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318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八)8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之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八)(八)一、考点网络一、发展一、发展含义含义_实质实质_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普遍发展的人类社会是普遍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新事物新事物_前途光明前途光明 旧事物旧事物_社会历史领域社会历史领域_ 1、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新事物_道路曲折道路曲折 旧事物旧事物_含义不同含义不同_性质不同性质不同_区别区别 特点不同特点不同_结果不同结果不同_ 关系关系_ 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联系联系 _方法论方法论 _ 3、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二、重点知识分析二、重点知识分析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 、发展的普遍性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自然界是发展的。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二) 、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 2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结 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举例说

3、明发展的重要性。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二)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和质变。(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2)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

4、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3)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 本的、显著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量变和质变的无限性事物是变化发展首先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从量变开始,到达一定程度引起质 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引起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三、考点训练1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 越来越快。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

5、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与这首古诗 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离离远上 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 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上又把

6、文盲定为“看不懂 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可见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5、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愚公之 “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愚公之愚,实则智也。愚公之智在于他能够3A.从实际出发,敢于向困难挑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山与路的关 系 C.善于抓重点和主流,从移山开始致富 D.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造福于子孙 6、(2003 年江苏卷)(不定项选择)1928 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经过从

7、动物实验到人体 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 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 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 A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B 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C 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D 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7.(2006 年上海春考卷)近年来,中美首脑多次会晤,就反恐、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美国政府在台湾、双边贸易 等问题上经常制造麻烦,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说明 当前世界格局朝着两极化方向发展 中美

8、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不同利益 事物 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无限循环 往复的过程A B C D 8、 (2006 年广东卷)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9.(2005 年广东卷)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 枝病” 。这说明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10.有一组题为“可持续发展”四幅漫画,分

9、别道出了被定为“某开发区”的经历,狩 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蕊苑和沙漠公署我。这组温画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C)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 C.违背客观规律就必须遭到惩罚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1.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 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生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 ”这一论断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 ) 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旧事物总要被 新事物所代替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 B. C. D. 12.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这一观点反

10、映了如下哲学道 理 A.事物的变化就是进步 B.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能实现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的推动 D.只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13.资本主义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们所以说资本主义 是旧事物,这是因为 ( ) A.又产生了比它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B.它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 C.它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 D.它自身具有无法解决的矛盾 14.恩格斯提出:“所谓社会主义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 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一论述说明 ( 4) A.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相同 B.社会主义制度

11、可以变成别的社会制度 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的 同等数量的黑白围棋子,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阵。同 样是 7 个音符,既可以谱出催人奋斗的旋律,也可以谱出令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据此 回答 15-16 题。 15上述事例说明 A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C 质变并不都是量变的结果 D 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6这启示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做到 A 以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B 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坚持

12、“抓大放小”的方针 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 害频繁。目前“建绿色北京、迎绿色奥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以期以崭新的北京、以 崭新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人民。据此回答 17-18 题。 17材料告诉我们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 进运动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A. B.C. D. 18湖北某地有教师发明“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识数,要求学生砍 1 万根小木棒并自豪 地说:“我这法儿就是灵,现在全班学生都晓得 1 万不是一个数字。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 是 A.量变是

13、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 B.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民以食为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出来,大量农产品的产量得到迅速提高。目前我国水稻、油 料、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千百年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 到根本解决。据此回答 19-20 题 19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出来, 大量农产品的产量得到迅速提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 是 A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B 事物发展是从量的积累开始的 C 要善于抓事物的主流,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量农产品的产量得到迅速提高。目前我国水稻、油料、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