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689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PCB工程师的成长日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业经历职业经历 一位一位 PCBPCB 工程师的成长日志工程师的成长日志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就面临着非常多的选择,有主动的。有人强奸别人,有被人强奸的,不管怎么样,生活继续,生命老去。生于七十年代末,站在三十的路口,让我开始想写一些东西来记录人生旅程,算是给自己做个交代,三十岁以后人的身体都会逐渐进入衰老,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担心自己有一天来不及跟我的亲人,朋友告别。三十年前,生于东部沿海的一个小农村,儿时的记忆是贫穷但却快乐,与万千平凡的人一样,7 岁上小学 18 岁上大学,大学在一所地区的师范院校,学习都是属于 60 分万岁一族,大四临毕业前却脑袋发热,突然不想教书,于是考研,不知天高地厚

2、的要考中国科学院,上线了却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最终经过调剂来到长沙一所师范院校。在长沙的三年是混混的三年,日子平淡而快乐,如果按照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来读书,即使不彪悍,也会小小 NB 一下的。不得不说,在长沙的日子,虽然学到的东西很少,也没有做出什么成果,但是依然还是过得很快乐,我天生就是个乐观的人,一辈子很短,喜也一天,愁也一天。八年前初到长沙,立珊线售票员在门口开始吆喝:“思大、福大、更大滴,过禾不咯?”听得我头大,后来才搞清楚这就是我工程师人生的开始。目前本人在深圳从事 PCB 的制造工作,工作五年了,五年的时间,也想来个五年总结,也给自己的下一个五年做个计划,响应一下相应 party 的

3、号召,有在这个行业混的同学,欢迎一起交流 二)第一份工作:foxconn04 年毕业了,找工作面壁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残酷,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的人才市场找的,当然,现在若让我再找工作,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去人才市场了,因为在那里能碰到好工作的概率简直比火星碰到地球还难。在此,不得不提一下富士康(foxconn)这家公司,对于富士康,这是一家非常有争议的公司,台湾最强大的企业和血汗工厂的头衔让我看不到边,实际上,即使你身处富士康,你也很难看得清富士康。第一次去富士康面试,面试我的主管是个非常小巧的女主管,在富士康的龙华厂区 A3,夏天,非常热,面试间没有空调,在二层的一个小房间里面谈了将近半小时,结

4、束时用挥汗如雨来说一点都不过分。面试的罗主管谈话中充满了 ho,en 等语气词,后来才知道这是台湾人的腔调。面试很简单,因为心里没底,那时候的薪水要求也不敢多写,我填的是 3K,所以也很理所当然的进入了这个争议良多的企业。富士康是台湾鸿海在大陆的名字,04 年的时候,当时在 OEM 里还是伟创力(FLEXTRONICS)居第一位,所谓的 OEM 叫做原始设备制造商,就是代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也叫贴牌生产。富士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有欣喜也有煎熬在富士康,我获得的什么?从最初走出校门,到后来知道质量管理体系,什么叫做三级文件,从 qc 七大手法、9 大步骤、FMEA 都是在那段时间接触的,还

5、有初级的 6sigma 知识,比如 anova 分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甚至当时都不知道棉质的衣服那么不耐酸,以至认为自己的衣物是被洗衣公司弄破的,可以说,在工作上,最初的知识是在富士康学会的。富士康提供的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甚至有外教晚上开商务英语课,这些都富士康留给我的比较正面的东西。在我转正之前,一直住在厂区的 B2 栋,楼下有个游泳池,每天晚上都会去游一下,周末每天两次,可以说乐此不疲。那里还有标准的足球场,球场的看台下面有两个乒乓球桌,偶尔也会去耍几下。我想大公司就有这样的好处,配套设施比较好。 树是我在富士康认识的朋友,株洲的,比我大一岁,他是 96 年高中毕业以后进的富士康,

