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8046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原创写给折断的脊梁写给折断的脊梁航空工业之痛航空工业之痛写在题前 算是记念,算是寄予希望,我觉得每一个关注民族工业的人,都应该仔细地看看它,不是 很长,但是需要多一点耐心。从萌生想法到泡图书馆,再生成鄙文,月余而已。作时小心 翼翼,文中尽力将敏,感。字用同意词代替了,勿怪呵呵勿怪_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自从 2003 年步入大学的那天起,便与“航空”二字结缘,不标榜自己“为航空事业学习” , 没那么高的境界,充其量是兴致所在,为其患忧。再后来,在一航混迹二年之后,再次走 进工大的校园,现在每天上课都会从运 10 的尸体旁边路过,残破的外表表明了它近 30 年 来一直无人过问,风干的

2、胶布条仍然倔强地粘在机身上,这应该是用来做静力试验留下来 的痕迹,我仔细地观察过它,不怎么理解凸头铆钉使用和外表面上反着装的高锁,不 必吹毛求庛,这是架试验机而已,而且是第一架运 10。这个命运多舛、身世复杂的“长老” 背后,似乎被一层若有若无的纱布掩盖着。但是在这架飞机身上,却记载了中国民用航空 工业曾经一度的辉煌,更反衬出今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之破败和萧条。 虽说现在基本上算是彻底的离开了航空工业,但在每天打开的新闻里面,格外关注的仍然 是航空工业的新闻,只是,这些新闻似乎一如既往地以“提升民族自豪感”为宗旨,甚至 不惜笔墨地“拍拍马” ,看到这些的感觉就像在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碗里出现了半

3、只苍 蝇 写给折断的脊梁中国航空工业之痛 回顾大飞机的历史,当然要知道运 10 的环境、辉煌及其死因,其实历史的旧帐翻来翻去的 也没什么意思,有些人热衷于“问责” ,历史上的那些事,本来就扑朔迷离,问谁的责呢? 怎么问呢?难道要把历史挖出来枪毕半小时吗?这样做难免会被人“扣帽子”或者归于某 一“派” 。不过,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这倒是真的,搞明白历史真相,目的是不能再重 复历史的杯具。眼看今天的民机工业,表面上略有光鲜,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项目, 比起当年运 10 下马时的“四面楚歌” 、 “举步为艰” ,今天民机工业事业似乎开始“蒸蒸日 上”了,再加上人为的吹捧与虚荣我们真的要问

4、鼎全球了吧?当我们从报纸上获得这 样的消息时,会不会想:嗯,干得不错,应该把有功之人拉过来,论功行赏,并且,该升 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那么,事实呢,从“运 10 班子”85 年解散到现在,25 年了, 民机工业往前走了吗? 航空工业发展 56 年来,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先进的商业成功的民用飞机(支线 ARJ 是否成 功目前还不敢恭维) 。30 年前,我们有过机会,一飞冲天的机会,运 10 的试飞成功,新闻 媒体曾经作过许多报道,但到了现在,除了业内人士,运 10 几乎被完全遗忘了。谁能想象 得到,我们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是在“敏 1966-1976 感”中的 1970 年立项,仅比欧洲 “空中

5、客车”晚两年上马的呢?三十年来,空中客车已经成为挑战美国波音垄断地位的巨 人,而我们的运 10 却半途而废,我们的民用飞机制造业今天还在靠“波音” 、 “空客”的转包工程吃饭。大型民机市场已被波音和空客垄断,支线飞机的市场正在被加拿大庞巴迪公 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瓜分。既然说到这里了,就不得不提一下运 10 了,记载运 10 的文 字实在太长,在这里不得不简化整理一下,感谢孙礼鹏的大飞机风云 、周济生的高处 不胜寒运 10 升空 20 周年祭 、高梁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运 10 的夭折谈 起 ,都详细记载了运 10 从立项到下马,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关上了心” ,还有为运 10 付 诸一生汗

