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573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文摘读书文摘题目:“集中律”视角下的黄海海战 作者:小之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14 年十二月上,第 4751 页 19 世纪初发生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对英、法两国近百年的历史及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9 世纪末发生的中日黄海海战(也称中日甲午海战),对中、日两国 近百年的历史及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又逢甲午之年,在媒体纷纷对清政 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北洋水师军纪松弛等进行反思与回顾时,本文独辟蹊径,运 用集中用兵(编注:本文特指兰彻斯特“集中律”)原则,对黄海海战进行实证分析,量 化评估。相信,会另有一番借鉴意义。 兰彻斯特兰彻斯特“集中律集中律” 古往今

2、来,集中用兵是一条最基本的作战法则,具体可表述为,在关键时节、关键位 置及关键方向上集中使用各种作战力量,确保对敌优势,以达成决定性的效果。对此,古 今中外的军事家都深谙其道。孙子说,“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 若以铢称镒”。英国海军战神纳尔逊称:“唯数量能胜敌!”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称: “要集中,不要分散。”集中用兵原则不仅被无数历史战例所定性证实,还可以基于数据, 用定量方法更加深入地论证其有效性。 1914 年,英国人兰彻斯特在英国工程杂志上撰文,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些简 化及假设条件下,通过建立和求解相应的微分方程组,十分简洁地给出交战过程中敌对双 方战斗单位(

3、亦称兵力)变化的数量关系,其中的平方律论证了集中用兵原则的正确性和 有效性,因此,也被称为“集中律”。“集中律”可以表述为,若红蓝两军交战,双方装 备同类武器,相互通视,在武器射程内直接瞄准射击,则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和其战斗 单位数的平方与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的乘积成正比。若双方有效战斗力相等,则双方战斗 实力相同。例如,蓝方 100 人与红方 100 人交战,双方战斗单位的平均战斗力相同,在双 方都不集中兵力的情况下,战斗结果将难分伯仲。如果红方被蓝方分割成各 50 人的两个部 分,且蓝方以 100 人先攻击红方的一部分 50 人(1002-502872),则蓝方将以损失 13 人 的代价全

4、歼红方一半的人。接着,蓝方以剩下的 87 人攻击红方的另一半(872-502712), 则蓝方将以损失 16 人的代价全歼红方剩余的 50 人,蓝方尚存 71 人。 “集中律“模型虽然未考虑士气等精神因素的影响,但却深刻地阐明了部队有效战斗力 不仅取决于兵力数量,还与兵力在空间位置上的配置方式紧密相关。为了用实战数据进一 步验证“集中律”模型的适用性,兰彻斯特对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进行了专门研究。因为在 这场关乎英国生死存亡的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在数量并不占优的形势下,却一举击 败了强大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兰彻斯特希望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英舰队统帅纳尔逊 获胜的秘诀。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特拉法

5、尔加角海战 1805 年 4 月,英国联合俄国、奥地利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试图运用联合 力量剿灭法国革命,维护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经过前两次与反法同盟的较量,拿破仑 意识到英国是反法同盟中的顽固派、死硬派,要想打破反法同盟必须彻底击败英国。于是 法国针锋相对联合西班牙组成庞大的联合舰队,决心先从海上击败英国,为跨越海峡,进 攻英国本土扫清障碍。 1805 年 10 月 20 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以下简称法西联合舰队)的 33 艘舰船 在法国海军将领维尔纳夫率领下驶出西班牙加的斯港,在途经特拉法尔加角时被一直追踪、 监视的英国舰队发现。10 月 21 日 12 时,19 世纪规

6、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爆发。维尔纳夫采用传统的战列线战术,展开成单列纵队迎战,即抢占有利位置,接敌至舰炮射程范围,与敌 舰航向平行运动,各舰对指定敌舰实施射击,直至决出胜负。为此,维尔纳夫下达命令: 在舰队占上风时,迫近敌人,一对一作战。英国将领纳尔逊则摒弃传统战术,大胆创新采 用机动战术。他将舰队中的 27 艘战舰分成两队,一队由 12 艘战舰组成,由他坐镇旗舰 “胜利”号亲自指挥,直接插入敌舰队中军,将敌舰队战斗队形拦腰分割成两个部分,同 时,钳制其前卫,使其难以后援;另一队由 15 艘战舰组成,科林伍德任指挥官,用于包围 和集中攻击敌舰队后卫。 战斗十分惨烈,持续近 6 小时。最终,法西联合舰

