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4332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类选择题押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类类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答: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答: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要帮要帮 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知与评价,形成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知与评价,形成 认同感。认同感。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 形成归属感。形成归属感。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 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与鼓励,使其行

2、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 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 由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由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简述课堂气氛及影响因素。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简述课堂气氛及影响因素。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 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

3、情绪状态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 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4.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答: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答: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 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 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态度不同于能力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 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的态度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4、。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的态度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5.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 身体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身体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 的。的。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自觉行为,是认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自觉

5、行为,是认 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三个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三个 成分。成分。 6.简述态度品德的关系。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简述态度品德的关系。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 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 大。大。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7.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伦理道德发展

6、具有自律性,言行一 致。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动荡性;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8.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 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

7、,表现在道德观念 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 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 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 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9.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高中阶段或青年

8、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 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 觉的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觉的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10.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 气,同伴群体。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1.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 (内涵)答:所谓的

9、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内涵)答: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心理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心理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心理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2.简述知识直观类型。答简述知识直观类型。答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即通过事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模象直观:即通过事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

10、直观方 式式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 即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以一种直观。即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以一种直观。 1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相直观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相直观加强词加强词 与形象的配合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让 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4.简述迁移的种类。答简述迁移的种类。答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 移与负迁移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 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影响方向不根据迁移影响方向不 同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同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5.简述迁移的作用。答简述迁移的作用。答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

12、问题的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迁 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 节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6.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 泊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

13、理论泊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7.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 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 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18.简述如何进行迁移的教学。答简述如何进行迁移的教学。答精选教材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

14、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合理安排教 学程序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提高迁移意识性 19.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 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意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意 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 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

15、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 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0.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 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 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思过

16、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1.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 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教学过 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 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评价反评价反 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中。包括在教学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