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5637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论以行政为主导的公权力对地方戏曲的影响地方戏曲的影响-以祁东渔鼓为例以祁东渔鼓为例李 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50001)摘摘 要:要: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戏曲作为发之于民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丰富人 民生活,树立良好信仰,提高人民素质,稳固国家稳定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 封建社会地方戏曲为中央政府所征用主要是出于王公大臣的喜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 民间文化日益受到政府重视,这不仅出于保护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的需要,对地方文化艺 术形式的规范与培养则很大程度上走向了保护文化发展与宣传政府政府的双轨同行上来。 这种双轨同行必然会给以前在

2、民间自由发展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有利 有弊。本文基于目前我国社会大背景下,取地方戏曲中的一朵奇葩祁东渔鼓为例,试研究 地方戏曲文化在公权力的渗透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公权力;地方;戏曲;祁东;渔鼓公权力是为维护和促进公益而设的权 力,它来源于私权利,是私权利实现的手 段和保障,公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力的 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 公权力也具有其内在的局限和异化特质, 公权力是人类的共同体(国家、社团、国 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 (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 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 事物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和决策

3、、 立法的权力。由此可见,在公权力的具体 实施过程中,公权力在维护和促进公益上 既能起到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必然在一 定范围内产生不利公益的影响。在一个现 代国家中,基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政府政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联系的日 益紧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其自己 的领域扮演着相比从前更为显著的作用,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更 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适度和正确 的引导。1 渔鼓的由来及祁东渔鼓的兴起1.1 渔鼓渔鼓,一种曲艺形式,又称道情、道 情渔鼓,据专家考证渊源于唐代的承天 、 九真 (唐会要卷三十三)与踏踏 歌 (段常续仙传论蓝采和持拍板说唱 者)等道曲,以道教故事

4、为题材,宣扬出 世思想。南宋时,开始用渔鼓筒、简板等 乐器伴奏。因战乱,这种演唱形式流散民 间,演唱内容渐渐为民间故事、神话、传 奇、小说取代,更加入前朝趣闻、民间俚 事、劝人为善等内容,亦被人称之为“白话” 。 元史卷一百五有记载“:诸民间子弟, 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语,教 习杂戏击渔鼓,惑人集众”。渔鼓同各 地的民间音乐,如丝弦、民歌小调、弹词、 莲花落、花鼓灯相融合,结合各地方语言, 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如陕北、 神池、洪洞、江西、浙江的道情,湖北、 湖南、广西的渔鼓,四川的竹琴,江西的 鼓文等。另一说法是渔鼓形成于春秋战国 时期,依据是伴奏乐器渔鼓筒现在仍被称 为“

5、春筒”。道家诞生于春秋时期,他们唱 渔鼓宣扬道家思想以教化民众。此说似乎 有些道理,但缺乏文献印证,只是民间传 说而已。11.2 祁东渔鼓的传承与发展 祁东渔鼓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种类, 其演唱一开始由一人手持渔鼓筒单独用方 言表演逐渐发展到双人或多人表演及二胡 等各种乐器伴奏。祁东渔鼓与一般戏曲的 最大区别表现在其功能的不同,在当地, 渔鼓是丧葬期间极为普遍的活动,几乎家 家丧葬期间都会请渔鼓队来唱上几夜的渔 鼓,这是具有一定文化渊源的。 祁东这个地方,自先唐起它的乡音俚曲 就特别的兴旺。单以祁东命名的艺术就有 祁东小调、祁东和祁阳一带的祁剧,还有祁 东莲花闹,等等。祁东渔鼓,便是这些众多的

6、 艺术奇葩中的一朵。现世流传的八仙图中 张果老怀抱鼓筒简板,倒骑毛驴,说唱四方,据 说便是渔鼓的起源。而更真实的说法便是 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入侵,高宗南迁,宫廷艺人 在随驾南迁途中,因不堪长途跋涉之苦,沿途 流失民间。原来的高雅艺术,终于和下里巴 人结合到一起,有了我们现在的丝弦、弹词、 小调等等,其中就包括渔鼓。到了元朝时,杂 剧繁花盛开,渔鼓演变成道士、尼姑们化缘 时说唱的劝世歌。至于何时流入祁东,无文 字可考。如以南宋建炎年计时,至今已有八 百余年演变史。真正有史可查,只在上世纪 40 年代中叶。那时,刘贤忠不知从何地来 到了我们今天的祁东县白地市镇,在万福岭 一带筑窑烧瓦。晚来无事,这

