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011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2009 年 06 月 12 日 18:22:38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红枣产业作为贫困山区临县的一项经济林果品产业,是立足当地有力的山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品质优势发展起来的农民增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产业已发展成为临县的特色主导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临县红枣产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抓好红枣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使之

2、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00 万亩红枣林覆盖临县“的目标,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每年以 6 万亩的速度发展密植优质枣园,不断扩大红枣栽植面积,举全县之力建设“全国红枣第一县“。目前全县红枣林面积已突破 80 万亩,覆盖 16 个乡镇、400 余个村和 30 万农业人口;年产量达 2.5 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规模之首;产值突破 3 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42%;红枣收入占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0%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一是注重实施标准化管理。采用高标准水保整地、优良品种栽植、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措施建成了高家塔、开阳、庞家庄、雷家沟等一

3、批红枣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实施“三集“水保整地、科学栽培、生态防虫、红枣气象信息预报、枣园放蜂等标准化管理措施,保证了园区红枣的正常生长。二是注重发展优质化品种。在每年发展 6 万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对老枣园采取嫁接改良,每年完成品种改良 2 万亩,发展了赞皇、虎枣、木枣、金昌一号等 20 余个优质品种。2004 年,山西木枣精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克虎镇 3 万亩有机红枣林通过国家 70 多项质量指标严格检验,全国首家通过中国认证中心红枣质量认证,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门票,树立了临县红枣在全国的品牌形象。三是注重采取系列化加工。为实现红枣系列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红枣的增收潜力,组建了天渊

4、、鸿潮、碛口红、奥华等20 余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和 200 余个红枣加工户,依托建设的 2000 余座红枣烘干房,进行红枣的初精细加工,全县的红枣加工转化能力达 20%。尤其是 2006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积极争取,选定了天渊枣业有限公司年产 5000 吨牛奶伴侣、碛口红工贸有限公司年产 80 吨红枣香精和鸿潮食品有限公司年产 3900 吨红枣系列产品的等 3 个红枣产业项目,纳入了市“双百双千“项目,这些项目产业链条长,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能够带动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四是注重加快市场化营销。全县扶持了 1000 余名红枣经纪人常年从事红枣的营销,建立起了林家坪、克虎、三交、正觉寺4

5、 个红枣批发市场,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红枣加工产地批发市场。通过发展天渊、鸿潮、碛口红等 20 余家红枣加工企业、建设红枣批发市场,推动了红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我县生产的真空油炸枣、贡枣、酒枣、黄河枣等二十余种产品已占领了东北、西北市场,并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五是注重搞好宣传。2008 年以来,我们充分挖掘枣文化,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把枣树确定为“县树“。开展了红枣文化体系建设,组建了红枣网站,搭建了临县红枣与市场连接平台,宣传临县的红枣优势,展示临县的红枣产品。编写了湫虹红枣专刊,红枣与健康、有机红枣管理知识读

6、本等丛书,为加快全县红枣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二、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大,管理方式粗放。临县每年栽植的枣林面积在 6 万亩以上,但由于苗木的品种、质量不高,农民整地标准、栽植密度不统一,加之技术水平低和后期管理粗放,造成幼苗成活率低和长势差的局面,导致红枣产量低而不稳。同时,主产区级别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园林化红枣基地少,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难以发挥。二是品质结构不合理,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临县红枣优质品种较少,以木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赞皇大枣、俊枣、虎

7、枣等,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由于品种单一、品质低下,枣树老化,产量下降,以至于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袭击难以承受。一种是裂果,表现为成熟期遇雨后果实开裂、霉烂;另一种是落果,表现为开花期受病虫害影响果实提前脱落。近两年来,临县红枣连续遭受了较为强大的春季红枣病虫害和秋雨裂果袭击,这两年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受害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缺乏有效预防手段,致使临县 80 万亩红枣 2007 年几乎全部绝收,2008 年又有 30%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5 亿元,农民损失惨重,纷纷对红枣产业失去栽植的信心,整个红枣产业发展正面临毁灭性威胁。三是组织化程

8、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内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枣农管理枣园的能力弱。各职能部门对枣农和加工企业技术培训、信贷支持、市场销售等环节服务力度不够,受红枣生产加工季节性强,加工企业难以筹集大量周转资金来贮备加工原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枣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四是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档次不高。临县 80 万亩栽植面积,正常年景产量 1 亿公斤以上,全县没有一户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仅有 20 余户小型红枣加工企业、加工量不达总产量的 20%,从种植到采摘包装、储存到保鲜等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粗放的手段。受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的影

