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4327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系别 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 2009 级 姓名 周 江 学号 09410102048 指导教师 兰小云教授 2013 年 04 月 20 日厚德树人厚德树人 笃学致用笃学致用选题审批表姓名周 江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 级学号09410102048论文题目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选做本课题的理由及条件分析:一般情况下,假借字和本字的意义是各不相同,没有联系的。他们两个字之间之 所以能够通假或假借,是因为读音相近或者相同。但也不排除,假借字和本字之间的 意义有

2、相同之处或联系。如果有联系这便是同源字的通假现象。而在王力主编的古 代汉语中就有这样一种特殊的通假现象同源字的通假。 因此,在学习这套教材时,需要细心留意这一现象,并找出具体的地方,结合相 关资料,加以分析,最终牢固掌握,从而在提升学习古代汉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签名:年 月 日任务书汉语言文学 专业 周 江 同学(学号: 09410102048 ):现将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下达给你,具体内容如下:1.论文题目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2.主要内容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有诸多的同源字通假现象。一般情况

3、下,假借字和本字的意义是各不相同,没联系的。他们两个字之间之 所以能够通假或假借,原因在于两个字之间读音相近或相同。至于假 借字与本字之间的相同意义或者联系,这里并不排除。这里所说的有 联系即是同源字的通假现象。3.主要方法资料查阅、文献阅读4.主要 参考文献1 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王力.汉语史稿(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王宁.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 5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三版)

4、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7 黄伯荣 廖序东.古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7. 8 黄伯荣 廖序东.古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8. 9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四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5.写作进度 起止时间工作内容2012.092012.10选题,初步选择所需资料2012.112013.01查找教材、资料的相关内容2013.022013.03论文初稿,检测相似率2013.04定稿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学 生: 年 月 日系主任: 年

5、月 日答辩申请暨资格审查表学生姓名: 周 江 论文题目: 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论文答辩申请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遵义师范学院 2009 级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的周江。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校规定,现将论文题目确定为“浅析王力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 ,这篇论文主要针对语言学家王力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加以浅析。通假字虽在读音上和同源字一样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而通假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在王力古代汉语中有同源词的通假现象这一特殊的通假。总起来说,同源字的通假指的是:两个词是同源词,但既已分化,通常就写作不同的汉字但有时这两个汉字又可以通用,在这种情况下,本

6、字和通假字是有联系的。如果在学习王力的这套古代汉语时,未能发现其中的同源词的通假这种特殊的现象,未免是一大遗憾。在查阅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和同源字典等相关文献资料和指导老师的鼎力相助下,论文得以定形。现特向系上老师提出答辩申请,望老师批评斧正。申请人签名:资格审查项目1.文档资料是否齐全(任务书、答辩申请、论文定稿及其相关资料)2.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规范3.是否按时向指导教师提交全部正式材料4.是否剽窃他人成果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时间:教学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主任签名: 时间: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 一、评分标准项目优秀中等不及格得分工作量、文 献阅读和综 述 20%出色地

7、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 作量,全部阅读教师指定的 参考资料、文献,还阅读较 多的自选资料按时完成任务书规定 的工作量,阅读教师 指定的参考资料、文 献没有完成任务书规定 的工作量,未完成阅 读任务学术水平与 实际能力 20%论文见解独特,富有创新性,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 使用价值。实际工作能力强, 完全能达到综合训练要求选题有一定的价值, 见解有一定的独到之 处。实际工作能力一 般,基本达到综合训 练的要求论题不能成立或有抄 袭、剽窃等问题。未 能达到综合训练的要 求论证能力 20%资料充分,能熟练地掌握和 运用基本理论,观点正确, 论据确凿、论述清晰缜密资料较齐全,掌握基 本理论程度一般,

8、观 点正确,论述较清晰资料准备不充分,基 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 材料不能说明观点论文撰写质 量 20%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内容 翔实 ,表达准确、流畅,语 言生动,论文完全符合规范 化要求,英文摘要翻译准确内容较充分,文字通 顺,论文撰写基本达 到规范化要求,英文 摘要符合要求内容空泛,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不清,文题 不符或文理不通,有 抄袭现象,英文摘要 不通学习态度与 规范要求 20%学习态度认真,模范遵守纪 律,治学严谨。完全符合规 范化要求,严格保证论文完 成时间,并按任务书规定进 度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学习态度尚好,遵守 组织纪律。基本能保 证毕业论文(设计) 时间,按期完成各项 工作学习