6、从一线员工开始做到企划课的代课长,在我即将转正的时候,他跟我说,我那里租的房子还有一个空的,你要不要过来,反正你租房子也有房补。我说:好的。没过几天,他就把钥匙都给我了,当时住在共和新村,两房的农民房一个月 580,加上水电我一个月的房租也没有超过 350。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和他开始了同居的日子。阿树和他老婆一起,我则经常蹭他们的饭吃。还有老魏,我们三个人经常周末一起喝一斤白酒,在那个拥挤的农民房,他们两个人都结婚了,但是我们却非常能谈的来,现在还偶尔联系一下。那时候,还认识了一位株洲的 mm,是我们学校外语系的本科生,偶尔也会跟她一起吃个饭,散个步之类的,但是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他们都成了我

7、的朋友,阿树和老魏现在还在富士康,株洲 mm 后来去了联想 IBM,今年回老家了。如果说我在富士康的收获的话,那就是:经验,朋友。大约到过年的时候,工作开始变得相当压抑,印象中那段时间开始变得焦躁,一方面是感觉一直等到五月份,实在忍受不住了,就轻轻的挥一挥手,转了身,却不是华丽丽的,而是掉进了火坑标记一下。我们和 PCB 供应商经常打交道的。高频板,主要和 multek 之类的。也去过厂家的车间去做 audit。multek 还是比较强大的,我没有去过,他的高频板不怎么出名。倒是 HDI 据说比较强大。高频板我们公司也做,双面的,混压的都有,材料一般都是进口的材料,比较贵,都是 arlon、r

8、ogers,nelco 这些的,我们目前最高的有十层的 teflon 板,是航天产品。teflon 的产品在压合、pth、solder mask 都是有特殊工艺的(三)离开富士康当时在 NWing 属于连接器部门,但实际上我接触的都是属于五金电镀,主要的产品是 CPU 上的一级散热片,称为 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有 31mm 和 34mm 见方的的两种规格,一年到头做过的料号也没有超过 5 个,04 年的时候,Intel 已经开始再做 Dual Core 产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双核产品,产品制程很简单,就是从国外卖铜材,都是料带形式的铜,有德国的(忘记了

9、是那种的了)也有日本住友的。然后在冲压机上冲压成型,再经过电镀镍和电镀金变成成品。虽然在学校里也学过电镀也做过电镀,但是真正的工业化产品却还是在富士康的时候看到的。当时根本没有见过龙门线,都只是在书上看过。慢慢的开始学习镀镍是镀金制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些制程的作用是干什么的。我问主管:“为甚要镀镍,干么镀金的产品也都要镀镍”。主管说:“镀镍是为了保护铜,因为基材铜容易氧化,而镀金的产品要镀镍是因为金的焊接性能更好,而且稳定,但是直接在铜上镀金会到有离子迁移,铜离子会迁移到金界面表面导致斑点状氧化,影响功能也影响外观”。就在这样的懵懵懂懂中,我慢慢的了解制程,五金产品的外观比较难做,功能性

10、的功能一般比价容易过,比如镀层厚度,尺寸等都比较容易控制,当是记得报废一般都是产品呢外观难做,一般光泽度、光密度很容易超标,尤其是后来给 AMD 做制样的时候,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一边给 intel 做产品同时又给 AMD 做产品,这样 intel 一般是不容许的。不错,当是给 AMD 制样的是他的 K8 产品,单是出货都是通过台捷出货的,富士康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风险,这也让我看到了生意场上也只有利益可言,什么合约之类的东西,只要能绕的,能骗的,企业只有有利益就都会干的。镀镍产品其实挺简单的,磨刷电镀线烘干检验包装出货,非常简单,比起我现在的 PCB 流程来说,那真叫简单。当是除了i

11、ntel 的产品以外,有给 ASE,Amkor,AMD 等制样,但都没有形成批量加工的能力,觉得 intel 的东西都挺水的,其他公司的要求明显都高的多,这也让我对 Intel 的东西没有了好感。当是我对富士康感觉他比较 NB 的有几个几个地方,一个是模仿能力:一条从日本买的镀金线(喷镀),富士康自己就 copy 了一条出来。这当然依附于富士康强大的模具制造能力,另一个是他的盈利是很惊人的,当是我们部门工程师以上的人员都没有超过三十个,部门总共也就 200 个人左右,当年的营业额达到 9 亿新台币,赢利 2.7 亿新台币(大概 4 新台币兑一人民币)。还有就是他的华南检测也很壮观,国内也很少有