6、水的老工程师,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在等待大飞机重新上马却抑郁而终。运 10 的故 事,有些感动,更多的是遗憾。感谢以上书目的作者们为我们记录了历史的一幕幕。 运 10 飞机是第一架国产涡扇发动机旅客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运 10 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 110 吨,是最大的国产飞机 运 10 飞机最大航程长达 8300 公里,是飞得最远的国产飞机 运 10 飞机最大时速(真速)达 974 公里,是飞得最快的国产运输机 运 10 飞机的实用升限高达 12000 米,是飞得最高的国产运输机 运 10 是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CAM4b 和后来的 FAR25 部)设计的国产飞机 运 10 飞机是

7、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这是运 10 在 1980 年写下的数据,试问,在 30 年后的今天,国内,还有这样的数据吗?记 录的文字冗长,我简化一下吧。总的来说运 10 出生的环境可谓“内外交困” ,70 年 8 月立 项,总工程师马凤山以及三机部、航空研究院、空军的 600 多名设计人员为基础在上海组 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具体负责运 10 的研制工作。研制十年,共花 5.377 亿元。另有背景: 上海,1973 年 4 月 26 日,张荣贵在会上宣布:要通过 708 项目把上海建成航空基地,定 点时,要发展一批厂带出一批厂。于是,只要与 708 工程沾一点边的单位

8、,就伸手要资金, 要厂房,要设备,国家的大量资金遭到挥霍浪费,骨干厂所没有能建设起来。在当年“1966-1976”中,运 10 的研制阻力重重,常常会有人拉着正在工作的工程师们出去批斗, 甚至还有人要把图纸烧掉,不懂飞机的却又指手画脚,严重干扰了飞机的正常研制工作。 当年很缺乏技术又无处借鉴,欧美等对我国技术封锁,和老毛子当时也出现了问题,老一 辈工程师们通过各种努力攻克了很多难关,嗯,大概就这样吧,10 年之后,运 10 上天了, 还写下了以上那些数据,怎么样?够不够我们小小地骄傲一下的? 运 10 取得的初步成果说明,我国是能够把研制大飞机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9、,成为全世界第五个能搞出 100 吨量级飞机的国家。 运 10 研制的成功,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协作,使我国拥有了自己制造大飞机的技术, 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培养和锻炼了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民航工业打下了基矗这是我国 航空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运 10 首航成功后,国内舆论界称赞它是“自立更生与引进国外技术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 当时,西方对我国运 10 研制成功给以极大关注。路透社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 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 ” 波音一位副总裁看了飞机,了解了情况之后说:如何研制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你们也 毕业了,我们不过早毕业而已。美国道格拉斯一副总裁看了飞机之后说,你

10、们的航空工业 一下子赶上来了 15 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国内国外都曾经有人说运 10 是抄袭了 B-707,美国波音总裁看了飞机后说,运 10 不是 B- 707 的翻版。因为机翼的翼型、机尾布局、机头、座舱和飞机的电子设备等,与 B-707 大 不相同,自然得不出翻版的结论,更不能向中国作什么侵权的追究。 运 10 的试制,和西方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不少薄弱环节、问题和待做的工作。这 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只是需要追加资金,将试验继续下去的问题。 而质量问题只有在继续研制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可是,运 10 下马了,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那么原因究竟何在

11、?局外人无从得知。我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许多并非关系国家安全的事实,而且已 经过去多年,仅仅因为关系到某些“人物”的面子,就似乎成了“国家机密” ,大家就不约 而同地保持沉默。可是,今天,我站在西工大的校园里,面对运 10 的半个身子,我也沉默 了,不过我的沉默是因为我想说话。下面是国内“相关部门”的反应。其中,三机部,就 是民航工业的决策层。民航总局,飞机的使用客户,造出来的飞机他们决定买还是不买, 其实就是航空公司总部。 三机部:“倾向于停止研制” 、 “拔苗助长” 、 “是一个决策上的错误” 、 “想一步登天、结果 欲速则不达” 、 “破铜烂铁,垂死挣扎” 、