9、马虎,纪律涣散。 论文不符合规范化要 求,不能保证按期完成 任务注:介于优秀与中等之间者为良好,介于中等与不及格之间者为及格。优秀:1820 分;良好:1617 分;中等:1415 分;及格:1213 分;不及格:11 分以下。总分二、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主辩教师成绩评定表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 一、评分标准项目优秀中等不及格得分学术水平 30%选题有价值,论文见解独特, 富有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 水平或较大的使用价值。能 达到在国内省级及以上期刊 公开发表的水平。选题有一定的价值, 见解有一定的独到之 处。论题不能成立或有抄 袭、剽窃等问题。论证能力 30%资料充分,能熟练地掌

10、握和 运用基本理论,观点正确, 论据确凿、论述清晰缜密资料较齐全,掌握基 本理论程度一般,观 点正确,论述较清晰资料准备不充分,基 本观点有错误或主要 材料不能说明观点论文撰写质 量 40%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内容 翔实 ,表达准确、流畅,语 言生动,论文完全符合规范 化要求内容较充分,文字通 顺,论文撰写基本达 到规范化要求内容空泛,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不清,文题 不符或文理不通,或 有抄袭现象注:介于优秀与中等之间者为良好,介于中等与不及格之间者为及格。“学术水平”与“论证能力”两项中,优秀:2730 分;良好:2426 分;中等:2123 分;及格:1822 分;不及格:17 分及以下。

11、“论文撰写质量”中,优秀:3640 分;良好:3235 分;中等:2831 分;及格:2427 分;不及格:23 分及以下。总分二、主辩教师评语:主辩(评阅)教师签名: 时间:答辩情况记录表学生姓名论文题目答辩记录: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及成绩汇总表论文题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评分(占总成绩的 40%)评阅教师评分(占总成绩的 30%)答辩小组评分(占总成绩的 30%)综合得分答辩小组评语:组长签名: 时间:教学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主任签名: 时间:答辩评分标准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 项目评分标准得分优:有创新性,全面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9-10)良:有创新性

12、,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8- 8.9)中:有一定的创新性,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7- 7.9)及格:有一定的创新性,基本完成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6- 6.9)毕业论文 (设计)内 容和工作量 (10 分)不及格:基本没有创新性,没有完成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1-5.9)优:简洁,流利,清楚,重点突出,熟练掌握研究内容(9-10)良:表达较好 (8-8.9)中:表达一般 (7-7.9)及格:表达合格(6-6.9)介绍毕业论 文(设计) 表达情况 (10)分不及格:表达很差 (1-5.9)优:回答问题全部正确,概念清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简明扼 要 (910)良:回答

13、问题较好(8-8.9)中:回答问题一般(7-7.9)及格:回答问题基本合格(6-6.9)回答问题表 现(10)分不及格:回答问题很差(1-5.9)总分浅析王力浅析王力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中同源字的通假现象中文系2009级 周江摘摘 要要: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有诸多的同源字通假现象。一般情况下,假借字和本字的意义是各不相同,没联系的。他们两个字之间之所以能够通假或假借,原因在于两个字之间读音相近或相同。至于假借字与本字之间的相同意义或者联系,这里并不排除。这里所说的有联系即是同源字的通假现象。关键词关键词:王力; 同源字的通假;音同或相近;特殊通假现象“假借”在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被作

14、为“六书”之一而提出, “假借”被定义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 而通假,则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来写而已,一般情况下,两个字之间是没有意义上的联系的。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促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王引之说:“经典古字,声近而通。 ”从上述名家观点可以看出,本字和通假字在意义上是没有联系的。“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或者是同时产生的,如背和负 ;或者是先后产生的,如氂 (牦牛)和旄 (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 ,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2“同源字就是用来记录同源词的几个形体不同的汉字” 。3王力先生从三个方面对同源词作了严格的规定:“(1)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词,具体地说就是(a)完全同义, (b)微别,(c)各种关系(如动作和工具的关系,动作和对象的关系,事物和性质、作用的关系,共性关系,特指关系,等待) ;(2)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这就是说,必须是韵部、声母都相同或相近;(3)有同一来源”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