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211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公消费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何时不再被热议摘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政府的税收增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政府手摘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政府的税收增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政府手 上总是上总是“有钱花有钱花”,而其中很大的比例就花到三公消费上去了,却未必会提高行政效率;同,而其中很大的比例就花到三公消费上去了,却未必会提高行政效率;同 时,政府越有钱花,就越会吸引人们进入公务员系统,产生更多时,政府越有钱花,就越会吸引人们进入公务员系统,产生更多“要花钱要花钱”的人。的人。近些年,我国的“三公消费”(公车购置和运行、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用)一直成为热议 话题。随着网络

2、不断曝光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等真实材料, “三公消费”也成了 一些腐败官员倒台的导火索。每年的“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最流行的说法是 9000 亿元。全国人大特约研究员王 锡锌 2008 年曾在央视的节目中透露, “社会上有个说法,中国的三公消费每年高达 9000 亿 元,占行政支出三分之一”。这是比较早的公开的说法,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其实,早在 2006 年 3 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就在学习时报上撰文:“2004 年公车消费、公 款吃喝和公费出国三者相加为 9000 亿元。 ”而在刚刚过去的 2010 年, “三公消费”数字被部 分学者估计增加到了 12000 亿元。实际上,

3、当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真正准确地拿出当地及全国的“三公消费”的数据,江 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者邹啸鸣解释说:“因为当前的财政预算报告,都把这些费用混 在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防这些大项里,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很难看出来,公众更是一头雾水。 ”中央政府已经看到了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的严重危害,目前的措施目标是争取不再 增速。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收入分配改革调研组成员郑功 成在 2011 年 1 月表示, “三公消费”是阻滞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越禁越多“为了应付来自中央、省、市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我马不停蹄奔 走于一

4、个又一个晚宴,陪上级领导喝酒吃饭,一个晚上竟然陪了 8 顿饭,喝的酒就数不清 多少了”西部一位县委书记最近向半月谈倾诉苦恼,仅市级领导就有 30 多位,市 直部门百十来个,这些领导到了县里,书记只要在就得去陪。而外界的人却希望知道:一位县委书记每年要吃掉多少钱?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 又要吃掉多少钱?全国各种有机会花公款,以各样名目、形式进行吃喝的单位到底用了多 少钱?当然, “吃”还只是其一,其二还有“公车”,其三还有“旅游”,都在花着公共财政的钱。 “三公消费”危害之烈已经引得无数不满之辞。目前,公务用车位居“三公消费”之首,更数 倍甚至数十倍于发达国家。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为 20

5、0 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 1500 亿至 2000 亿元;也有学者认为全国公车数量约为 300 万至 350 万辆,每年消费支出 约为 3000 亿至 4000 亿元。2011 年 1 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谈到公务车过多的问题时 就表示, “公务车太多了,过去副省长以上才有专车,现在有的股长屁股后面都冒烟”。另外,不仅仅是在全国各地的旅游点,应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有人类活动的地区,几 乎都可以看见各种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享受的必定是“公款”。深圳市知名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海归博士吴君亮谈及这样的事例:一名交通局长好 喝酒,最近一次性买了 800 瓶茅台,当问该局长是用自己的钱还

6、是用公款买的,局长笑答 “这个就不要问了嘛”。还有一位银行的行长,酒量豪放,也尤喜茅台,据说他个人一年就 要消费两、三百瓶。吴君亮说:“这样的事情在欧美国家,甚至在中国香港都是匪夷所思的。为何出现越 打压越严重的局面?我认为目前还是在假打假压,国家并没有从制度上,从根本上来打压。”邹啸鸣表示,享受“三公消费”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其中往往是单位有决策 权的“一把手”, “反对三公消费的当然是纳税人”。“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政府的税收增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政府手 上总是有钱花,而其中很大的比例就花到三公消费上去了,却未必会提高行政效率。 ”他 说, “同时,政府越有钱花,就越

7、会吸引人们进入公务员系统,产生更多的要花钱的人。由 此政府又再出台更多的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的政策,结果使得更多的 GDP 向政府倾斜。 ”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各地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事实上,许多基层干部对整 天在饭局中生活,或说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 “请吃、请喝,陪吃、陪喝已经是必 不可少的程序,否则资金、资源、项目、政策优惠甚至升迁机会都不会得到安排,于是公 款接待的规格越来越高,财政开支和行政成本越来越大”。一些党政官员、企业领导甚至私下表示:“如果一段时间不花钱,就会觉得自己没有 做事;一段时间没有聚会交流,就会担心别人背着自己做了什么。当然,也只有特定关系 和利益的人才

8、会出现在彼此的公款饭局、公车接送和公款旅游等活动中。 ”从 “吃喝无罪”到“吃喝嫖赌全报销”,显然这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已经无人能挡,反 之将障碍不断。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推行了“裸账”,把迎来送往的消 费账目全部公开,有效降低了公务接待方面的开支,但该乡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 争取项目和资金却也少见了回音。另外,名目繁多、浮夸铺张的会议也是造成“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除 了眼花缭乱的国内会议,现在每年因参加会议入境中国的外国人也高达数百万,很多县级 市的街头都挂着一些“国际会议”、 “国际展览”的大幅招贴画。国家财政部、外交部在 2011 年 2 月联合发出

