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22468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满分150分,90分钟完成)(本试卷重力加速度g=10m/s2)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4分,共4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 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的,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B. 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 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 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2.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这个物体处在静止状态,已知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8N,则第三个力肯定不是下列数值中

2、的 A. 5N B. 8N C. 12N D. 15N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 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的快慢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4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C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D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5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 BmgCmg D6. 物体从

3、O点出发,沿水平直线运动,取向右的方向为运动的正方向,其v-t图象如图1所示,则物体在图1最初的4s内是A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前2s物体向左运动,后2s物体向右运动C前2s物体在O点左边,后2s在O点的右边Dt=2s时刻,物体与O点距离最近7. 用水平力F将木块M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如图2所示。若以N表示墙壁对木块的弹力,R表示木块对墙壁的压力,下列对F、N、R图2判断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F和N是一对平衡力 B N和R的合力为零CN和R是性质不同的力 DF和N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8.老师上课的时候,用手拿黑板擦擦黑板的时候,黑板静止不动,只是黑板擦移动,我们都知道它们之间有摩擦力,现在请

4、问,黑板擦所受的是_,黑板所受的是_. A. 动摩擦力 , 动摩擦力 B 静摩擦力 , 动摩擦力C.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D . 动摩擦力 , 静摩擦力9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3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图3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图410如图4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同一地点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较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AgBB

5、.比较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AgBC.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mB二.多选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对得5分,选对部分得两分,错选一项不得分,共25分)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kg.ms2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DN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12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不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C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D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13跳高运动员用力从地面起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运动员向上的弹力和他所受到

6、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地面对运动员向上的弹力等于他对地面的压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他所受到的重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它的弹力14.在一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个单摆M与N,它们只能在图所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图5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C. 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D. 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15.一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如将其在斜面上向上运动的位移分成相等的三段,则它A.先后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比为(-)(-1)1

7、B.先后通过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比为111C.刚进入每段位移时的即时速度比为1D.在三段位移内,速度变化率比为111三.实验题.(每题12分,共24分)16、回答在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的实验问题:(1)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A . 应先接通电源 , 再使纸带运动B . 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 . 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 . 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2)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电源的_仪器,若电源频率是50HZ,则它每隔_S打一个点。若已知某个打点计时器接的交流电源频率是50HZ ,用它记录一个匀变速运动小车的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

8、3、4、5如图6所示某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 2.2cm ,4与5两点间的距离为= 2.8 cm ,则1与2两计数点时间间隔;由SnSm 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图617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时间(s)下落距离(m)0.00.0000.40.0360.80.4691.20.9571.61.4472OX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

9、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右表中,图7(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7(b)中图7图线l、2、3、4、5所示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4)比较图(b)中的图线l

10、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四.计算题(14 + 15+ 16 + 16 = 61分)18.如图8,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图8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19.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车厢内悬挂的摆球相对小车静止,摆球质量为m 0 , 其悬线与竖直方向成,问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哪些情况?加速度分别为多大?方向怎样?图920经检测汽车A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紧急制动后4s停下,现在汽车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m处有一货

11、车B正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因该路段只能通过一个车辆,司机立即制动。关于能否发生撞车事故,某同学的解答过程是:设汽车A制动后的位移s1为,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2为,则A车的位移为:s1=40mB车的位移为:s2=24m两车的位移差为40-24=16(m)18(m);两车不相撞。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定性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的结果。 F图10aF(N)(m/s2)4523024681图1121图10表示用水平恒力F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使其做匀加速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相对应的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也会变化,a和F的关系如图11所示。求:(1)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2)在该物体上放一个与该物体质量相同的砝码,保持砝码与该物体相对静止,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11的坐标上画出相应的aF图线。(3)由图线还可以得到什么物理量?(要求写出相应的表达式或数值)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答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班级学校考号姓名姓名三.实验题.(每题12分,共24分)16、 (1)( ) (2) , , , ; .17(1) (2) , (3) , (4)。四.计算题(14 + 15+ 16 + 16 = 61分)18.19.20 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