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5077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定稿) (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定定 稿稿 )题题 目: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毛毛 娟娟 准考证号:准考证号: 132409100016132409100016 考生姓名:考生姓名: 龙龙 春春 华华 南南 充充 市市 (地、州)(地、州)仪仪 陇陇 县(市、区)县(市、区)工作单位:工作单位: 仪仪 陇陇 县县 实实 验验 学学 校校 写作时间:写作时间: 二二 0 0 一一 二二 年年 八八 月月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指导老师:毛指导老

2、师:毛 娟娟 作者:龙春华作者:龙春华 准考证号:准考证号:132409100016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美育不同于德育,德育具有规则性、强制性和明显的功利目的,是和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统治需要紧密联系;而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人们认识到美的超功利性,具有穿越时空、超越外在目的的力量的特性,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美育,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

3、种美的情怀,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关键词关键词 :美育 德育 语文教学 情感熏陶 陶冶情操审美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提升的过程。审美教育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一、审美教育的内涵一、审美教育的内涵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的创造活动。在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上,人们不仅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创造,还通过审美活动实现着自身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

4、审美活动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造就。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我们便称之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的内涵绝不仅仅限 “审美” (即认识美)或“美感” (即感受美) 。2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74 页2蒋孔阳 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 第 276 页3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教育。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5、,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创造美打下基础。由于美是人类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既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因此,如果采用人们习惯的称谓,把美育叫做 “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话,就应明确美育的全部内涵。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的一种活动。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自然美、形体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由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感性的物质形式,与人的情趣和心境相结合,然后构成的审美对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不仅都

6、具有审美的能力,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审美对象中进行审美活动。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上、精神面貌上,也同时得到提高、受到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

7、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3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3蔡

8、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74 页。4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但就教育方式来看,又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智育等是由外在的手段强加的,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而美育仅仅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此外,美育还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9、是一种感化。比如:当你身处山林时,看遍地野花,听潺潺山泉,闻芳草清香,你的内心会感到无比宁静;当你登上山顶,鸟瞰山城,你会豁然开朗、精神焕发。孔子曾用风来作比喻,说:“草上之风必偃” 。4意思是说,风并不着意表现什么,却能让万物感受到,春风一吹,百草偃伏,百花盛开。因此,美感教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严羽沧浪诗话曾说“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些议论,生动地描述了艺术美的形象性和非概念性的特征。黑格尔也曾经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

10、治地位” 。这些都说明美感与一般教育不同,是一种以感性的方式感化人,而不是以理性说服人。其次,美感教育还是非常愉快的,不仅用不着强制和勉强,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乐而忘返的。春有百花秋望月,夏赏荷花冬听雪。当人们沉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内心所达到的境界,是超然的,是愉悦的。因而,美感教育是使人“乐”的教育。寓教于乐,感染熏陶。美育之所以具有愉悦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说,是由美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或者说是以感性形式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因此,真正的美的形象一定包含着生命,一定会激发人们对人类创造力的赞叹及对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向往,从而使人们产生健康的、向

11、上的、高尚的情感。这种对生命、4引自论语颜渊。5对创造的赞叹和热爱的肯定性情感必然使审美主体感到愉悦和满足。例如,我们欣赏健康的音乐,阅读好的小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都是自觉自愿的,都能引起愉悦之情。我们也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愉快的审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其三,以情感人,理在其中。这是美育最大的特点,良好的情感因素在美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 ”5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的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才能深刻领略,经久不忘。因此,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强化美感功能,调动起他们强烈的感情,努力使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和采取的教育方法,构成一种美感

12、的动力系统,以美的特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的孩子,以达到使他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和升华” , “心灵得到净化”的目的。美感教育还是不可抗拒的,使人不得不然的,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当我们阅读一段文字或观看一部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时,不是常常忍俊不禁吗?而看到悲伤的场面,又会不得不哭吗?美感教育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不由自己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逻辑思维的状态中,情感是从属的、受压制的。而知觉和想象等活动中,情感则得到了激励和表现。因此,美育是从人的内在情感来打动人心的,同时使人的个性情感得到表现和升华。其四,这种美育的愉悦性,不仅意味着消极地满足每一个欣赏者的个人

13、情感生活,而且还意味着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所谓“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说明在每个人都认可哈姆雷特这个形象的前提下,每个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从中实现个体无直接功利目的的自由愿望。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气质” 。6因此,美育的过程包含着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而且是通过愉悦来激励,也反映了美育对成就全面发展中的人的作用。其五,美育与其它教育方式不同,这也反映在美育的途径和方式上。其它教育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增强人的体质。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由外到内的,强加于人,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而美育,是通过一定的审美对象,获

14、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5 王国维 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6美学第 1 卷,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147 页。6种美的情怀,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总之,在孕育一种美的精神。而且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美育作为一种自由的教育,其自由是既遵循客观规律又超越客观规律的,它要达到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它能调节身心的矛盾,使之臻于和谐。二、审美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二、审美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美育的概念,虽然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育的言论和故事,但从总体上说,美育是被包容在德育之中的。直到 1912 年,蔡元培先生出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时,才把美育规定

15、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后来又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但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美育始终是德育的跟班, “寓教于乐”才是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德育真的能包容美育吗?善能包容美吗?德育是关于道德理性和道德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毫无疑问,美与善,美育与德育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并可能具有内在的冲突。比如现在学校里普遍浒的校服,善则善矣,经济、整洁,也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培养,但美则不敢苟同。道德是社会的意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确定性,好还是不好,善还是不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于善来说,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是理性的,所有道德条文都可以解释得清

16、清楚楚。而美感,尤其是深刻的美感,是非理性的,很难说得很清楚,凡是解说得非常清楚的,绝不是至美。所以,德育重在说理和模仿,美育重在感受和领悟。道德在本质上是一元的,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是明确而标准化的。社会道德不会允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和标准,不会允许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德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使人认识到社会道德的合理性和实践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而美在本质是多元的,美的生命力来之于审美对象的与众不同,来之于审美活动的个性化。美育则是要告诉人们美是非标准化的,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奇思异想,越是富有创造性的现象、思想、作品,越是灿烂的美。道德的社会性意志,决定了德育的规则性,特别是道德具有明确的强制性,这就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