7、队被击败,损失战舰 18 艘,官兵伤 亡 2600 余人,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及属下 7000 余人被俘。英国舰队只有 7 艘舰遭重创, 官兵伤亡 1700 余人,纳尔逊本人战死。英国舰队与法西联合舰队的舰只损失比为 0.39:1。特拉法尔加角一战,法国海军一蹶不振,拿破仑攻占英国本土的计划完全破灭。 英国军事理论家福勒曾经这样评价这场海战:“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都 是一场值得纪念的会战,对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彻底粉碎了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 英法海上争霸的百年历史,从此宣告终结。它使英国成为一个海上帝国,并将维持一个世 纪以上。” 兰彻斯特仔细查阅了纳尔逊战前提交的一份秘密备

8、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纳尔逊的 作战构想是:英国舰队由 40 艘战舰组成,法西联合舰队由 46 艘组成。当法西联合舰队成 单列纵队展开时,纳尔逊指挥 16 艘战舰组成的主力编队,从中军把法西联合舰队分割成前 后两个部分,并将打击重心放在后卫;由柯林伍德指挥 16 艘战舰组成另外一支编队,集中 围歼敌后卫的 23 艘战舰;由 8 艘战舰组成另一支小编队,负责攻击敌前卫 3 至 4 艘战舰, 并阻止其可能进行的回援。纳尔逊作战构想的核心是,集中全舰队力量,先吃掉敌舰队后 卫,再围歼其前卫。 可以认为双方舰只的平均战斗力相同,运用兰彻斯特方程能够计算出双方的有效战斗 力。如果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也采用战

9、列线战术与法西联合舰队对决,则有效战斗力之比为 0.76:1(402:462),英国舰队不占优。但是,按照纳尔逊的作战构想,英国舰队首先集 中兵力围歼法西联合舰队的后卫,这样一来,舰队有效战斗力之比改变为 1.03:1(322+82):(232+232),局部有效战斗力之比接近 2:1(322:232)。在歼 灭法西联合舰队后卫之后,英国舰队剩余兵力,在与其前卫的对决中能够继续胜出。 兰彻斯特的实证研究,不仅验证了其“集中律”模型的适用性,也道出了英国舰队以 少胜多的秘籍。纳尔逊深知,当双方战斗力水平相当的形势下,数量优势就成为制胜的决 定因素。在实际海战中,纳尔逊取消了小编队,将战舰集中编成

10、两队,通过实施坚决果敢 的机动,一举改变战场上局部力量对比态势,使胜利的天平迅速朝着兵力集中的一方倾斜。不过,集中用兵的作战原则知易行难。首先,在某一时节、某一方向的集中和加强, 就意味着在其他时节、其他方向的分散和削弱;其次,为了集中而采取的机动过程,也存 在反被对手钻空子的巨大风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集中用兵对统帅的预见能力、决断 能力,对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对部队协调一致行动的协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丘吉 尔认为:“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是空前绝后的,纳尔逊风格具有其时代性。纳尔逊的天 才在于能正确推测出任何决策的后果,但是,这是建立在对实际情势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 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之前

11、,他曾多次用心观察过相同情势、规模较小的海战,他对舰队作 战中将要发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应对之策胸有成竹。” 中日黄海海战中日黄海海战 1894 年 9 月 17 日,伊东祐亨率领日本联合舰队 12 艘舰只抱着“聚歼清舰于黄海”的 决心,与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 14 艘舰只,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争夺制海权的战争。在接敌过程中,北洋水师列成一行横队迎战(编注:中方资料中的北洋水师战舰排列 顺序与日方稍有不同,本文依据日方图片中的排序展开介绍):铁甲舰“定远”“镇远” 居中;左翼依次为巡洋舰“来远”“致远”“广甲”和“济远”;右翼依次为巡洋舰“经 远”“靖远”“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平远”“广丙