9、响,加工企业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发展集约经营,提高产业效益,严重制约着红枣加工业的发展。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红枣生产无法进入有序市场指引下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致使近 80%的红枣停留在出卖干果和鲜果初级阶段,价格由九十年代初期每斤原枣 3 元以上跌落为近年 1 元左右。作为临县农业发展的支撑产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五是品牌宣传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告社会。营销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等思维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巴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对于一户企业或者一个地域

10、来说,要想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产品质量是关键,但是无孔不入的宣传战略才是迈向品牌的生命之门。由于现有的贮藏与营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都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加之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品牌宣传培育工作滞后,培育地方自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加之职能部门帮助枣农和企业打品牌树形象的力度不够、投大不到位,“临县红枣“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以至于出现临县红枣企业挂靠外地红枣品牌闯市场的现状。三、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三、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临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成 100 万亩红枣产业基地。不光是量的目标,更是品质、管理、营销等生产环节的提挡升级。今后红枣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11、“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提高红枣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把临县红枣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继续巩固红枣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支柱地位,推动临县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壮大基地规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竞争力,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纽带,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重点发展和壮大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内联外拓功能,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红枣与统一市场的对接,把基地、农户、企业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解决生产与流通、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加快推行“加工企业+

12、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县内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形成连片种植,迅速扩大红枣生产规模,3-5 年内全县新栽植优质红枣林 20 万亩,实现八堡、克虎、曲峪、丛罗峪、兔坂、碛口、刘家会等 7 个乡镇的红枣林全覆盖,确保我县红枣面积达到 100 万亩,年产量达到 3.1 亿斤,年加工转化率达到 50%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2000 元,枣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3000 元,从而奠定我县红枣生产在全省、全市的主导地位。二是加快品种改良和中低产枣园的改造,提高红枣质量。要协调组合科研力量,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组装配套实用技术,解决制约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13、关键技术难题,为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品牌和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在重点红枣产区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切实提高农民栽植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全面推行红枣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临县红枣品牌。全面推行无公害红枣标准化有机生产技术,实行枣园放峰、引水浇灌、枣园养鸡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激素,扩大有机红枣生产基地。推行红枣园标准化生产挂牌制度,通过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红枣园统一挂牌;健全红枣质量检测体系,按国际标准建立红枣质量检查中心,配备各种检测设备,规范红枣质量检测手段和规程;实

14、行无公害市场准入制度,县内建立无公害红枣批发市场,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不能打无公害的牌子,达不到有机红枣标准的,不准冒充有机红枣销售。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增加红枣产业投入。加快发展红枣专业合作社,以红枣生产合作社为龙头,以各乡镇红枣协会为依托,加快对全县枣农的红枣无公害综合丰产技术的系列培训活动。同时,要为红枣产业化开发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规划建设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交易加工、信息、储藏等区,使枣农和商家取得双赢。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临县进行红枣精加工、深加工,致力于培养一批红枣加工的技术人才、加工企业,开发红枣系列产品。要组建临县红枣销售集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

15、红枣销售点,通过经纪人队伍把临县红枣销到国内外。建议上级部门建立直接投资机制,注入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红枣产业开发。同时,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红枣产业开发绿色通道,在红枣产业开发用地、扶贫开发、技术、信贷、销售等各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理顺各部门关系,从农民增收大局出发,给予支持。五是强化服务,逐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和引导红枣主产区建立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发挥他们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作用。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逐步完善流通体系的建设,积极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红枣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推动红枣产业整体效益提高。三要建立红

16、枣病虫害联防机制。建议上级政府出资建立枣区病虫测报网,投资购置大型防虫器械,组织农民防治病虫害,保证红枣产品质量。四要建立红枣与农作物病虫害生物体系。通过引进既能增收又能制约红枣林地病虫害的农作物,在红枣林间空地种植,来实现生物互制,降低防虫成本。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方面要积极办好临县红枣网站,扩大对外宣传窗口,及时发布临县红枣生 产、加工的动态,搞好与外界连接的纽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招商引资等形式大力做好红枣产业的宣传工作,将临县的红枣宣传出去,创名牌,创品牌,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红枣生产企业、加工大户、红枣经纪人外出参加各类红枣博览会,积极推销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注重培育和打造“临县红枣“品牌。(中共临县县委书记、县长 刘永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