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人道”之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270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抛弃“人道”之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抛弃“人道”之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抛弃“人道”之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抛弃“人道”之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抛弃“人道”之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抛弃“人道”之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摘自本文摘自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报20102010 年年 8 8 月月 1616 日第日第 4444 版,作者:雷颐,原题:版,作者:雷颐,原题:抛弃抛弃“人道人道”之后之后1949 年末,新中国刚刚成立,名作家老舍毅然离开美国,回到他的故乡此时已是新中国首都的北京。气象一新的新中国,一切都令他兴奋、激动,立即开始以自己手中的笔讴歌新政权、新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学习、努力改造思想,以适应、紧跟社会变化。1951 年国庆,他写了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这篇短文庆祝国庆,发表在 10 月 1 日出版的人民文学第四卷第六期上,描述这一年来自己思想、感情的重大变化。他兴奋地写道:“纵使我有司

2、马迁和班固的文才与知识,我也说不全,说不好,过去一年间的新人新事”,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上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有使我兴奋与欢呼的事情发生;我说哪一件好呢?”最后,他“下了决心”就说前天在天坛举行的控诉恶霸大会:“开会了。台上宣布开会宗旨和恶霸们的罪状。台下,在适当的时机,一组跟着一组,前后左右,喊出打倒恶霸与拥护人民政府的口号;而后全体齐喊,声音像一片海潮。人民的声音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力量足以使恶人颤抖。”“恶霸们到了台上。台下多少拳头,多少手指,都伸出去,像多少把刺刀,对着仇敌。恶霸们,满脸横肉的恶霸们,不敢抬起头来。他们跪下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上台去控诉。控诉到最伤心的时候

3、,台下许多人喊打。我,和我旁边的知识分子,也不知不觉地喊出来:打,为什么不打呢?!警士拦住去打恶霸的人,我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这一喊哪,教我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向来是个文文雅雅的人。不错,我恨恶霸与坏人;可是,假若不是在控诉大会上,我怎肯狂呼打!打!呢?人民的愤怒,激动了我,我变成了大家中的一个。他们的仇恨,也是我的仇恨;我不能,不该,袖手旁观。群众的力量,义愤,感染了我,教我不再文雅,羞涩。说真的,文雅值几个钱一斤呢?恨仇敌,爱国家,才是有价值的、崇高的感情!书生的本色变为人民的本色才是好样的书生!”“一个人的责任,在今天,是要对得起社会;社会的敌人,也就是自己的敌人;敌人都

4、该消灭。这使我的心与眼都光亮起来。跪着的那几个是敌人,坐着的这几万人是我们,像刀切的那么分明。”“黑是黑,白是白,没有第二句话。这么一来,我心里清楚了,也坚定了;我心中有了劲!”“这告诉了我,和跟我一样文文雅雅的人们:坚强起来,把温情与文雅丢开,丢得远远的;伸出拳头,瞪起眼睛,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面对着恶霸,斗争恶霸!”最后,他写道:“这样,我上了一课,惊心动魄的一课。我学到了许多有益处的事。这些事教我变成另一个人。我不能再舍不得那些旧有的习惯、感情,和对人对事的看法。我要割弃它们像恶霸必须被消灭那样!我要以社会的整体权衡个人的利害与爱憎,我要分清黑白,而不在灰影儿里找道理。真的,新社会就是一

5、座大学校,我愿在这个学校里作个肯用心学习的学生。”(这是老舍吗,要是所谓肺腑,可谓荼毒已,后来的文革,他最终却被当做文化恶霸含冤自杀,想着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却视之如寇仇,何其讽刺)几乎同时,当时北大中文系大三女生、年仅 19 的乐黛云在 1951 年的深秋,与绝大多数北大师生一同前往江西,奔赴“土改第一线”。北大文科师生组成了中南地区土改工作第 12 团,负责江西吉安地区的土改工作。团长由县里人担任,副团长则由北大党委统战部长程贤策担任。程贤策其实比乐黛云大不了多少岁,却是她“走向革命”的引路人之一。1948 年,她从贵州考上北大,先武汉找到北大的新生接待站,接待站负责人是北大历史系学生程贤策

