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9272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患者的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摘要摘要 高血压是一类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促使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危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且生活节奏变快,高血压的发病状态呈现出扩大化和年轻化的态势,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减少造成患者血压升高的负担以及加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温馨护理已成为现今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高血压这一名词进行定义并介绍目前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护理原则与治疗方法,然后对可影响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与临床上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展状况进行简要概括,最后分析了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发展方向,

2、为以人为本的系统性护理模式的建立提供综合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护理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力推进,人们原始的缓慢与健康性生活方式开始向便捷快速的方向迈进,由此也造成高血压患者发病人数的大幅度提升。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到 40%以上且发病状态呈现逐年扩大化和逐步年轻化的态势。因此,对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其降压目标的准确把握可提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用药的合理指导性。另外医护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本文即基于此目标,定义了高血压疾病以及介绍该疾病的诸如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护理原则与

3、治疗内容等相关知识,进而概括了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状况,最后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说明,以有效促进更人性化的高血压患者护理模式的建立。详见下文。1.1. 高血压疾病概述高血压疾病概述1.11.1 高血压疾病的概念高血压疾病的概念高血压是现今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以体循环为特征的动脉血压的异常增高(患者的收缩压大于 140mm/Hg,舒张压则大于 90mm/Hg) ,另外因血压升高患者的心、肾和脑等重要器官伴发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高血压也是一类慢性病,易致使患者心脑血管受损而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1.21.2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张红杰

4、1对高血压(原发性)的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诸如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说(内皮素和 NO 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通路紊乱说、胰岛素出现自身抵抗说和血管内外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说等已构成了现今医学界普遍认可的假想。杨国红等2则从基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对诸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G 蛋白的信号转导等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位置的基因的候选研究状况做出说明。综上而言,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值得进一步研究。1.31.3 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陈建华等3对目前国内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介绍,依据 2005 年我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的相关内容做了分类,具体如下:(1) “血

5、压正常”指的是动脉舒张压小于 80mmHg 且收缩压小于 120mmHg;(2) “高血压症候群”指代的是动脉舒张压在 80-89mmHg 的范围且收缩压在 120-139mmHg 之间;(3) “轻度高血压(1 级) ”指的是动脉舒张压在 90-99mmHg 的范围且收缩压在 140-159mmHg 之间;(4) “中度高血压(2 级) ”指的是动脉舒张压在 100-109mmHg的范围且收缩压在 160-179mmHg 之间;(5) “重度高血压(3 级) ”指的是动脉舒张压大于 109mmHg 且收缩压大于 179mmHg。除上述分类外,还对单纯性收缩期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了定义,其指的

6、是动脉舒张压低于 90mmHg 但收缩压大于 139mmHg 这一类型。1.41.4 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原则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原则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满意度与依从性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基本准则。患者的依从性指代的是病患依据医生制定的合理治疗方案参与至后期的护理和治疗等的实际行为。在护理过程中徐风杰等4发现,高血压患者对实际护理过程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可保障其最终的治疗效果。一旦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即使医生制定再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所带来的治疗结果也将无法体现。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常出现诸如吸烟、饮酒以及未根据医嘱或更改处方配备服药等非依从性行为,都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相关观察造成了极大干扰与影响,严重情况下还

7、会致使病人的病情恶化,生命健康受到威胁。1.51.5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高血压疾病的逐步深入性研究以及取得的初步性进展,许多降压药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中。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抑制剂)成为了临床降低患者血压的常用药5。但目前临床实验中多使用单药来测定其效果,联合协同用药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另外,虽然部分中药在临床上也进行了相关降压实验,但是由于其本身降压机制的不明确以及治疗窗的局限性(仅具有降压效果) ,限制了其的广泛应用。另外,中药的作用靶点不明确,量效关系和药代动力学

8、相关数据并不多,对临床的药效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虽然高血压的发病状态出现扩大化和年轻化,但是对高血压药物的发现和治疗方法的完善仍值得后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2.2. 患者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患者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研究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外界因素仍可致使其 血压的升高。李文等6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出了分析,进而通过单因素回归得到了最终结果。结果显示,由于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以及女性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高,女性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男性。另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血压的达标率也愈高,这可能是因年龄小的患者酗酒抽烟情况较多和年龄高的患者规律服药的习

