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4327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闻播音语速的规律摘要: 如今在新闻播音界虽然对语速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相对以往新闻播音的语速是越来越快,这主要是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必须用满足于这种需求的传输速度,但是否所有新闻都需要这种语速。本文以现阶段众多不同新闻形式及受众对不同形式的新闻信息需求为范本进行论证。能试图建立起众多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语速的新认识,从新闻背景、形式、受众需求把控语速。关键词:新闻播音 语速 受众 传输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特有的真实、形象、生动、视听兼备和声画并茂的 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最快、最真实、最具内涵的各类资讯,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2、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其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业内对于新闻也出现了一个很 大的争议问题,就是在新闻播音中对于速度的把控,当然有人主张慢一点好也有人主张快 一点好,对于这两个观点我们是选其中之一,还是两者中和呢?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与世界接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一步步加快 进而对于在单位时间内所需求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很显然作为新闻播音者来说要在单位 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加快语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张新闻慢一点的是不能跟上 当前人们对于信息需求之一现实状

3、况的。在六十年代新闻播音中每分钟为 185 个字;八十 年代语速大概为 200 到 220 个左右,九十年代为 240 到 260 个,到现在每分钟大概要 250 到 270 甚至要达到 300 个。这符合人们现在的生活规律适应了现代人的口味。当然也并不 是所有的新闻都要以这种速度刻板的播报,对于相应一些新闻应视其不同的形式、背景而 采用相应的速度。二、不同形式新闻要有不同的速度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当然其中包含方方面面,其又分为政治类、财 经类、体育类、娱乐类等等。在这些类别中又有不同形式不同背景,所以对其速度的把控 就不能千篇一律了。(一)政治类这类新闻报道的主要是党的一些会议议

4、程、政策等相关的内容,在播报的过程当中代 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以规整的语速进行。央视“新闻联播”对各播音员的要求是 300 字每分但可以感觉出相关的政治新闻播音员的语速会相对慢一些,并且当遇到一些大 的事件时其语速会更慢,比如重大灾难、悼文等。(二)财经类这一类新闻多以资讯形式出现其时效性非常强,并且受众也很特殊。这类人的生活节 奏都比较快,对于时间的安排一般都比较紧,所以这类新闻必须以较快的语速来播报以起 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最大的信息量。就拿央视的“经济半小时”说播音员在播报时几乎 都以最快语速 300 字每分钟。这不仅仅是节目性质的要求更是受众对信息需求量的要求。(三)体育、娱乐类这

5、一类新闻比较平民化,受众非常广泛,包括各个阶层年龄段,并且这类新闻具有很 强的趣味性,往往比较受人们青睐,所以这类新闻在播报时必须有一定色彩性,如果过于 快它便失去了本身的那种娱乐感觉,使人在接受这种信息时会产生紧迫感。但如果过于慢 同样达不到娱乐效果,反而使人感觉乏味。就如现在流行的读报类型节目,其新闻播报方 式接近于正常说话但要比正常说话快。三、不同背景新闻要有不同的速度新闻其实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很死板和生硬的一种信息,它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 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内在的情绪,其内容十分广泛。它可以是新闻事实的纵向联系,也可以 是新闻事实的横向联系,新闻背景就是对新闻本体解释的附属事实。包括

6、新闻的历史、环境,新 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注释性材料等。所以在新闻传播者口中新闻应变得更加生动 和形象。例如申办 2008 奥运会成功这条新闻在播报时就应有稍偏向喜悦和激动情绪,在报 道运动员的金牌时同样也应如此。但如果是重大灾害和悼文则要庄严和凝重。这就要求必 须把握住速度与节奏。否则就不能把信息很好的传递给受众。四、人在生理上对语言的接受速度一个优秀的打字员每分钟能打出将近六百个字,对于外界传输人类的接受能力大体也 是相同。北师大语音学教授周同春研究表明,对于日常熟悉的语言在短时间内,人耳的接 受程度是每秒七八个左右甚至更多。但如果要加上辨析率的话就要少一些,每分钟大概是 2402

