”指两条第三产业发展轴。一条是以滨江路为依托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轴,该轴串联了各等级的服务设施,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和重要的城市节点,该轴的建筑形态将以体现现代化城市面貌的特征,与滨江绿化景观带相辉映

8、,集中体现了南平作为闽北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风貌。另一条是以八一路为依托的城市商业发展轴,该轴现状已拥有了良好的商业基础,规划后该轴串联了步行商业街区(胜利街一带)、各级商业中心,部分文娱中心和重要城市节点,地标建筑物形成反映南平繁华商业面貌的街景轴线。“一环”指一个城市增长环。即以内环路为依托,布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设施、商业网点及部分商业办公用地,改善西部地区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网点的现状,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减轻东部地区压力,使内环路成为中心区新的增长环。“数片”指数个居住片区。即中心区在满足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职能之外,还必须保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功能,这些居住片区穿插布置其中,使人口结

9、构相对恒定,避免传统社会生活的转移或丧失,达到居住人口、就业机会和繁荣程度三者之间的平衡。2、土地使用原则:南平市城市中心区集中体现了南平市的行政办公、商贸、居住等城市功能。其整治方向应逐步强化中心区的职能,调整用地结构,提高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价值。规划合理调整部分居住用地,外迁工业用地,增加第三产业用地,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聚集与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新的繁荣。 3、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一。 三、九大用地规划整治三、九大用地规划整治 (一)居住用地 1、整治原则 (1)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原则上不再大量扩大居住用地。 (3)对旧区的改造应按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建设

10、,并重点配套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2、整治措施 (1)整治后中心区居住旧区逐步形成八个功能齐全的居住片区。有新建村片区、杨真堂片区、三元片区、进步片区、文体片区、梅山片区、黄金山片区。例如,杨真堂片区已形成以杨真公园为中心,杨真新区、世纪星城、杨真旧区所构成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完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中、小学一览表见表二。 3、中、小学用地整治 (1)按用地分类,中、小学用地属于居住用地。 (2)整治后,中心区小学共有 10 所,规划用地面积 85305 平方米,比现状增加38657 平方米。中学共有 7 所, 规划用地面积 185214 平方米,比现状增加 6

11、2558平方米。中、小学服务半径覆盖中心区,基本接近国家标准。 (二)公共设施用地 1、整治原则 (1)采取分级配置,分片配套的原则。 (2)鼓励发展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事业,并留足用地。 (3)商业、金融、贸易等项目用地应结合土地有偿使用,综合开发。 2、整治措施 (1)商业等级规划 市级商业中心:在滨江路商业城、胜利街、天河巷繁华商业的基础上,把胜利街、前进巷、天河巷、新华路、古楼街等改造为传统商业步行街;盘活原有商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综合性商场;扶持原服装商城的发展,使其成为专业服装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市级商业中心。 商业副中心:由杨真新区、世纪星城、杨真旧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随着内

12、环路与环城路的隧道打通,体育馆在杨真片区的建成,杨真片区将形成商业副中心。 三级商业中心:有昼锦片区、四鹤片区、梅峰片区,这些为南平市区商业传统集中点。 四级商业中心:即分布在居住片区的集中商业网点,有三元路网点、进步路网点、新建路网点、金山路网点等。 (2)市场用地 1)按照布局上适度均衡原则整治市场。整治后形成中心区共有农贸市场 9 处、批发市场 3 处、商业街 1 处。农贸市场建筑面积有 25600 平方米,基本能均衡地覆盖城市中心区,满足市民生活需要。 2)中心区市场规划一览表(见表三) (3)文化娱乐用地 根据规划确定三个级别的文化娱乐中心,结合用地现状,进行具体文化设施的规划,主要

13、侧重于非营利性文化服务设施。 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a、文化广场:现电影院改造成多功能影剧院,扩大文化广场面积,形成中心区文化交流中心,面积可达约 7000 平方米。 b、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新华路的文化艺术中心保留。 c、滨江绿化休闲带:随防洪堤的改造,沿滨江路外侧及 66、72 平台将形成休闲散步、亲水娱乐中心。 二级文化娱乐中心: 处在杨真堂片区,以杨真公园为中心,北侧为图书馆,东侧为体育馆,并在内环路东侧将原皮革厂改造成群艺馆和博物馆,此处将形成二级文化娱乐中心。 三级文化娱乐中心: 是指分布在各居住片区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小型场所。 文体、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见表四、五。 (三)工业

14、用地 1、布局原则 (1)中心区不得安排新工业项目,中心区内工业用地逐步调整到市区外。 (2)环境保护原则,严格控制缺乏必要措施治理污染的企业。 2、整治措施 将中心区内的无线电三厂、闽航电子厂、电扇厂、标准件厂、汽配厂等企业迁入市区外,总共外迁工业用地面积 43.74 公顷。 (四)仓储用地、特殊用地 新大桥五交化仓库改造成公交首末站,特殊用地保持不变。 (五)对外交通用地 1、对外交通用地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长途客运站等用地。 2、中心区现状客货码头对滨江路景观产生不良影响,整治要求外迁客货码头,规划成旅游码头。 (六)道路广场用地 1、布局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系统

15、考虑中心区居民的生活要求,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2)“安全有序”的原则:中心区的道路系统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网络格局。 (3)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2、整治措施 (1)中心区形成“四纵六横”道路网格局。四纵指:滨江路、八一路、内环路、环城路。六横指:金山路至东山路、解放路至闽江路、人民路至剑津路、府前路至三元路、马坑路、新建一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按总规要求。 (2)整治道路交叉口 南平市城市中心区道路交叉口情况复杂,其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有十个道路交叉口,规划针对各个道路交叉口现状进行整治。主要有以下交叉口: 1)水南大桥交叉口;2)人民路与滨江路交叉口;3)前进巷与人民路交叉口;4)人民路与八

16、一路交叉口;5)三元路与八一路交叉口;6)进步路与八一路交叉口;7)紫云岗路与八一路交叉口;8)八一路与解放路交叉口;9)马坑支路与马坑路交叉口;10)朝阳路、三元二路与八一路交叉口。 (3)整治中心区停车场 整治后形成三个专用出租车停车场:滨江地下停车场局部地段设置一出租车停车场、文体路体育公园对面设一出租车停车场,另一个为火车场站前出租停车场,并新增 13 个地上或地下停车场(见表七)。 (七)绿地 1、整治原则 (1)以“拆楼透绿、搬迁现绿、见缝插绿”在中心区“均衡布绿”的原则。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滩、河岸、山体等用地作为绿地。 (3)与城市景观相结合。 2、整治措施 (1)整治滨江路绿化环境,建立连续的滨江路绿化线。 (2)改造、新建市级公园(见表八)。 (3)保护生态山水环境,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形成绿化视线通廊,达到显山露水的绿化景观。 (4)利用切入城市的几座山体,建立山体公园。 3、城市景观 (1)整治措施 1)构筑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系统。 A、景观界面 a、滨水景观界面 b、商业景观界面 c、内环路景观界面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