12、 “现在要彻底否定文化大命,运 10 是文化大命的产 物,所以应当否定” 中央内部:“不能给四人帮露脸” , “都怕跟四人帮划不清界限” 。 民航局曾表态:“不需要干线飞机。 ” 、 “运 10 一上天,真叫人头疼。 ” 、 “没有取得适航 证” 、 “全国机场很少有适合运 10 起降的跑道,不买运 1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如果按照三机部和中央内部抵制的逻辑推论下去,那么,长征系列火箭、远望号导弹卫星发射测量船、秦山核电站也都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我国航空工业继续前进的基矗,拿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儿戏,说扔就扔。民航总局对自己造的飞机上天抱有如此奇怪的感想, 实在令人,唉,后来

13、又花了很多钱为波音和麦道改造机场再后来,花几百亿 dollars 买国外的飞机。 运 10 下去了,换成了美国麦道公司 MD-80,这麦道早不来,晚不来,偏在运 10 就要下线 的时候、首飞的时候,在国内为运 10 的出生欢呼的时候来,明摆着要扼杀运 10 的团队啊, 我就奇了怪了,当时我们的相关部门咋想的? 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 DC9 超 80 于上海组装的生意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说“因为上 海搞过运 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 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还说, 说他们怎样受到中国领导人某某的接见,某某又怎样赞成他们的看法,等等。 在运 10 下马的同时,作为运 10

14、试制基地的上飞公司与麦道合作总装 MD-80/90,而麦道 的结局却是被波音兼并,在上海的麦道装配线也就走上了绝路。这是后话了。 在当时,与麦道合作其实就是花高价引进我们的长处。设计、生产飞机机体,正是我国航 空工业多年发展所取得的主要长处。花五六亿美元引进这条组装生产线,实质上是用高价 引进我们已经掌握的制造飞机壳体技术。而我们的短处如发动机、电子设备等,仍旧要靠 买,并没有因为引进生产线而解决问题。上海的民航工业在引进组装生产线后,就很难再 上自己的研制项目,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不利影响。引进先进技术,在运 10 的基础上继续 发展,是解决我们干线飞机最合理的途径。试飞实践证明,运 10 是

15、一架好飞机。通过选用 先进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采用先进技术等手段,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的资金研制 出接近国外的先进水平飞机,从而使我国民航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运 10 飞机还有发展军用特种飞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军用运输机和侦察机等)的巨大潜 力。 眼看着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当年在为国争光的崇高目标鼓舞下付出大量心血得到的成果 被弃置,痛心。84 年 6 月 4 日,上海飞机研究所 219 位同志联名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 装 DC9 超 80,建议在运 10 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当时国务院领导有批示“这是早已 决定了的问题,不要再议了,否则一拖又是几年” ,三机部其

16、实已经下决心已对外合作为主、 放弃运 10 了。我很不愿意去猜想:钱,又是钱惹的祸。我国大量进口美国民用飞机,民族 的航空工业必然会遭到压抑。这些道理,我想,没人不懂吧,可是,怎么说呢?为什 么呢?是钱的因素吧?我不想说得太露骨,民航总局在其后的几年时间内,花了数以百亿 美元的资金,来购买各类型运输机,销售和采购之间总是那么暖昧,暖昧到可以偷偷地做 氵又女干,打压民族工业?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遗憾吗?痛心吗?30 年后,当年的老工程师队伍到现在,还用再说吗?30 年没人接班会发 生什么事情?今天,起点几乎又回到了 30 年前,但是,还有 30 年前的潜力吗?产业基础, 比 30 年前好看了些却更不实用,基础设施,比 30 年前强了,技术队伍,比 30 年前可年轻 多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