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法基习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8064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与法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思想与法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思想与法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思想与法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思想与法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与法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与法基习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套第一套2006-2007 学年学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基础考试题(考试题(A)(卷面总分(卷面总分 70 分分 附答案)附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怎样认识道德的本质?怎样认识道德的本质? 2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 3怎样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怎样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4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 5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

2、的特征?二、辨析题(每小题二、辨析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30 分)分) 1 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所提倡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所提倡的。 2 2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3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个体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个体与 社会永远都是矛盾的,不可能统一。社会永远都是矛盾的,不可能统一。 4 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终身不能获得人身自由。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终身不能获得人身自由。 5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具

3、有法律约束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三、论述题三、论述题(每题(每题10分,共分,共20分)分) 1材料分析:材料分析:廖晓义,1986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0 年的一天,廖晓义在社科院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正在恶化,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尚十分薄弱。从此,廖晓义开始自觉投身于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环保宣传,她八方游说,到处求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编导、主持和剪辑,拍成了电视片环保时刻;为了环保事业,她离开了年幼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博士梦,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

4、。与此同时,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指导创立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并且积极倡导、推动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社区”的工程。她的努力逐渐被社会认可,她所追求的事业正在成为众人的追求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案例,运用在请你结合上述案例,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学习的理论对廖晓这门课中学习的理论对廖晓 义的人生价值进行分析。义的人生价值进行分析。2 2结合大学生中的具体案例,谈一谈应该如何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结合大学生中的具体案例,谈一谈应该如何

5、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答答 案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怎样认识道德的本质?怎样认识道德的本质? 答案:答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 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 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 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 答

6、案:答案: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 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 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 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 生变化。 3怎样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怎样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答案:答案: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

7、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社会历史的 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 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 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 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 映。 4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答案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

8、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 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 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5 5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答案: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 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 格。一方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 另一方面,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二、辨析题(每小题二、辨析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30

9、分)分) 1 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所提倡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所提倡的。 答案:对。答案:对。 (1 1 分)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 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难免会发生矛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 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 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集体主义 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 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

10、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 (5 分)2 2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答案:错。答案:错。 (1 1 分)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 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 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 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 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 互

11、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就是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5 分) 3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个体与社会永远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个体与社会永远都 是矛盾的,不可能统一。是矛盾的,不可能统一。 答案:错。答案:错。 (1 1 分)分)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常常表现出自 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 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 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他又不是绝对独立的,在生物本能上

12、,人需要在 社会中得到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在社会关系中才是有意义 的和可能的。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 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 4 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终身不能获得人身自由。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终身不能获得人身自由。 答案:答案:错。错。 (1 1分)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的立 功表现的,应予以减刑;在服刑期间,有悔罪的表现,积极进行改造的,也应根据其表现 予以适当的减刑。所以,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是终身不能获得人身自由。 5 5

1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答案:错。答案:错。 (1 1 分)分)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满 18 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 括痴呆病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与其智力相当的民事行为,其 他民事行为则应当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理。三、论述题三、论述题(每题(每题10分,共分,共20分)分) 1材料分析:材料分析:回答出人生价值的评价

14、标准, (5 分)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 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 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 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 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 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结合廖晓义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案例,分析创造人生价值的意义或途径、 方

15、法均可;(5 分)分) 2 2结合大学生中的具体案例,谈一谈应该如何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结合大学生中的具体案例,谈一谈应该如何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答案:答案:结合具体案例,并对问题有分析的(5 5 分)分)结合所学的协调人与他人的关系中 的知识,包括平等、宽容、诚信、互助的原则其中任何一点的,或融合在一起的均可。 (5 5 分)分) 第二套第二套2006-2007 学年学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基础考试题(考试题(B)(卷面总分(卷面总分 70 分分 附答案)附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4 分) 1、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重

16、要地位? 2、大学生要按照哪些要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大学生要按照哪些要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大学生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的过渡状态的矛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生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的过渡状态的矛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 。5 5简述影响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简述影响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二、辨析题二、辨析题 1、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2、网络是一个虚拟时空,因此无需道德规约。、网络是一个虚拟时空,因此无需道德规约。 3、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就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就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 4公民甲侵害了公民乙的财产权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由于甲主观上没有公民甲侵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