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产业的简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1722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织造产业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织造产业的简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织造结课论文: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 程与现状程与现状摘要: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它是一种摘要: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突破了传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近统的纺织原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近 2020 年来,由于纤维、机械、

2、化学年来,由于纤维、机械、化学粘合剂以及各项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更为显著。粘合剂以及各项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更为显著。一、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一、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40 年代初50 年代中,萌芽期。设备大多利用现成的纺织设备,或适当进行一些改造,使用天然纤维。 第二阶段:50 年代末60 年代末,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干法技术和湿法技术,大量使用化学纤维。 第三阶段:70 年代初80 年代末,发展重要时期。聚合法挤压法成套生产线诞生。使用各种特种化纤。如低熔点纤维、热粘接纤维、双组分纤维、超细纤维等。 第四阶段:90 年代初今,全球发展期。非织造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趋势加强,

3、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加精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一) 、国际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国际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1、西欧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 年产量为 102.55 万 t,比上年增长 12.7%,按重量计,用即弃产品占64.1%,耐用型占 35.9%。 2000 年产量按面积计为 257.7 亿 m2,比上年增长10.8%。增加产量中,主要是水刺法非织造材料(以意大利为主)、短纤气流成网产品(以德国为主)以及揩拭布。 2002 年产量为 120 吨(3230 万 m2),增长率为7.8%,增长率高于北美和日本。 2、北美非织造材料

4、发展情况 2000 年产量按面积计为 214 亿 m2,其中用即弃产品占 82%,耐用型占 18%;按产值计为 38 亿 USD,用即弃产品占 60%,耐用型占 40%;按重量计为 95.28万 t,用即弃产品占 60%,耐用型占 40%。 按面积产量排序,用即弃产品中依次为卫生保健材料、抹布、医用材料、过滤材料及防护服等;耐用型产品依次为家具及寝具用、铺地材料、土工布、建筑用、电子业用、衬料、涂层及叠层材料、汽车用、鞋材及农业用等。3、日本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 年产量为 31.41 万 t,比上年增长 1.57%。 按重量计产品排序,依次为产业用、医用卫生保健材料、家用、土工/建筑/

5、农业、服装衬等。 4、韩国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1999 年产量为 12.8 万 t。2000 年产量为 16.17 万 t,增长 26.32%,生产线数减少 23 条。 (二)(二) 、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非织造布研究和生产始于 1958 年,发展至 2001 年,生产企业已超过1000 家,现有纺粘、熔喷、水刺、针刺、热粘合以及化学粘合法等各类非织造布专业生产线接近 2100 条,年生产能力超过 130 万吨,2002 年非织造材料产量为 63.25 万吨 ,2003 年达到 83.64 万吨。 中国台湾地区非织造材料产量 1999 年产量为 12.56

6、万 t, 2000 年产量为11.19 万 t,比上年增长-10.92%,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 2001 年为 10.79吨,2002 年为 10.77 吨,比上年增长-0.18%。产量下降的原因是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三、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三、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 1、传统纺织工艺与设备复杂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们寻找新技术。2、纺织工业下脚料越来越多,需要利用。 3、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拓宽了产品开发的可能性。4、很多传统纺织品对最终应用场合,针对性差四、非织造工业发展的现状四、非织造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一) 、国际非织造工业发展现

7、状、国际非织造工业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化生产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迄今为止获得了飞速发展,1986 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约 100 万吨,1995 年超过 200 万吨,1998 年已达到 280 万吨,非织造布卷材产值达 100 亿美元,复制加工后产品则达 350 亿美元,2001 年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已经达到 400 万吨;从 1991-2001 年的 10 年间,非织造布以吨位计年均增长率达到 7.5,以平方米计增长了 8.6。80 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0 年代前 5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仍维持在 8%,未来 10 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达 6%。 美国、西欧和日本非织造布

8、行业的发展代表着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主流,三者产量约占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75左右。近两年欧洲的发展速度较快,其 2000 年的产量是 1999 年产量的 127。亚洲、南美等地区近 10 年来发展速度加快,产量虽低,但增长率却高达 10-15。 目前,非织造布应用最大的领域仍然是卫生吸收性产品,其主要增长的地区是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是揩布领域,各种性能和用途的揩布层出不穷,如欧洲 2000 年揩布的年增长率几乎达到 50。另外,土工布、电子电器用品、过滤材料、家具用材料等发展也很快。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这几年生产发展快于市场增长,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9、产品价格下降较多。但非织造布的用途越来越广,预计今后 5 年的增长率不会低于前 10 年,发展前景仍很乐观。(二) 、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始于六十年代中期,由上海逐步向江、浙、粤扩散,至 1980 年产量还不足 1 万吨,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进入持续的超常规发展,八十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 19.6%,九十年代仍维持在 18.8%。 迄今为止,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已拥有纺丝成网(纺粘法和熔喷法) 、水刺、针刺、缝编、化学粘合、热粘合(热轧、热风粘合)、纺丝成网/熔喷/纺丝成网SMS 复合非织造布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的工艺技术结构比为:纺丝

