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202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 南极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这已被近半个世纪的南极科学考察充分证 明。 1.1 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限制了陆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然而,在 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 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更为富饶。南极磷 虾是南大洋中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也是南大洋中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和生 物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据初步调查,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 612 亿 吨每年可捕获 5000 万吨而不会影响其生态平衡(凌晓良等, 2005),它相当于当今 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一半

2、,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1.2 矿产和油气资源 南极蕴藏有 220 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颜其德, 1991)。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 200 年 的“世界铁山”和总蕴藏量约 5000 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朱建钢等, 2005)。在南 极半岛的铜、铅、锌、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 丰富。南大洋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 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 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地 区的石油储存量约 500 亿1000 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 3000050

3、000 亿立方 米此外,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1.3 淡水资源 南极洲面积约 1400 万平方公里, 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 厚 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 2450m,冰雪总量约 25003000 万立方公里,占全球 冰雪总量的 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 72%的可用淡水(武衡等, 1994)。有人估 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 7500 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1.4 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 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潜在的重要经济和 战略意义,

4、特别是在现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 用和科学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 领域,也成为 21 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例如:日本、美 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启动了相关的南极微生物研究计划,在揭示极端 生命形式的奥秘以及利用其特殊生理机制与特殊代谢产物方面进行着研究。 2 南极资源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 世纪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在整个 20 世纪,人 类 消耗了 1420 亿吨石油、2650 亿吨煤、380 亿吨铁、7. 6 亿吨铜等主要资源。 这就是在过去 200

5、 年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以耗费巨大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严重 后果的经济增长方式。进入 21 世纪后,当人们在认真地反思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时,占当今世界人口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又将如何谋求自己国家的 经济发展道路呢?更何况地球上的资源已岌岌可危、全球环境已黄牌警示, 20 世 纪的耗资源、损环境、促发展之老路已行不通了。 为了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各国都相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经济发展 这个巨人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果腹为前提的。因此,谋划发展之路,寻求资源将 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深海和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未被开发利 用的一块宝地,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丰富资源,也是

6、较寻求其它资源更为 直接和可取路。虽然南极资源就目前来说,由于其勘探和开采的难度、领土主权、 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还没有引起各国的充分重视,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南 极资源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当地球上其他地方的资 源都耗尽时,南极就成了地球上唯一的资源宝库,因此,笔者认为,南极资源是未来 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仓库,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在未来,未来究竟有多长,这取 决于这样一些因素:地球上其他地方资源的消耗程度;有否新能源产生;南极的领 土问题的解决;环保问题的解决;开采技术的解决。只有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南 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走向实质性的一步,它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充

7、分地显露出来。3 南极资源潜在的纷争 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对南极的领土和资源的欲望从来没有减弱过,他们千方百 计想染指南极大陆,独霸南极资源,提出分割南极和开发南极资源的种种理由,并 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所谓的发现论、占有论、扇面论等理论,为在南极地区的 利益分配寻找依据。就在这些所谓的“理论”驱使下,已有英、阿、智、挪、法、 新、澳等七国瓜分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和美国、前苏联一再声称保留自己对南 极有主权的要求。正是这样,从人们对南极探险发现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疆土扩展、 资源掠夺的政治色彩。使南极问题成为国际事务的热点和焦点,南极资源成为首 当其冲的争夺对象和目标。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以

8、下简称公约)在 南极条约国关于南极矿产资源协商会议上磋商和争论长达 11 年之久,于 1988 年在惠灵顿通过,但最终因许多国家政府拒绝签字而夭折,取而代之的是 1991 年在马德里会议上签署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 议定书)。尽管议定书禁止了南极的矿产资源活动 50 年,但有些国家在 “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的名义下,一直在从事着矿产资源的考察与勘探活动。这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极资源这一敏感问题和国家利益的紧密度。虽然公约 未能生效,但是在科学考察研究的平台上,以南极资源为目的的调查活动一刻也没 停止过,潜在的资源纷争不仅始终存在着,而且显得更为复杂、隐蔽、尖锐,表现 形式更

9、加科学化、外交化和法律化。当前,一种新的趋势值得注意:那就是各国争 先恐后地提出设立“南极特别保护区”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新的态势是在 21 世 纪的国际和南极政治形势下,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延续和资源纷争的演变。关于 南极资源纷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领土要求国与非领土要求国 虽然公约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两者的利益,在字面上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利益, 在机构设置上也考虑了领土要求国和非领土要求国之间的利益,但是今后如果 公约实施,主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主权问题是牵制解决南极资源问题的 关键环节。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发展不平衡,一

