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0387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来源:信托产品 http:/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 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企业年金在我国得到较大发 展,年金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企业越来越多,但同时也面临着对 企业年金的认识不足、投资回报率不高、管理不够规范、惠税 政策未得到普遍体现、企业年金发展区域差异过大等制约因素。 为此,我们应在理性认识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做好企业年金工 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定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良好的投 资与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年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采取重点推进 式企业年金发展战略。一、问题的提出企业年金是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

2、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 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一种企业福利制度。它 既不属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属于商业养老保险,而是来自企业 的、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 体系的重要支柱。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不仅可以减轻人口老 龄化趋势下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承受力,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 而且也有利于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 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 形势下,企业年金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引起企业和社 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起步较晚,1991年首次提出“国家提 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

3、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施行。近几年,我国企 业年金规模增长较快,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 年底,企业年金规模为910亿元,同比增加200亿元;2007年底,企 业年金规模为1400亿元,同比增加500亿元;2008年,企业年金累 计结存1911亿元。在企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 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因此,急需在分析 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战略。二、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对企业年金的 认识不足、投资回报率不高

4、、管理不够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尚 未得到普遍体现、企业年金发展区域差异过大等。(一)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管理 人员和企业职工三方面:1.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足。现阶 段,由于政府对企业年金性质的认识依旧不清,定位依旧不明, 政策界限比较模糊,因此,做了一些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 没有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监督调控作用。2.企业管理人员对企 业年金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他们一是担心建立企业年金会加大 企业支出、影响利润,二是看不到企业年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比如,有人认为,企业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等已付出很多,建立企业年金将进一步增加企业负担,企业 没有责任支

5、付这笔费用;还有人认为,与其让员工未来才能享受 到企业年金的福利,还不如直接给员工发放住房公积金或者奖 金等即期福利,后者的激励效果更明显。3.企业职工的年金观 念普遍淡薄,缺乏对制度性养老的基本认识。长期以来,我国企 业职工大多信奉“养儿防老”、“储蓄养老”,缺乏制度性养 老观念,而且对企业年金还存在着种种错误认识。比如,有的误 以为缴纳年金是企业额外收取的费用,有的把年金和年薪混为一谈,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因此,许多企业职工对参与企业年金 的积极性不高。(二)企业年金的投资回报率不高。目前我国建立的信托型 企业年金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产品、人员、机构等方面都难以 满足年金市场投资的需要。首先,

6、我国不发达的资本市场难以 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渠道,对个性化和多样化年金产 品的设计和提供形成了严重制约;其次,我国基金管理专业机构 缺乏大量熟悉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在投资、服务、风险管理、 产品设计等方面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再次,企业年金托管综合费 用较高,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出现投资收益低于同期银行 储蓄和国债利率的非正常现象,致使一些企业年金过度依赖缴 费而不是投资绩效,最终影响到企业年金的支付能力。此外,企 业年金投资渠道狭窄,阻碍了高投资回报的获得,进一步削弱了 企业年金的吸引力。(三)企业年金的管理不够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管 理运营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企业自办模式,

7、即在企业的大财 务账下开立企业年金账户。在这种模式下,当企业遇到资金困 难时,难以控制被挪用的风险。二是社保机构经办模式,即由社 保机构收取、管理、经营、发放企业年金。该模式的弊端在于 监管与运营合一,没有披露信息的强制性,企业和员工对资金的 投资、收益、分配等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监管。三是保险公司 模式,即由保险公司负责设计企业年金计划,并运营和管理企业 年金资产,通常以团体养老年金保险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模式 下,企业年金资产与保险公司的资产没有截然分开,难以保证年 金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且存在管理成本高、基金运用渠道 少等缺陷。(四)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得到普遍体现。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对 企业

8、年金缴费实行免税或推迟征税,是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英、日等国)一般 在企业和职工缴纳年金费用及年金基金投资这两个环节免税, 只在退休职工领取企业年金时进行征税。这样做,企业和职工 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年金的发展。因此,建立企业 年金,源头上应以税收优惠政策拉动,资产运作中应当进行风险 控制,但目前我国的企业需求没有释放,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 策没有出台,投资环境不理想,监管体系尚未建立,配套法规缺 失。由于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未落实或力度不 够,许多有实力、有条件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尚处于观望中。(五)企业年金发展区域差异过大。我国区

9、域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较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年金参保比例、基金 规模相差悬殊。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和大连由于经济基础好、 增长速度快,企业年金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参保企业、 参保员工以及基金累积数量都较大;而欠发达地区企业年金的 发展因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呈现出波动起伏状态,数量水平 低,运作不规范,还有许多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而停止了已实行 的企业年金计划。三、发展企业年金的对策选择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性养老制度,在完善职 工养老体系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 因,企业年金还不能普及到大多数企业职工身上,这与目前国家 倡导的“和谐社会建设人人参与,经

10、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 精神极不相符。要确保企业职工退休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并使之“老有所为”,我们应该克服企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对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有理性认识和科学规划,从以下几方面做 好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与,才能壮大市 场;市场规范可信,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与,最终达到 建立企业年金的初衷。尽管企业年金在我国已实行了十余年, 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员工对此知之甚微。所以,要想使企业年金 的大多数主体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就必须先从企业年金的基 础工作宣传培训抓起。通过宣传培训,让职工们从感性上 知晓、了解,从思想上认同、接受该制度,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 自

11、觉参与。还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各方 面共同了解、关心企业年金,为发展企业年金创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二)加快定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基 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普遍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总和替代 率仍接近80%。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过高,意味着降低了发展补充 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弹性空间,不利于发挥个人、企业在养老 保险体系中的作用。为此,应尽快明确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 老保险的关系和发展定位,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缓解基本养老 保险的资金亏空,使现收现付性质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逐步降 低,赋予企业年金及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以更大的责任,同时为它 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三

12、)建立良好的投资与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年金基金投 资运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进行组合投资,以达到减少投 资风险的目的;坚持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严格分离, 以明确双方责任;在确保风险维持在合理水平的前提下,实施积 极的投资策略。其次,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委托投资运营机构 代为运营企业年金基金。再次,要加快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最后,要拓宽投资渠道, 为年金基金创造更多适宜的投资工具,有效地实现保值增值。(四)加强企业年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企业年金的税收优 惠政策可以从制度层面调动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激发 职工的参与热情,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13、促进企业发展。因 此,政府应尽快研究出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法规,促 进企业年金和个人自愿性养老保险发展,并鼓励其通过专业化 的投资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五)采取重点推进式企业年金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养老保 险的补充,企业年金应该在全国各地区的所有企业中推行,不仅 在发达地区、在大型企业,而且在不发达地区、在中小企业中 都应该建立,绝不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就放弃建立与发展 这一制度,否则当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后,人们将失去养老 的第二重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 区和行业间的企业年金发展水平有异等,决定了企业年金在全 国的推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为此, 首先要选择效益好、具有长期发展能力的企业作为试点,待试 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大部分企业。目前看,石油、石化、 电力、航空等大型企业可以作为试点先行。这类企业不仅规模 大、效益好,有建立企业年金的能力,而且职工对企业的信赖程 度高,具有建立企业年金的需求,因此,有利于企业年金的顺利 建立和运行。在此基础上,可在中型企业中推广,然后再逐步发 展到大部分企业,这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了企业年 金在全国的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