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20786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教学目标专项说明成都市 24 中 曾笙一、目标陈述1、识记与理解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说说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及文明史的出现。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人类形成的原因,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及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三大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大量的影画资料及学生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归纳规律,了解内涵的过程,让学生树立一种历史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

2、学的精神。通过讲述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认识人类的进化是人类艰苦探索的过程,是顺应自然变迁保存种族的前进。同时在历史的演进中体会历史的魅力。二、目标设计的依据本课作为新课标九年级历史第一课,新课标注重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对时序性的重视、主题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呼应,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教材突出了历史发展的空间感,将史前人类作为整个古代亚非文明的导读加以处理,因此本课有提纲携领的作用,充分提示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看待时代发展大势的能力,因此本课中强化了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发展脉络。九年级学生在前两个学年的

3、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比较缺乏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总体认知上的把握,他们的历史知识是零散而纷杂的,不容易形成系统,这对把握历史大势十分不利,本课就是想通过对世界历史开端学习,在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整合中步入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更客观的对待历史问题。三、目标达成的思路和方法老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2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尤为必要。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资料的分析归纳理解、课堂活动指导和课后迁移巩固。通过课前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分析人类产生及不断发展的原因、人种的

4、差别及社会发展的动力等一系列问题,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景创设、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表格等形式归纳和拓展延伸等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认识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由于本课是世界史第一课,对今后学生学习世界史兴趣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流程中要刻意的营造一种走近历史、溶入历史,培养历史感的场景,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的始终。导学策略是教师针对特定的对象,为了完成一定的导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

5、和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导学方法:情境法: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其他方法:阅读指导法等。导学手段:为更好地实现导学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增强信息量(充分集合文字、相关图片和影

6、像资料) ,同时可以营造情境氛围作为学生活动的补充。3人类的形成和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成都市 24 中 曾笙课题说明本课题选自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 1 课,适用于初中九年级上期。本课属于讲述与活动讨论课结合的课型。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比较能力都比初一初二有一较大提高,但仍然比较差,有一定的创造性,但自学性和独立性还不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及设问,采用问题探索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

7、水平都得以发展。并且初中课的特点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的凝重、悲怆、生动等情绪激发都是我们的责任,通过大量资料引导学生走过历史、溶入历史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三世界史的第一课,可以说是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导入课,如果在这课中提升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且本课的知识要点大概分为两部分, “史前”主要涉及到人类的起源和最早的人类社会形态,要用很短的篇幅让学生搞清楚这个问题。“野蛮到文明”是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讲述人类从无阶级的社会向阶级社会的演进,理论性很强,但其内容与后面的古代史五大问题分别论述密切相关,是本册书前半段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

8、处理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说说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及文明史的出现。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人类形成的原因,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及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三大问题的4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大量的影画资料及学生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归纳规律,了解内涵的过程,让学生树立一种历史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

9、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讲述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认识人类的进化是人类艰苦探索的过程,是顺应自然变迁保存种族的前进。同时在历史的演进中体会历史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种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难点: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教学媒体与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浮光掠影而又具体细致的让学生对史前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配合大量的设问,及贴近教材及问题的媒体资料实现师生的互动。主要媒体采用大量历史图片,和一段南方古猿生活场的电影及两段背景音乐构成。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索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

10、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以发展。通过大量资料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溶入历史是本课的一个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生产力发展对于人类历史演进的终极作用。板书设计一、早期人类1、人类从何而来2、人类的进化二、从野蛮走向文明1、人类早期社会5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特点历史阶段历史阶段男女地位变化男女地位变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婚姻状态婚姻状态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父系氏族2、从野蛮走向文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展示地球形成

11、的配乐图片,老师旁白)在一片混沌的星光中,有一颗湛蓝的行星,地球,生命的摇篮,历经十几亿年的变化,第一颗生命的种子开始发芽、繁殖、演化。生生死死,千回百转,30 亿年的扑朔迷离。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挺胸而立于茫茫原野?谁又为我们开启了五千年的文明之门?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早期人类经历洪荒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在享受自然时的喜悦和欢心。 提问:人类的祖先是谁?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早期人类一、早期人类1、人类从何而来请学生了解关于人类形成的神话传说,而科学的进化论提出了另外的观点。(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了解人类的形成演化)问题:1、人类的祖先是谁?2、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怎样?3、祖

