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秋西南大学古代文学(上)【1093】大作业答案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4022313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秋西南大学古代文学(上)【1093】大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秋西南大学古代文学(上)【1093】大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秋西南大学古代文学(上)【1093】大作业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汉语,语文教育 2017 年 12 月课程名称【编号】:古代文学(上) 【1093】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论述题(每题 50 分,四选一,共计 50 分)1、联系文本,谈谈左传的艺术特色。 (50 分)2、结合具体代表作品,谈谈九歌 、 九章 。 (50 分)3、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创作情况。 (50 分)4、联系具体作品,谈谈柳宗元散文的内容和艺术。 (50 分)二、分析题(每题 50 分,必选题,共计 50 分)以杜甫为例,谈谈他再次参加唐代科举考试的话

2、,能有多大中举几率?请给出你的建议。 (50 分)答题要求:请以论述的方式完成答题,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每题字数不限,应以 800-1200 字为宜。每题 50 分,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其中二题作答。一、1、联系文本,谈谈左传的艺术特色。1、精彩细密的叙事。精彩细密的叙事。a.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b.具有讽刺意味。具有讽刺意味。c.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

3、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个性鲜明的人物。个性鲜明的人物。a.a.主要采用随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便收到形神毕肖

4、,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不顾而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微婉巧妙的辞令,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左传记载了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侯的

5、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在论辩方式上,左传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左- 2 -传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左传左

6、传是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是配合,是配合春秋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的编年史。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丘明。 左传左传一书,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一书,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及言论。另外,关于天文、鬼神、灾祥、占卜等方面,事等方面的活动及言论。另外,关于天文、鬼神、灾祥、占卜等方面,也有记载。也有记载。 左传左传本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本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从文学角度看有着显著特点。它从文学角度看有着显

7、著特点。 首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选择,而是抓住事件中的重首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选择,而是抓住事件中的重要环节着力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如要环节着力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如“赵盾赵盾弑弑君君”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使所叙之事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使所叙之事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传奇的色彩。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传奇的色彩。 其次,其次,左传左传非常善于描写战争。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斗争,非常善于描写战争。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斗争,而是把它与政治而是把它与政治经济外交

8、经济外交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如: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如:晋楚城濮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之战、晋楚邲之战、秦晋肴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 第三,第三,左传左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几乎都是以鲜明的面目出现,

9、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乎都是以鲜明的面目出现,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如照物,妍媸毕露。如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子间矛盾,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子间矛盾- 3 -斗争发展过程的入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面目。斗争发展过程的入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面目。 左传左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

10、了光彩,前人将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 二、二、科举考试考状元要经过四次考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科举考试考状元要经过四次考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中选者称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指前三名,赐进士及试。殿试中选者称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指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第,第一名称“状元状元”,第二名称,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探花”,合称合称“三鼎甲三鼎甲”。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

11、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当然,历史上也有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当然,历史上也有几次科举考试十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至今仍然几次科举考试十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至今仍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第二年,即公元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第二年,即公元 747747 年,杜甫等一大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制举”考试。考试。秀才考完之后就是举人,我们再来看看举人!秀才的地位已经如此之高,那举人不是上天了!

12、确实!所以要考取举人,同样也难如登天!要不然范进会考到 54 岁才考中举人?!选拔举人的考试叫乡试。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 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 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和我们的高考相比,“乡试”非常残酷的一点就是:三年一次!我们现在的高考,今年考的不理想,明年可以接着考,就是复读一年!即便只有一年, 通常考生的压力都已经非常大了:已经复读一年了,如果考不上多丢人啊,压力山大啊!但是你放在当年想想:三年一考,如果今年考不上,那么后面要等 3 年以后才能考,这

13、其中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当然举人考试的录取率也是低得吓人:大清朝的规定,各省的举人录取名额参考各省人 口多少、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每年各省给中央缴纳的税收金额,人口越多,教育水平越 高,纳税越多的省份,录取人生也就相应越多!但是这个“多”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天子脚下的河北省,录取人数是 120 人;江苏安徽两 省(合称江南省)录取 120 人;浙江、江西、福建属于考试大省,各录取八九十人,广 东、河南、山东、山西、四川,这些在当时属于中等省份,大概能录取到六七十名,云 南、两湖、广西,则大概各录取四五十名,偏远的贵州、陕西、甘肃则属于科举小省, 每科能录取三四十名。注意以上的数字不是“每年”,

14、是“每科”,因为三年才开一科,所以以上的录取数字是“三 年”一共录取的人数:高考大省,三年录取 120 人,也就是说平均 1 年大概录取 40 人, 小省的话平均一年大概能录取 15 到 20 人!这样的录取率,比国内 TOP2 的清北两所大 学还要低吧?!根据清史的记载,满清 267 年的历史,共开科 112 科,录取举人总数 152100 人,以清 朝立国 267 年计,一年平均录取 570 人,按照开科 112 科来计算,每科录取 1358 人。这样的录取人数,这样的录取率,考举人比当代考清北还要难。- 4 -其竞争程度,是何等的激烈?都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应该用“惨烈”来形容才对!正是

15、因为竞争如此惨烈,所以考生的压力山大,经常出现考生“自戕”的记载!“场中考生 死者三人,一死于蛇,一以烛签自刺,一自碎其睾丸。”不是瞎说,这件事情发生在 1902 年的浙江乡试(考举人)的过程中。“烛签自刺”也就算了,“自碎其睾丸”你能想象吗?这是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才能对自己 下得去那么狠的死手啊?!别说是经历,就看看这几个字都蛋疼的要命!范进考试考了大半辈子,最后终于在 50 多岁的时候考上了举人,结果自己乐疯了!其实放到现在,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只有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可以考,把其他所谓的 C9,211,985,一本,二本,三本,大专,职专,职校,中专等等都取消掉,都不准考, 高考只能考清华北

16、大,那么我们可能多数人都没办法接受高等教育了,如果有一天老天 突然开眼,让你考上了清北,相信你也能乐疯!所以说:范进考了一辈子高考,终于考上了清北,“乐疯”这件事并不见得有多丢人,挺正 常的!本山大叔说的好:你跺你也麻,你考你也疯!想想现在的清华北大,多少关系户,演员运动员大小名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去深造, 出来之后则蓬荜生辉,硕士博士好不威风!读史则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实在可笑!今人笑古人科考之迂腐,古人何尝不笑今人之自欺欺人哉?!以今度古,为古人所笑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旦你走过了举人的门槛,可以说作为一个读书人,你基本已经非常成功了-考上了清北嘛,还不算成功?!对于考上举人的秀才,这个时候一般老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