9、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其中要求“按照国际惯例不配 备生活用品,不发会议纪念品,不赠送礼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会议用餐以自助 餐为主,可安排一次冷餐宴请,不再另外安排迎送宴请。外方参会人员除特邀代表外,其 他人员往返路费及食宿费一律自理。不得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为何失控“三公消费”之所以出现“越打压越严重”的局面,显然是因为想控制它在合理范围内增 长的纳税人,并没有真正控制的手段和途径。 ”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者邹啸鸣说, “实际上有能力控制的机构没有实施有效的控制。最近几年来,每年底财政部都在督促中央 各部委突击花钱,因为后者没有花完,第二年的用钱指标就会被扣

10、减。 ”有评论指出,官员财产与“三公消费”公示,被认为是行政成本最小、最公平的反腐措 施,比法律法规都更有效果。各政府部门与官员对于财产与“三公消费”信息公示的回避心 态,官民双方在这个问题反复对峙,恰恰将改革该从何入手这一问题的答案,清晰地呈现 了出来。 “三公消费的深部底层色彩是公有制。一开始只是二公,也就是公款吃喝和公车私用, 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有;80 年代后期又开始出现公费出国的现象。 ”吴君亮说, “起初是从政 府的供给制衍生或说是异化而来的。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国家的制度设计上缺乏对掌 握权力的人的制约和压力,一些手中有权的人,就渐渐地把供给制的边缘往私利这一方拉 大了。

11、”邹啸鸣认为“三公消费”有三个特点:动用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使用的主体是公务 员中的官员;纳税人难以实施监督。 “这三个特点导致一个结果:出钱的纳税人没有真正有 效的监督手段和渠道,导致三公消费异常高昂,占行政经费的比例特别高,占税收比例特 别高。 ”从发展轨迹来看,根据2007 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1978 至 2006 年,行政管理费是逐年增加,且从 2000 年起有不断加速之趋势。1978 至 2006 年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约 58 倍,财政支出增长约 35 倍,而行政管理费却增长了约 142 倍,其增长的 速度远远超过财政支出及 GDP 的增长速度,比 GDP 的增长

12、速度快 2 倍多,比财政支出增 长的速度快 4 倍。有些地方开始实行部门预算上网公开,但对于“三公消费”预算没有被明确公开的质 疑, “有关部门”的解释是,不是预算的问题,而是目前财务制度的问题,因为现行的财务报 表里没有设“公款招待”、 “公费旅游”等项目,林林总总的项目经费目前都被包括在“公务经费” 里。目前,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共有 19 类,类下面是款,共有 199 款,款下面是项,项下 面是目,2010 年的财政预算支出只公布到“款”层次。吴君亮表示,公开的预算线条太粗, 没有到“项”和“目”, “就是只从大账到中账,还没走到细账、小账,而老百姓最需要看到的, 就是细账和小账。 ”他说:

13、“本来预算有拨款请求的意思,即政府向纳税人请求拨款,但现在的预算不能 算是拨款请求,顶多是花钱告知。 ” 2010 年 3 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指出,下一步财政预算编制要精细化、 简明化,要构建部门预算支出明细表,让预算落实到项、目, “目前推行财政预算明细表的 时机正在成熟,可以将社会热议的三公消费涵盖其中”。中纪委在 2010 年底透露,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 务接待等三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在 2009 年缩减 158.06 亿元的基础上,2010 年又压缩 57.51 亿元,其中出国(境)费压缩 4.15 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压缩 17.02 亿元

14、、公务 接待费压缩 36.34 亿元。国家预防腐败局也在 2011 年 2 月透露,2010 年全国党政干部因 公出国(境)团组、人次和经费数与 2006 至 2008 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 47.1%、 43.9%和 32.6%,但其中人数与经费分别是多少仍然没有公布,被网民形容为“犹抱琵琶半 遮面”。应对措施有必要重温一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网友关于治理“三公消费”时的讲话。对于“三 公消费”,温家宝总理表示, “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他回答提问的网友说:“其实,我 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 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

15、;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 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 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他提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 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众所周知, “三公消费”问题实质是特权问题,而且这种特权已经不限于“三公消费”。 例如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取消公车,但区长车改补贴每年高达 8 万元,被网民非议“这实 际上从一种特权变成了另外一种特权”。很多不断被公开的事例都在刺激着民众的神经:截至 2009 年底,国土部在“住房保 障支出”中支出高达 13611.45 万元,相当于其 8822 名职工每个月人均可得 1

16、285 元的公积 金等住房保障;在“治堵”中,现有公务车有多少,也成了“不便透露”的“敏感问题”。“三公消费”的原意是为了公务而进行的消费,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之所以演变 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对公共财政和政府的监督的长期不到位。知名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 吴君亮认为,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首要做到的是详尽的预算公共公开、开支明细公开、公 车数量公开,比如将所有的政府公用车上打上公务车字样。 ”“如果做到这样,我认为第一年就可以从不当的三公消费中节省 3000 亿元人民币。 五年之内,三公消费就可被基本控制住。 ”他说, “看看推动详尽的公共预算公开是多么的有 意义,多么的重要,希望大家都来做详尽的公共预算公开的推动者。 ”邹啸鸣表示, “三公消费”和“预算内行政管理费”还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但是相关性 很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但前者是最惹人注目,最挑动纳税人情绪的概念,也是纳税 人最希望行使监督权控制其增长的部分”。在他看来,除了完善基础性的预算制度,需要把 税收增速不能高于 GDP 增速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