10、旦发达国家掌 握了开发南极资源的技术手段,而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给你自由上南 极进行开发资源的权利,你也没办法实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获取资源。就如 现在进行外层空间研究一样,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国掌握了这种技术,实 际就是占领了外层空间,而且是理直气壮地占领,符合有关国际法,在南极也会出 现类似的情况。 3.3 南极条约国与非南极条约国 非南极条约国也就是南极条约体系之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他们将南极类比于 外层空间和国际海底区域,从而要求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适用于南极及其 资源,这里也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在保留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的条件下扩大发展中 国家对南极事务的参与机

11、会,建立一种南极国际法律制度,并允许所有国家在平等 的基础上,而不管地理位置如何,均充分享受南极资源和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科学 和技术研究成果;另一种是认为由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机构来管理南极,并最终取代 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认为南极勘探和开发的未来制度应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建立 (邹克渊, 1996),南极条约所规定的成为协商国的条件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参 与南极事务的决策,从而使该体系成为了“富人的俱乐部”,他们认为国际社会的所 有国家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南极事务。 上述三种状况的纷争必将长期存在下去,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南极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4 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探讨 4.1 人口膨胀与南极

12、资源 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但随着人口不断膨胀,资源日趋耗竭, 不论是非再生资源还是再生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人口增长过快使自然资源 面临巨大的压力,人类对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需求也 随之增大,各国为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的几率也随之增大,从世界上发生的地区 性冲突来看,无不围绕着资源这个主题,因此,在地球上资源紧缺时,南极资源将会 显得格外的重要和耀眼,无疑这将是各国争相猎取的对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4.2 能源危机与南极资源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

13、广泛的应用。因 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 21 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以 1995 年世界石油的年 开采量 33. 2 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 2050 年左右枯竭。天然气,以年开采量 维持在 2300 兆立方米计算,将在 5765 年内枯竭。煤的储量,以 1995 年煤炭 开采量 33 亿吨计算,可以供应 169 年。主要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 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在不断地 寻找新的能源以期替代即将耗尽的传统能源(原油、天然气和煤炭),如太阳能、 风能、地热能、波浪(或潮

14、汐)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 开发利用。除了积极寻求新的能源以外,人们还应将目光放得更远,看到在地球的 另一端南极蕴藏着人类需要的至今还未开发的丰富资源。虽然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存在诸如领土争议、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能力等诸多问题,但富饶的 南极资源终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迟早要为人类和平利用。 4.3 科学考察与资源活动 19571958 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成为南极条约缔约的直接动因。在科学 时代,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在南极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的国 际竞争为科学的国际竞赛所取代。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的南极活动 逐渐从纯科学研究向资源开发和利用

15、的研究过渡。这并不意味着南极科学时代 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各国对南极的科学研究更注重于南极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邹克渊, 1996)。由此,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南极“研究”相当于资源勘探。 4.4 环境保护与资源活动 1959 年签署的南极条约标志着南极开始了和平利用、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南极条约禁止三类对南极环境造成大规模损害的活动,即军事活动、核爆炸 和放射性废料的处置,但该条约没有直接规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而议定书 则首次为保护南极环境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国际法律与制度,同时也为各国制定南 极环境保护法律与南极考察管理条例提供了框架(凌晓良等, 2005)。由于议定 书的生效,在南极全面禁止

16、所有矿产资源勘探活动。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和任 何资源活动势必会对南极的环境产生影响,从严格保护南极环境的角度出发,只有 在南极不开展任何人为、特别是资源开发活动,才不存在由此产生的任何环境影 响和损害。但现实是不可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本身是一对矛盾,随着全球资 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不可能不动用南极的资源。从目前的情况 来看,南极环境保护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关键是如何协调和平衡环境保护和资 源活动这两者的关系,做到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合理地利用资源,这就需要制定相 应的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法律条款的约束下有效地开展南极资源活动,例如;经过 南极条约协商国长达 10 多年的南极矿产资源谈判,于 1986 年签定的南极矿 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就是规范南极资源活动的法律文件(未生效)。 4.5 高新技术与资源活动 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远离其他大陆,环境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给 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在勘探方面,由于大部分地区人员无法到 达,常规的勘探设备无法使用,这就需要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