9、惯较好共同导致而成,这也反映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必要性。研究还发现,饮食不良习惯等成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无法正常控制的危险因素,因而患者的家族史情况、行为、饮食和生活习惯是护工们进行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3.3.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可结合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并针对具有不同生活习惯、体质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策略。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生活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和针对特殊高血压人群的个性化护理等。医护人员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非健康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并寻找其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确定先进科学的舒适整体性护理方案,提升患者对护

10、理治疗的依从性,以保障高血压病患的最终治疗效果。3.13.1 生活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辅助患者形成更加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通过护理人员耐心教导的工作来维持患者机体的良好免疫力,并改掉造成血压升高的不良生活方式,以起到更为有效降压效果。戒烟忌酒是生活护理干预的重点,咖啡等具有升压作用的饮品也该少喝,可适当多饮绿茶。这是因为绿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物质具有降低脂肪、保护血管与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协助高血压病人的相关治疗。梁新颖7在应用延续性护理以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文中提及了生活护理干预的方法,其详细介绍了睡眠干预和用药干预等干预方法。睡眠干预主要是通过

11、严防患者睡眠前的不良习惯进行,用药干预上则以树立患者正确的用药习惯并杜绝私自的非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为目的。3.23.2 饮食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膳食疗法可使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通常应选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对鱼子、动物内脏和动物脂肪等食物要明确限制。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以保障人类微量元素的足量摄入。卜郁敏等8对食盐的总摄入量和患者的动脉血压之间的数值做了详细记录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每日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增加 2g,其动脉舒张压会升高1.2mmHg,收缩压会升高 2mmHg。因而护理人员须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适当干预,将患者每日的饮食总摄入食盐数控制在

12、 6g 以内,同时严防患者食用腌制类食品。另外,督促患者按时应用降压药以控制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可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状态。3.33.3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期间应密切留意与控制其血压变化状况。 陈荣华9发表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中的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体会一文中对心理护理策略做了详细介绍。具体护理方法有:(1)维持高血压患者的乐观积极情绪。医护人员可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讲述负面情绪对其病情的不利影响并指导其控制自身消极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2)树立患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每一次进步进行鼓励使其在积极心态的作用下更配合后续的治疗工

13、作;(3)和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4)避免高血压患者的寂寞感和孤独感,这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耐心,护理动作应轻柔以及语调须保持温和。3.43.4 特殊患者的护理干预特殊患者的护理干预3.4.13.4.1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妊娠型高血压患者,还须着重体位护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卧床休息次数进行认真安排,休息的体位姿势为左侧卧式。其目的在于减少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力度,以保障子宫和胎盘之间的血液畅通。另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产后和产时护理也需引起护理人员的格外注意,对其产程的血压状况密切留意以及检查产道血肿的情况,以防产后出现子痫症状。3

14、.4.23.4.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幅度大且心、肾和脑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也较明显。老年患者易出现低体位型高血压症状,这是由年龄引发的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所导致的问题。因而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血压的监测要更为频繁与实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和家属使用血压计的正确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以可实现对患者血压变化的随时检测。另外其应更着重药物护理的干预。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从小剂量开始服药,然后根据患者实际的血压增长状况再逐步提高剂量,以防老年患者因心脑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等。3 34.34.3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针对

15、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护理的第一步是节食管理。护理人员要督促指导患者正确节食,将患者的 BMI 指数控制于 25 以下,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其药物治疗可选择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合并治疗。4.4.展望展望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着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上,同时从患者的生活、饮食与心理层次进行护理干预并结合对患者不良习惯的改良方法使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保持积极、健康和乐观10。现阶段高血压患者的正规系统性的护理模式的确立还面临很多问题,诸如人力资源受限、护工接受教育水平低以及现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虽然常规护理技术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但是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仍有待完善与改进。再者就是

16、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问题即如何让患者自身清楚认识到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并依据医嘱服药,今后的着重点应是积极建全高血压患者护理政策的相关细则,规范护理制度,提升护理治疗,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精细护理策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张红杰.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19): 2465-2467.2 杨国红,周欣. 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基因学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2013,24(11):985-988.3 陈建华,宋和平,陆 瑾. 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2(5):527-528.4 徐风杰,王淑云,黄风静. 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生活方式的影响J. 管理与教育,2011,10:137-139.5 潘俊龙. 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85-187.6 李文,芦文丽,王媛.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