7、50 左右。超过这个速度听着的理解辨析就会变得困难,再加上年龄、文化程度、职 业的不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老年人听力差、记忆力低,理解能力不敌年轻人, 文化水平低的不如文化水平高的,所以如果在播报时一味求快就起不到信息传递的功能。五、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不同广播电视学的理论研究证明,广播电视这两种传媒是各有其自身传播特点的。广播是 有声无形的,只能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只能诉诸于“接受主体”的听觉器官,其最大的特 点就在于它的可听性,它只能听。电视则不仅仅用声音传递信息,重要的是“视” ,是运用 声音加图像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它诉诸于“接受主体”的是视听两种器官,其最大的特点 在于它的视听结

8、合性,可听又可看。广播新闻的“接受主体”靠的是听觉,受众在接受传 播内容时,有一个对听觉信号处理加工转化的思维过程。播音员在播音时,必须时刻注意这个特点,依据稿件的需要,恰当地加以顿歇、停连,给听众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以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规定了播音的速度如果过快就会造成信息的流失。电视新闻 “接受主体”既看又听,视听两种器官同时并用,观众在听新闻语言的同时,也在目睹新 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视听互补,互释,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单一听觉器官的信息量, 受传播媒体特点的制约,电视新闻的速度和节奏是快于广播新闻的。再者,由于电视屏幕 每分钟要传递 1500 帧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持续不断,播音

9、员在播电视新闻时,必须跟上画 面运动的速度和节奏,这种行进式播音不可任意停歇,否则就会声画游离,造成声画两层 皮的现象。所以电视新闻语速就必须快于广播新闻语速。六、掌握合适的播音速度于节奏新闻播音在语言表达样式上多采用播报式,要求语言节奏明快,声音纯正明朗。普遍认为,平均每分钟 300 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播音中,随着画面的运动变化,播音语言应当是一种渐序行进的速度,使文字语言与画面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在某些播音人员的工作中出现的“流水式”播音,就是因为忽略了意义的表达而造成的。这种播音形式听起来语音规范、语句流畅,在语音层面似乎无可挑剔;但语势僵化、语调单一,既无层次

10、,亦无重点,使得受众在听的时候抓不住内容,听过了之后没有印象,无法承负起与受众沟通的责任。电视新闻的节奏问题,实质上受控于音长,所以在播音中,音节要发得短促一些,音节之间的停歇要少一些,连接快一些,能连则连,以表达意思准确为主,切忌因连续注意字正腔圆而影响意思的表达。有一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有的新闻片子长而文字少,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忙于放慢节奏,因为空几秒或稍长一点时间,可以给观众一个完整的视觉画面,使之得到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有助于加深理解画面内容。如果随意放慢了节奏,而画面却不能放慢,二者必然脱节、游离,不仅影响新闻的效果,也将破坏整组新闻节奏和速度的完整统一。电视新闻播音速度的快与慢、节奏

11、的缓与急,不仅体现播音主持人的播音风格,而且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的收视效果。节奏与速度是相辅相成的。根据稿件内容,播音应有快、有慢、有张、有弛。播音节奏把握得好,能使新闻的主题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加丰富,词意的表达更加准确,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七、结语收听收看新闻已成为人民获取讯息不可或缺的平台,新闻播音工作者作为电台、电视台与受众之间信息交流传递的桥梁和纽带更肩负着任务与使命。所以遵循新闻播音特有的艺术规律,将稿件的书面符号转化为与电视媒体相适应的声音符号,以正确地向受众传递有用、有效的信息,达到媒体的宣传目的。播报的语速并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一味的慢而是要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速度播报新闻。参

12、考文献1 新闻传播学2003 年 03 期.2 中国播音学 张颂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01 月3 人类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设 2002.5.4 汉语语音学周同春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 新闻传播2003 年 03.期6 信息科技2009 年 20.期7 新闻前哨 2002 年 02 期8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美施拉姆著 金燕宁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 致谢词本文是在蒋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蒋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关于新闻播音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感谢,潘万明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