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208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04012125郑衍明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院院 系系:厦门理工学院 年级专业年级专业:o8 会展经济与管理 姓姓 名名:郑衍明 学学 号号:0804012125 题目名称题目名称:龙岩旅游项目开发之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开发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前言前言:龙岩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福建省别具一格的风情旅游区,也是福建省新兴的旅游区。通过大量调查,我觉得龙岩旅游项目开发关键 在于对龙岩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本文主要总结了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红色和生态资源类型、开发现 状、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前人的研究,找出其缺失的地方。通过总结可 知,当前对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

2、,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研究, 同时对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受到国际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资源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发展龙 岩旅游的康庄大道。关键词关键词:红色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对策一,红色旅游理论概述1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特点1.1 目前国内对红色旅游的概念大致有这么几种认识:李宗尧 论“红色旅游”功能的多样性兼谈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认 为红色旅游是指以游览革命老区、革命遗迹为主,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 旅游方式1;高舜礼的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认为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 命传统教育活动 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演化而来,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 今后还将长期受

3、其影响2;刘建平、伍先福、黄玲在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 中认为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单一化的产业,更是一项综合化的系统工程, 它具有三大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31.24王亚娟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中认为红色资源有以历史 属性为主、以国内旅游为主、公费旅游比重大、观光和接受教育为主的特点。 5闫广华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认为红色旅游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特点;历史与文化的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独特的季节性 等特点。2.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1 目前国内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主要有 以下几种:李永乐、张雷在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中认为红色旅游资

4、 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 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6。刘建平、刘向阳在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开 发中认为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 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的纪念地、标志物。72.2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翁钢民、王长虹在基于 AHP 的红色旅 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开发对策中认为其具有高度垄断性、资源丰富性、鲜明 主体性、永久性的特点8。王群在谈红色旅游的若干特性中认为其具有教育性、民间性、不可再生性、部分资源的非物质遗产性、伴生资源丰富、分布 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93.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红色

5、旅游资源有不同类型3.1 根据其性质:战争类、革命遗址类、革命老区、会议旧址、革命根 据地、革命事件等有形和无形资源。3.2 根据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品来看:园陵类、革命纪念馆、 故居旧居、会议旧址、博物馆等。3.3 根据其地位:国家重点红色旅游资源和地方性旅游资源。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意义、开发对策4.1 背景介绍: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形式。其主 要作为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活动媒介,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近年 来,红色旅游由于其独特的中国特色,吸引了不少海外媒体和海外人士的兴趣, 不少海外人士纷纷来华实地调研,甚至通过参加“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来进一 步感

6、受中国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研究已走向国际化。 红色旅游口号提出于 90 年代中期,其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时 期主要是相关内容的零星探讨,并没有展开专项的研究;后一阶段则开始进行 多方面的理论探索。4.2 红色旅游的意义近几年来,全国上下掀起红色旅游浪潮,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前往红 色景点的游客急剧增多,发展红色旅游符合国家支持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方针 政策,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民众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曹月在对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中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有利 于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旅游业

7、的发展、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 的发展。104.3 研究现状国外相关研究。红色旅游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为海 外机构研究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吸引了不少海外关注。国内研究现状: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基础理论、宏观性、区域性三方面; 第二阶段是专向理论研究时期,对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专注于红色 旅游的特性、资源和产品的特点。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红色旅游研究滞后于实践,大多属于零星研究,缺少系统性研究,还属于初步探索阶段。4.4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系列 的问题。从产品上看,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形式单一,缺乏各

8、自的独特性,跟风严重。曹月在对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中认为我 国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和展示手段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基础;从市场 看,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建 设不健全,可进入性差,活动方式单一,大多是参观型;从政府角度看,曹月 认为国家行政干预过多,受政府政策影响大。104.5 红色旅游开发对策4.5.1 从市场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 ,首先要进行开发理念的创新,要 拥有自身产品特色以同类型产品相区别;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市场导 向去吸引游客,而不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要大力培养相关管理人才,科学开 发管理红色旅游资源,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同时要努

9、力改善当地的交通、旅游 服务基础设施等,提高可进入性;最后是同其它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走多样化 道路。4.5.2 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红色旅游资源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 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合理科学开发,避免精神文化内涵的流逝,大力弘扬爱 国精神。总之,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在弘扬爱国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科学的措施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二生态旅游理论概述1.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很多世界组织和研究者对其定义进行界定,至 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刘琼英在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中认为生态旅游 是以当地自然及原生和谐

10、的生态系统为主要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具有生态环境 教育功能,强调当地居民、社区和管理者、游客共同参与的,追求社会、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种旅游形式11。伊丽莎白布在生态旅游: 潜力与陷阱中提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涉及以学习、研究、欣赏和享 受风景和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 迈德里克在他的旅游辞典中将生态旅游限定为为享受和欣赏大自然而从事 的生态可持续的旅游活动。12生态旅游的特定:李宇宏在景观生态旅游规划中认为生态旅游具有 普及性、保护性、多样性、专业性、精品性的特定14。高峻、孙瑞红在生 态旅游学中认为生态旅游具有自然性、文化性、适度性、教

11、育性、参与性的 特定15。 2.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1 卢云亭在生态旅游学中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场合或类似自 然的场所中,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16。杨桂华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旅 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 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17。汪华斌、周玲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提出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内容,其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 强自然环境保护,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18。2.2 生态旅游资源特点:高峻、孙瑞红在生态旅游学中指出生态旅游 资源具有原生性、脆弱性、地

12、域性以及与大众旅游资源的辨证性的特点。李俊 清、石金莲、刘金福在生态旅游学中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动态性和进化 性、原生性和和谐性、美感性和可观赏性、脆弱性和保护性以及开发利用的可 持续性特点19。洪剑明、冉东亚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中认为生态旅游资 源具有地段美和时序美的特点20。3.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从概念接受到理解。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起步晚, 但发展速度快,1993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 护区会议” ,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1994 年成立了以中国科 学院各生态科研单位为基础的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1995 年 1

13、月, 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 年在武汉召开国际生态学 术研讨会。从概念到实践。1999 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 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99 中国生态环境游” ,2001 年 3 月全 国旅游发展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08 年,国家旅游局发布 通知,将 2009 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表面生态旅游日 益走向社会,被大众认可。从实践走向示范。2009 年 1 月 1 日,2009 年中国 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召开,表明中国生态旅游开始逐步从实践走向示范。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世界上处于相

14、对落后的地位。 尽管我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 为对生态旅游存在认识误区,缺乏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意识,因此被社会批评 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赶着破坏生态的事” ;生态旅游尚处于低级粗放阶段, 开发过滥、参与人数过多、来势过于凶猛,造成生态破坏;过分渲染商业导向;国外生态旅游现状:从“三 S”到“三 N”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对象从人文景观 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 ,即保持较为原始的 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 定位为以原始森林

15、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 目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西 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其重视保护旅游对象。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 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住宿 多为帐篷,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 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环境保护口号。过去西方旅游 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 、蓝蓝的大 海(Sea) 、舒适的海滩(Sand),使身心得到平静。 “3S“作为旅游目的地成为西 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西方游客的旅游 热点从“3S”转“3N” ,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怀旧(Nostalgia)情节” ,使自己融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 ” 。 从“3S”到“3N”标志着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 主的生态旅游追求11。从中外生态旅游发展对比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 开发还处于低级粗放阶段,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们要认识到 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是朝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前进,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只 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