12、先们为什么要结成群体生活?4、假如你回到那个时代,你会如何生存2、人类的进化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南方古猿的情况,并掌握人形成及发展的几个阶段,在书上勾划出。在第 4 个问题的回答中,引导学生明确工具在当时生存中的重要作用。6(出示原始石器和劳动场景图片)由上一问题引出提问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说明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才是根本区别,并图示强调劳动促进人类不断进化,在晚期智人时出现了现代的人种划分(出示三大人种图片,人种分布图片)学生要在书上勾划确认掌握知识提问:人种有优劣之分吗?通过人种的比较及说明人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明确差异不是根本性的,各有优势。二、从野蛮走向文明二、从野蛮走向

13、文明1、人类早期社会老师过渡性提出人群体社会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早期社会的两种形态的名称,并在书划出。然后提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族长的一天让学生分成二组,分别扮演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时期两个不同的氏族,然后进行如下的氏族活动:1、选出自己的族长;2、由族长来安排氏族成员一天的劳动,获取食物和维持氏族的正常运作(强调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分工) 。问题汇总:为什么选出不同性别的族长?两类氏族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族长为什么安排不同性别的族员从事不同类型的劳动?父系氏族的收成为什么更多?两类氏族的男女社会地位与生产力发展有什么关系?在选择族长的过程中,老师根

14、据情况让学生注意族长的性别,选出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按这样的性别差异选择族长?由该问题引出下一项活动。第二项活动注意男女不同的工作安排,并引导学生回答谁是食物的主要提供者的问题,从而回答族长性别差异的原因。这两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最后得出男女地位差异原因的结论。老师再说明婚姻状况的差异也是决定这种地位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学生的归纳将两类氏族公社的区别以表格形式归纳出来让学生确认掌握。7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特点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引导,将自主学习法与提问法结合起来,体现了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传授知识、感受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有

15、机统一。在比比谁的劳动成果多这个环节,请学生来说明自己的劳动对维持氏族的生活起到什么程度的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父系氏族工作的生产方式更为先进,获取的食物更多更稳定,从而引出最后问题,为什么父系氏族必然代替母系氏族?指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们获取食物的手段变化,男子必然代替女子成为主要劳动者,说明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概念引入也为后面讲述野蛮走向文明的原因埋下伏笔。2、从野蛮走向文明该环节主要有三个问题: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就是野蛮走向文明;什么是文明;五大文明的区域。教师出示图表第一个问题通过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等观念说明奴隶社会到来的必然。然后引出野蛮

16、和文明的差别。通过示意图指明生产力发展导致了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从而使人类从野蛮发展到文明。提出问题:为什么阶级社会是文明,而平等的原始社会反而处于野蛮状态?学生讨论并结合刚才的活动得出结论,指出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后胜于今表现在哪些方面,老师再以图片叙事的方式给出文明的定义是以社会财富创造的多少来界定的。回顾原始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状态,然后对比文明时代的状态(图片历史阶段历史阶段男女地位变化男女地位变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婚姻状态婚姻状态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父系氏族8展示) ,为下阶段学习打下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提问五大文明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要求学生在书上划出掌握。然后展示五大文明的配乐画展示,老师通过旁白,让同学再次感受古文明的魅力,沉浸在历史长河中。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野蛮时代终将过云,当文明从亚非欧的大河与汪洋边升起,人类迎来了新的纪元,我们满怀虔诚之心,仰望旭日照耀下的吉萨高原,雄伟的金字塔让我们惊叹;当我们回头,却在柔和月光中倾听苏美尔人的永恒祈祷;爱琴海的波涛挡不住充满浪漫情怀的古希腊英雄,印度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