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19850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1949 年七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 务的方向,为全国的文艺运动确立了总的方向。而登记正是在新中国成立 伊始,我国婚姻法颁布之初的情况下创作出炉的,可以作为我国婚姻法颁布的 历史鉴证,具有相当的历史影响和极高的现实意义。登记响应了毛泽东同 志的讲话,但准确的说,是赵树理创作风格无意识无直接目的的延续,它秉承 了赵树理一贯的创作理念。我认为,十七年文坛,如果说孙犁追求诗意,峻青力求悲怆,而赵树理则朴实, 朴实到大俗大雅。从内容上讲从内容上讲,他取材重点多是社会主义农村新生活,坚持为农民群众而创作, 写农民,写农村生活,并有意识的按照农

2、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趣味和文化水准 的要求去创作。他的取材,更主要的体现在真实性的原则。小二黑结婚中 的二诸葛是他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则是他工作地区的旧渣滓;李家庄变 迁中被逼的破了产的六老爷,正是他的叔父他的生活经历就是他写作材 料的来源。他的实事求是,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坚持写所见所闻的革命现 实主义创作原则,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农民农村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而出于对中国农村封建势力的深刻认识,赵树理对农村中的封建落后思想进行 了深刻的揭示。针对“假眉三道的老封建老规矩”、“自愿”、“因为他能劳 动”、“村里既然有报告,等调查调查再说吧”,登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 父母包办婚姻、官僚主

3、义等落后思想,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婚姻 自由的精神面貌。赵树理重视对农村社会传统生活的研究,对它所表现的人情 风俗、家庭关系、伦理观念等有着深刻的认识。小说表现了农村开明进步的新 思想与落后、愚昧的封建传统势力的斗争,同时,小飞娥,艾艾,燕燕的婚姻 历程,反映了农村思想变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改造农民落后的思想意识也 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多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 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登记中着力塑造了父母辈的小飞娥、张 木匠、五婶、民事主任、王助理员,年轻一辈的艾艾、燕燕、小晚、小进。老 一辈的代表了封建残余思想的顽

4、固性,用千百年来的天经地义和流言蜚语来扼 杀年轻人的自由思想。青年人义无反顾的追求幸福和自由,并发出“我们结婚 有什么坏处?”这样“力量很强大,谁也回答不出道理来”的质疑和抗议声。 两种力量凸显了农村中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并且肯定新观念的必胜。在语言风格上在语言风格上,直接通俗,具有浓郁的乡土地方色彩,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 特色。“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 个小飞娥。小飞娥生了个女儿叫艾艾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 正和艾艾搞恋爱”。这样通俗大众的叙述方法,读来就像黄昏时分,老农叼着 旱烟袋,慢吞吞的聊着今年的粮食收成,不仅不让人觉得枯涩,反而韵味悠长, 朴实干

5、净。张木匠的母亲建议张木匠“快打吧!如今打还打的过来!要打就打 她个够受!轻来轻去不抵事!”并且建议用锯梁子。原来里面有个故事,张木 匠的母亲年轻时候也有过小飞娥跟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这段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总之,赵树理以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农村 生命体验,将其融入作品的每个句子。他既出生农民又上过学校,有时候从学 校回到家乡与农民对话,一不小心带了学生腔就会遭到父老乡亲的议论,于是 就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过来。写文章时,“然而听不惯,咱就写成可 是,所以生一点,咱就写成因此”,同时主义使用短句,从而使得 语言通俗易懂,使人想起白居易每作诗总要送与村姑先读的典故。赵树理在

6、语 言上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其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 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富有幽默感和平民气息。在表现形式上在表现形式上,赵树理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注重小说情节的连贯性、 完整性、较强的故事性。在小说的衔接上,通常就像聊天话家常一般直白,然 而手里始终握着一根绳,不会跳出叙事圈子,而最终是要画出一个圆。登记 的一开始就是“诸位朋友: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登记 ,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本身就像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迎合大众尤其是农 民的阅读兴趣。赵树理对农村题材的集中创作,记录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农村社会变迁的 经过,具有编年史的意义。在一定历史范畴内,准确把握和认识了农村各时期 主要矛盾。并且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发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中国民间文学和 古典文学中汲取养料,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带有较 强的革命性,不断的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五十年代中后期,围绕赵 树理的创作,在山西形成了了一个文学流派,被人称之为“山西派”、“火花 派”、或“山药蛋派”。赵树理成为十七年文坛上有关农村题材创作的具有代 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也扛起了十七年文坛上山西的一面大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