7、位满身是灰的 烧瓦匠左手抱筒执一块竹制简板击打蒙了 猪油皮的竹筒身,右手摊开五指击鼓助唱,演 唱些历朝趣闻和民间俚事,这便是传说中最 早的祁东渔鼓。一位专唱夜歌子、艺名叫 作董乃积的民间艺人邹祖溪诚心到瓦窑向 刘贤忠求习渔鼓,从此他把渔鼓带入了丧堂 之中,时而盘古开天、三皇五帝;时而二十四 孝、才子佳人。甚而乡村趣闻,想唱什么便 唱什么,想唱多久便可唱多久,唱得伴灵守夜 的孝眷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唱得很多村民 都自动涌入灵堂。从此,冗长沉闷、哀哀婉 婉、追悼亡灵的夜歌子就这样被祁东渔鼓 取而代之。2 1952 年,为了配合农村互助组运动,邹祖 溪老人自编自演了渔鼓段子廖仁福的互 助组,从县里到

8、市里、又从市里到省里,一直唱到广州参加中南局举办的民间文艺调 演获大奖,祁东渔鼓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 也因为这样,后来者周阳春、陈侗宝、周先 旭等民间歌郎争相仿效,渔鼓便在祁东民间 风行开来,期间几经发展变化,却也成为了祁 东人民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 1982 年,已故原省曲协主席周汉平先生 率专家组来祁考察,因祁东的渔鼓在演唱风 格和表演手法上已自成流派,故定名为“祁东 渔鼓”,这也就是“祁东渔鼓”这外说法的正式 由来。作为一种单列的演唱形式很快从夜 歌子里分离了出来,并在祁东、祁阳、邵阳、 永州一带兴盛起来。邹祖溪、周阳春、邹赛奇、邓福生是 近 30 年来祁东一直最享渔鼓盛名的艺人

9、,其 中盲艺人邓福生有一把金嗓子,音乐天赋极 高,能拉一手好二胡,他请人做了一套脚踏鼓 筒架,手拉三胡、脚踏鼓筒击节在民间演唱, 极受群众欢迎。1982 年,他自编自演的单口 渔鼓闹新房,与祖溪先生的单口渔鼓 陶铸路过喝浪滩上衡阳参加首届“衡阳 之春”文艺调演,分别获得演唱一等奖,对提 高祁东渔鼓的影响力和唱腔的改革上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邹赛奇是祁剧团的挂 牌小生,文革时期,县剧团遣散,邹赛奇改行唱 渔鼓,他把祁剧唱腔的高、昆、弹及祁剧艺 术的身眼手步法都带上了渔鼓舞台,为丰满 祁东渔鼓艺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到今天 来说,渔鼓音乐上的代表人物则有刘兴国、 谭铠甲;渔鼓唱词创作上的代表人物有

10、陈云 飞。正因为有了这些渔鼓老艺人、老艺术 家的不懈贡献,祁东渔鼓才得以从内容到形 式、风格,还是从创作到组织演出,都形成了 完整的体系,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艺术种类。 单在祁东境内,就先后有 4 次、共 64 名艺人 赴省文化影碟公司、金蜂影碟公司,共拍摄 大型传统曲目 12 个,光碟 36 盘,这些渔鼓光 碟已覆盖全国各大文化市场,畅销海内外。 并保留了一大批口口相传的渔鼓演唱底本, 经过整理的传统曲目有 400 多个起初有道 教音乐说唱的劝世文 、 十字歌 。明末 清初有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仿道士张三 丰的四时道情 、 五更道情等渔鼓词 27 首,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这么讲,邹祖

11、溪是祁东渔鼓的老祖 师,就从 1950 年到 1980 年这三十年时间,他 为祁东渔鼓艺术奠基了三项基础性的工程: 一是改编整理了一大批传统渔鼓演唱底本, 并以文字脚本的形式流传于世;二是与其他 艺人一道不断修正渔鼓唱腔,定格了祁东渔 鼓的基础音乐;三是融生旦丑净于一身,赋予 了祁东渔鼓生动活泼的生命力。2008 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祁东“中 国曲艺之乡”称号。祁东渔鼓经几代渔鼓艺 人的努力,在中国曲艺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它参加了山东胡集书会,声名远播;参加 四川、河南的全国汇演,美誉如潮。祁东 渔鼓真正地走向了全国。2 公权力的进入与祁东渔鼓的发展2.1 公权力影响下祁东渔鼓的发展 自渔鼓