6、。程有条不紊地组织先后到达的二十几名北大新生顺江而下到上海,再转海轮到塘沽,再到北大。程已是中共地下党员,一路上悄悄与她谈人生、谈理想,谈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的梦;在甲板上用他雄厚的男中音教她唱许多“违禁”的“解放区”歌曲:“特别是他迎着波涛,低声为我演唱一曲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更是使我感到又神秘,又圣洁,真是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7 岁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人格魅力的吸引”(乐黛云:四院沙滩未名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05 页)。到北大后,程贤策担任了北大四院的主席,领导同学与国民党斗争,乐黛云也投入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现在,乐黛云不禁感叹几十年前土

7、改运动中“我们这些全然没有社会经验,也全然不懂得中国农村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突然掌握了近十万农村人口的命运,甚至有了生死予夺的大权!我们当然只有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绝对照土改手册的条条框框行事。”这些二十多岁的青年、绝大多数是城市青年,对农村知之甚少,更糟糕的是,越是从农村来的人越不敢多说自己对农村的看法,唯恐别人说他和地主划不清界限。当时年仅 19 岁的乐黛云,被派到一个拥有 4000 多人口的大村,竟然还当了土改工作组组长。对此重任,她自然“内心深处感到十分茫然,十分缺乏自信,有时甚至浑身发冷!”当时正值大反“和平土改”,他们村已经按土改手册划出了 8 个地主,但上级还是认为不够彻底,直接领

8、导他们的是一位副县长,多次批评这些知识分子思想太“右”,手太软,特别是她这个“女组长”更是不行,当务之急是重新发动群众。由于总感这个“女组长”不得力,他终于亲自上阵,突然带了几个民兵来到村里,宣布第二天开大会,8 个地主统统就地枪决。乐黛云争辩说,政策规定只有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才判死刑,但这位副县长说不这样群众就发动不起来,并告诫她要站稳阶级立场。“第二天大会上,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妇女在悄悄流泪,连苦大仇深的妇女主任也凑在我的耳边说:那个人不该死!她说的是在上海做了一辈子裁缝的一个老头,他孤寡一人,省吃俭用,攒一点钱就在家乡置地,攒到 1949 年这一生死界限(土改以这一年占有的土地为标准划阶级

9、),刚好比小土地出租者所能拥有的土地多了十余亩!这个裁缝并无劣迹,还常为家乡做些善事,正派老百姓都为他说情,但我们只能按照规章办事!我第一次面对面地看见枪杀,看见陈尸三日。我不断用阶级斗争是残酷的这类教导来鼓舞自己,但总难抑制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晚上回到住处,她不禁大哭一场(上引书第 206 页)(学生还是比较纯真的,只是怀着有点轻狂的梦想,遭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为自己在做所谓解放事业,便在现实与理想中模糊了,大部分人活在理想中,等他们明白了现实时,又抛弃了激发理想的激情了)。不久,工作团召开全团“庆功会”,乐黛云怀着满腔痛苦和疑虑去找程贤策,程的一番教诲解说让她彻底想通了。她发现,他已

10、不是当年在甲板上低唱“啊!延安”的程贤策了,“他显得心情沉重,眼睛也忆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仍然满怀信心地开导乐黛云:“我们不能凭道德标准,特别是旧道德标准来对人对事。土改的依据是剥削量,剥削量够数,我们就有义务为被剥削者讨还血债。至于量多一点或少一点,那只是偶然,不可能改变事情的实质。恩格斯教导我们:认识必然就是自由,有剥削,就有惩罚,这是必然,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有任何歉疚而得到心灵的自由。”乐黛云坦承:“这番话对我影响至深,后来凡遇到什么难于承受的负面现象,我都努力将其解释为偶然,听毛主席的话则是须从必然。”接着,程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说,他最近才认识到:“由于我们的小资产阶级出身,

11、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任何第一反应都经严格的自省,因为那是受了多年封建家庭教育和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结果。尤其是人道主义、人性论,这也许是我们参加革命的动机之一,但现在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对立面,这正是我们和党一条心的最大障碍,因此,摆在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批判人道主义、人性论。”他这一席话说得乐黛云心服口服:“不知道是出于我对他从来就有的信任和崇拜,还是真的从理论上、感情上都想通了。总之,我觉得丢掉了多日压迫我的、沉重的精神包袱,于是,在庆功总结大会上,我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思想转变作了批判人道主义、人性论的典型发言”(上引书第 207 页)。(精神的奴役,在我们看来是这样,但奴役者