10、成网法 17%、熔喷法 1.2%、化学粘合法 32%、针刺法 30%、水刺法 1.2%、热粘合法15.8%、湿法 1.3%、缝编法 1.5%。 在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中国非织造业近两年来增长最快的是水刺法、纺粘法和浆粕气流成网法等工艺,其次是针刺和热粘合法。 据统计,中国纺粘法在 1999 年中期的生产能力为 12.35 万吨,2000 年达到20 万吨,2001 年的生产能力约在 23 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 13 万吨以上。其中聚酯纺粘法的能力为 2.5 万吨/年,产量约达 1.25 万吨/年;到 2002 年 6 月,其纺粘法生产能力已上升到 24 万吨,至今仍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生产量也迅

11、速增至 15 万吨左右,水刺法在 1997 年的生产能力仅有 1.8 万吨,到 1999 年为 2.5万吨,2001 年达到 3 万吨,预计到 2003 年水刺法工艺生产非织造布的增长将达一个高潮,生产能力会突破 7 万吨。 浆粕气流成网是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艺之一。这项工艺在 90 年代中期以前在中国还属空白,到 2002 年底中国的浆粕气流成网产品能力已经超过 6 万吨;针刺法一直是中国非织造布的最主要工艺之一,一直以稳定上升的趋势向前发展,生产能力从 1997 年的 7 万多吨增长到2001 年的 18 万吨以上。中国非织造布生产制造形成了二大基地,即辽宁地区(

12、以纺粘法为主)和江苏地区(以干法为主)。非织造布所用的原料(切片、纤维与胶浆)出现了三大产区,即江浙地区、广东地区、辽宁地区。位于沈阳的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是中国专业从事非织造布工艺、原料及产品开发、生产线及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及工程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经 10 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大、国际第三大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承包商,并已经向中国国内提供了 21 条纺粘生产线。 五、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现状五、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日臻完善是与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密切相关的。目前已拥有化学成布或聚合物成布的纺丝成网、短纤成网、湿法成网、针刺、缝编、热熔合、化

13、学粘合、射流喷网等成网以及纤网固结加工技术;迭层、复合、模压、超声或高频焊接等复制加工技术。近年来,中国的非织造布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开发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开发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非织造布专用原料、工艺技术装备和非织造布新产品。 六、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发展方向六、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各工艺之间互相渗透,向混杂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是当前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向。几种主要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 1. 纺粘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法非织造布自 50 年代末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以来,尤其近20 年来发展显著。美国熔纺法非织造布发展最为迅速,其产量已经超过干法非织造布,占非织造布

14、总产量的比重达 54。欧洲非织造布目前产量已达近百万吨,所采用的技术以干法和纺粘法为主,干法产量约占 49,纺粘法占 41。 近年来纺粘法新技术向高速度、多喷丝孔、高生产率方向发展。 纺粘设备制造厂发展多纺丝头设备,生产厂也在作多纺丝头改造。 每条生产线带 3至 6 排纺丝箱体,甚至带 7 个,单线生产能力最多的已超过 2 万吨/年。纺丝牵伸速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发展 SMS 等纺粘熔喷复合及多模头生产线仍是纺粘技术的主流倾向。开发更细的旦数及更多的新品种。 中国的纺粘法技术起步较晚,比国际上纺粘法技术形成工业化晚约 25 年以上,是于 1986 年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生产线。到 1989 年

15、全国只有 3 条 1000 吨/年的纺粘线投产,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3。而近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超过 25。 中国非织造布的技术水平主要建立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尤其纺粘、水刺、熔喷等生产设备表现突出。近 10 年国内一些单位在消化吸收国外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了国产化生产线,近年来这些生产线在生产速度上有所提高以前需花几百万美元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 1000 万元左右人民币,中国纺粘设备的制造已经转向了批量生产。 2、熔喷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也是这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资料统计,1991-2001 年 10 年中 PP

16、 熔喷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 13,这是由于熔喷技术迅速发展,不但在过滤、吸油、保暖材料等领域迅速得到应用,而且在电子电气产品、吸尘器内衬、揩布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用途。据专家预测,今后熔喷布的市场前景仍将看好。 3、水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 2001 年全球水刺布产量约 25 万吨,1991-2001 年的 10 年中年均增长率为13。2001 年全世界水刺布销售额总计约为 8 亿美元。该技术现正在向世界许多地区扩展。例如,在过去 4 年之内,中国至少安装了 10 条水刺布生产线。这些线全是现代化设备,且已投入运行,供应迅速发展的揩布市场、涂层/层压产品市场以及医疗用品市场。委内瑞拉与墨西哥已制造出了数台水刺布生产装置。墨西哥、阿根廷与巴西将投产或计划更多的新生产能力。 中国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生产已近十年,无论品种、规模、质量还是工艺技术都有显著的提高,基本上适应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刺非织材料的应用涉及了轻工、医药卫生、电子、环保等学科领域,拉动了国内化纤和差别化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发展。 中国于 1994 年安装了第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