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853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庆中学公开课教案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型:公开课 授课教师:曾庆梅 授课班级:高二(1)班 授课时间:2015 年 3 月 25 日 星期三 第 6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发言 二、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 为

2、什么等于 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 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 “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 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三、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课文下面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语言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明白的字 词句,组内不能解决,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2、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3、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

3、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6、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7、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8、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 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 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 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

4、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 问题

5、。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 “严于律己,宽 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 ,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 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 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 “欲速则不达” 。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

6、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 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 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 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 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

7、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 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 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 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板书设计】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