12、高校的实验室会有这样大的规模,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让我感到惊叹。但是无论怎样,我还是没有办法客服压抑的感觉,五月份离开富士康的时候,有同事介绍我去 FCI,是一家法资企业,我去看过了,坐车到虎门,坐一个公交车,然后再搭摩托车,总之,公司偏僻的很,由于英语口语太差,一个据说是 8K 的职位没有办法拿下来,但是面试的主管介绍我另外一个职位,大概是 5k 的职位,主要是负责实验室的,后来想了想,还是没有去了,一是当是有女朋友,考虑到去了东莞那就相当于见面的机会就非常少了,二十职位也不是很诱人,所以也就作罢了。后来好像也面试了几家企业,包括在三九制药厂旁边的顺络电子,还有福田保税区的一家电镀企业,也有去

13、车公庙工业区去面试过,总之,离职以后再找工作确实不是个很好的选择,直到后面到了科技园北区的一家公司,开始我的 pcb 生涯,当是他们刚刚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一个人都没有,我是第一个进去的,只有我一个人。公司当是做的是 FPC,公司自己也做软板基材,也就是 PI,不过从心底来说,个人觉得这家公司是比较垃圾的企业。如果是在行业内混的同学,可能都会直到这家公司了(四)科技园-没有钱途的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依旧是人生不得不面临的。有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人无欲无求,但却经常收获意外惊喜。梦想总是要考NN 多的因素才能实现,能力和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当是进入这家公司的过程也很简单,这家公司(姑且称为

14、 D 公司吧)没有人力资源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好像做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比如 ISO,M1E,QC 七大手法拉这些东西,后来和行政部的以及另外一个副总谈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确认了 OK,每周工作 5 天半,5K 包吃住,就这样我来到了 D 公司,也开始了我的 pcb 的亲密接触。D 公司是一家据说是香港合资企业,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个湖北人,早期在软板刚刚起步的时候发家。公司在科技园和马家龙都各有一栋厂房,住则在科苑立交旁的一个很小的一个小区,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个小区叫什么名字,就在清华信息港的北边。当是我和另外一个物料部门的主管一块住公司的房子,他住大房,我住小房,但是很简陋。公司一方面做 FPC

15、 也就是所谓的软板,在手机和磁盘等很多领域内都可以见到的产品,生产的产品都是单面和双面板,主要是日本客户,像欧姆龙、精工等。另一方面也做软板基材,也就是聚酰亚胺,但是这一块都是土八路自己看着,所有的配方都是他自己搞的,像我这样的人是不能参与的,公司的赢利据说主要也就靠软板基材。05 年 7 月初,公司招了 18 本科生和 2 个硕士,我则成了储备干部的指导伙伴了,所谓的研发根本就没有开始的迹象,倘大的一个实验室几乎没有试验设备。我做的事情也就是参与新样品的制作而已。公司产品报废率很高,市场订单不足,难度稍大的产品无法加工,公司持续亏损。我想,很多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

16、对于 D 公司来说,我和这二十个新来的年轻人成了这家企业经营失败的牺牲品中的一部分四)科技园-没有钱途的路(2)05 年 7 月开始,实际上我从事的工作已经跟研发关系很少了,现在有印象的一个是低应力镍(软镍)的引进,当是是使用的麦德美的软镍药水,另一个是软金。总之,有影响居然是两个”软”的。软镍的引进是为了解决镀层硬度问题,客户是一家日本客户好像是精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引进了麦德美的药水,天天在实验室测量硬度,不过问题解决了以后客户来访,市场的人就跟客户反应了实际的解决方案,结果第二天,客户据说在另一家供应商(BYD)那边客户就说了我们的解决方案,我想 D 公司的这种做法是是断了自己的财路,帮客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机密,尤其是有其他竞争对手的时候,当然,如果你能保持绝对领先那则就不用这么小心了,就像若干年后老白(白荣生)在我们公司讲课说的:我不怕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诉你们,因为我跑的比你们都快。但是据我所知,尤其是在 PCB 行业,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应该属于恐龙,早就消失了。在 D 公司的时候,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