12、产生至 20 世纪 50 年代,祁东 渔鼓一直游离于政府文化体制以外,处于 自生自灭的状态。从演出地点与时间来看, 祁东渔鼓主要是在丧葬或者店铺开业庆典 上演出。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渔鼓具有 的功能意义也较为单一,仅仅是指向观与 演的民间娱乐层面。从演出内容上看,渔 鼓的传统曲目或宣传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 或表现农村生活的人与事,并不具有为政 府服务的政治功能。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情况发生了变 化。1952 年,祁东县委宣传部将渔鼓艺人 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互助组选 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潜的接见, 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 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接见,荣获

13、 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主席题词的 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次登上大雅 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走上舞台奠 定基础。1955 年,邹祖西和朱敦祥、李金 玉、朱美秀等几名渔鼓艺人组成了衡祁曲 艺队,表演的节目主要有包公案 、 施 公案 、 宋江杀惜等,此时渔鼓表演正 式走上舞台,演出遍布衡阳、耒阳、郴州、蓝山、东安、浏阳以及广东、广西、江西 等地区。1958 年,全国兴修水利,祁东县 委组织几万民工修建红旗水库,负责宣传 的副县长彭树德抽调渔鼓艺人邹祖西和琴 师刘兴国上工地打渔鼓激励士气。渔鼓一 到工地,便从坐唱变成了站唱,从单打变 成了一拉一唱的二人演唱形式。从此,渔 鼓就正式纳入了政

14、府文化体制范围内,以 民间陪灵伴亡为单一功能的丧堂渔鼓,此 时被时代赋予了配合政治宣传、鼓舞人们 生产士气的新的政教功能。3 文革期间,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 渔鼓表演基本停止,刚接近主流社会的渔 鼓又被边缘化了,但对于渔鼓的创作并没 有停止。这一期间,渔鼓艺人邹祖西凭借 记忆改编整理了几十部传统渔鼓演唱底本。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渔鼓与政府的关 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以 1972 年 湖南省前曲艺主席周汉平对祁东渔鼓的正 式命名为标志,文化部门对渔鼓曲目创作 和渔鼓表演的改革工作全面开始,渔鼓活 动由过去单一的民间自发组织转变为政府 协同管理。此时渔鼓的传承主体除了渔鼓 艺人、观

15、众,还有基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行 政制度介入其中的地方公务员和曲艺工作 者,例如张小补、聂春吾。县文化馆的文 学与音乐干部采取与艺人合作的方式,先 由艺人将新编唱词按传统曲调装腔,然后 由作曲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并与艺 人磋商定型。祁东渔鼓智取炮楼就是 艺人邹祖西与音乐干部聂春吾合作的作品。 1974 年 11 月,祁东县文化馆选派智取炮 楼参加全省厂矿、农村群众文艺调演; 1975 年 8 月,县文化馆委派邹祖西参加全 省曲艺调演,他演唱的祁东渔鼓智取炮 楼获优秀节目奖。至此,渔鼓正式从边 缘进入主流,以一种特殊方式活跃于乡俗 与官方活动中。2.2 影响祁东渔鼓发展的公权力来源祁东渔鼓发展到

16、今天,形成了四个全国 之最:一是以演唱渔鼓为主要职业和主要收 入来源的渔鼓艺人,由建国之初的三五名歌郎发展到数以百计,一个县曲艺从业人员之 多堪称全国之最;其次,全县 59 支渔鼓演唱 队,每队每年平均演出 400 场以上,每年全县 演出场次达 2 万 3 千余场,演出场次之多堪 称全国之最;其三,每年观看渔鼓的观众突破 千万人次,就一个县来说,每年观看曲艺演出 的观众人次亦堪称全国之最。在祁东渔鼓 艺人中,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7 人,湖南 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36 人,就一个县来说,高 级演艺人员之多同样是全国之最。对祁东渔鼓发展起影响的公权力主要 还是来自政府。1952 年,祁东县委宣传部 将渔鼓艺人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 互助组选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 潜的接见,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 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 接见,荣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 主席题词的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 次登上大雅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 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