12、又是否感觉到呢)光阴荏苒,转眼就是“文革”狂飙突起的 1966 年那个血与火的夏季。1966 年 6 月中旬,在写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北京大学召开批斗“牛鬼蛇神”、“黑帮”大会,一声呼啸中,时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程贤策也被红卫兵押上主席台。他的身前身后都糊满了大字报,大字报上画满红叉、泼上墨水,被勒令站在一条很窄的高凳上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苍白的脸上,不知是汗珠还是泪水,一滴滴流下。他的罪名是走资派、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文艺黑线急先锋、招降纳叛的黑手、结党营私的叛徒,最吓人的是“深藏党内的历史反革命”、“国民党青年军打入共产党内的特务”!突然又是一声呼啸,程又被押下台,一顶与他身

13、高差不多的纸糊高帽被扣在头上,又被泼上墨水,墨水掺和汗水流了一脸!怒不可遏的“革命群众”又推推搡搡地押着他游街。(当初的青年热血飞扬,为革命一往无前,但当初的批斗者成为被批斗者,又作何感想)两个月后,经过“八一八”“要武嘛”的号召,红卫兵以更激烈、残酷的方式开始“革命行动”。8 月下旬,打人升级,程贤策家被抄,他多次被红卫兵毒打。有一次他的衣服被打烂嵌进肉里,黏连在血肉模糊的身体上,回家后慢慢用温水润开了血痂,才把衣服脱了下来;还有一次,他被用席子卷起来毒打。最终,程贤策在 9 月 2 日带一瓶烈酒和两瓶浓缩杀虫剂敌敌畏,走向北京大学西北方向香山的密林深处,以烈酒伴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听到

14、“大喇叭”在整个校园尖声高喊“大叛徒、大特务程贤策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罪该万死,死有余辜”时,乐黛云此时已经没有眼泪,也没有悲哀,只是心里发愁:“在那人人要划清界限惟恐沾身惹祸的日子里,程贤策的妻子怎样才能把他的尸体从那幽深的密林送到火葬场啊!?”(上引书,第 209-210 页)“文艺界”和“旧北京市委”在“文革”中首当其冲。8 月下旬,红卫兵“杀向街头、冲向社会”,老舍是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文艺主编、文化部电影文化指导委员会委员既是“文艺界”又是“旧北京市委”,自然是“黑线人物”、是“牛鬼蛇神”。8

15、月 23 日中午,老舍与北京市文联已被打成“牛鬼蛇神”的一干作家、艺术家一起被挂上黑牌、押上汽车汽车解送到北京孔庙,接受北京女八中红卫兵批斗,上车慢的,红卫兵就用皮带抽。到会场后,面对这批被指为“反对毛主席”、“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牛鬼蛇神”,红卫兵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开始暴打这些“阶级敌人”。老舍头被打破,鲜血直淌。打、斗了一下午后,老舍等人被押回文联大院,又被聚集在文联大院的一大群红卫兵看见,要他跪在花坛的桌子上继续揪斗。这时,有人揭发老舍把骆驼祥子的版税卖给美国人,不要人民币要美金。在“海外关系”就是罪过的“那个年代”,美国、美金就是罪大恶极的象征,红卫兵当然更加愤怒,老

16、舍再遭毒打(傅光明:口述历史之下的老舍之死,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70-89 页)。不堪如此重辱的老舍,终于走向太平湖,投水而死。(王国维投未名湖是为了殉道,而老舍投湖是因为屈辱,民国的混乱把人逼得愿意去死,而文革却能逼人觉得死远比生好)其实,红卫兵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而是其来有自。1951 年,老舍已年过半百,是著名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大作家,此前所受到的几乎全是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的“旧教育”;程贤策虽还不到而立之年,但此前所受到的也几乎全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教育。然而,他们却几乎在“一瞬间”将这些全然抛弃:老舍不是也这样说过么:面对敌人要“打,为什么不打呢?!”“该打!该打!”;“我不再文雅,羞涩。说真的,文雅值几个钱一斤呢?”;“社会的敌人,也就是自己的敌人,敌人都该消灭”;要“和跟我一样文文雅雅的人们:坚强起来,把温情与文雅丢开,丢得远远的”;“我不能再舍不得那些旧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