12、”以及 2 艘鱼雷艇在右翼后方 跟进。丁汝昌下达的命令是:姐妹舰及对舰务合勿离、始终以舰艏对敌、诸舰当从旗舰之 运动。 日本联合舰队列成一列纵队:第一游击队旗舰为“吉野”率“高千穗”“秋津洲”和 “浪速”3 艘战舰依次居前;本队旗舰为“松岛”,率“千代田”“岩岛”“桥立”“比 睿”“扶桑”“西京丸”和“赤城”7 艘战舰依次居后。当双方相距 6.4 海里时,日本联 合舰队的前锋第一游击队突然向左转向,直扑北洋舰队的右翼,而本队则指向北洋水师中 军及右翼。伊东祐亨首先围歼北洋水师右翼的作战意图明显。 交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损伤殆尽,“靖远”被击伤,“经远”“超勇”和“扬威”被 击沉,战斗持续了约 5

13、 个小时。最终,北洋水师共损伤舰只 9 艘,官兵伤亡约 1000 人。日 本联合舰队的“松岛”“吉野”“比睿”“西京丸”和“赤城”5 艘舰被击伤,官兵伤亡 约 290 人。 由于日本联合舰队和北洋水师的装备性能水平相当,可以认为双方舰只平均战斗力相 同。按照兰彻斯特“集中律”模型计算,若日本联合舰队也采用横队与北洋水师交战,则 有效战斗力之比为 0.73:1(122:142)。这意味着,当战斗进行到底,北洋水师在全歼日 本联合舰队后,还会剩下 7 艘战舰(142-12272)。伊东祐亨冒着联合舰队向左转时舰身 横向暴露在北洋水师打击下的风险,通过实施快速机动,分割北洋水师阵形,集中精锐, 首先

14、围歼北洋水师的右翼,有效改善了局部兵力对比关系,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有利态势。 胜败根由探究胜败根由探究 北洋水师的失利改变了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给中国留下了至深且巨的创伤。北洋水师 提督丁汝昌在刘公岛弥留之际喃喃自语:“我们这么大一支舰队这么大一支海军怎么就这 么完了,就算输了吗?”心实有不甘。可是,北洋水师的失利又绝非偶然。 仔细梳理这二场海战中交战双方的各自表现,不难看出战胜一方与战败一方的主要区 别。战胜一方:主动寻机,集中用兵;灵活机动,求变善变;形散实聚,协调一致。反观 战败一方:被动待敌,平均用兵;因循常规,不变应变;形聚实散,各自为战。其中,摆 兵布阵阶段的因循常规、平均用兵是致命性

15、的,犯了兵家大忌。德国军事家毛奇说过: “在最初展开阶段所犯的错误,永远无法更正。” 如果再从战略战术及更广阔的角度深入探究,我们则为北洋水师失利找到一长串互为 因果的东西。从战略角度分析,北洋水师的失利,根本源于战争决策者作战目标的含混 “保船制敌为要”。从战术角度分析,北洋水师的失利肇始于平均用兵。保船制敌也好、 平均用兵也好,根源源于求稳守成,求稳守成源于自大不自信,自大不自信源于平庸颟頇, 平庸颟頇源于马虎懈怠,马虎懈怠源于上下敷衍,上下敷衍源于纠错激励机制失灵和不作 为,而纠错激励机制失灵和不作为源于制度体制的僵化和无效率。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 祐亨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书中说:“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 常经,不通变故之所由致也。”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北洋水师倾覆之后,其创建者李鸿章一度赋闲京师,秋风宝剑,落日旌旗。痛定思痛, 他发出这样的慨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 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 被慈禧召见。老佛爷拿着弹劾他的奏章告诉他:有人说你是康有为乱党的人呐。李鸿章答 道:“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 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闻之默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