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40527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11本文由中南九食堂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化学总复习资料1、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 纯净物

2、: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6、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混合物 7、元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8、原子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 是否可以再分 9、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分子 10、单质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 区别: 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2 是单质,CO2 是化合物 11、化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12、氧化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3、元素 氧化物 13、化学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 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1”,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 16、离子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质子(+)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中子(0) 注: 在原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里,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

4、数 原子 核外电子() 得 e 得 e 原子 阳离子 原子、离子的关系: 阴离子 失 e 失 e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里,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如:AB = A + B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

5、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三者的关系: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两者都是氧化反应 自 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0、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 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催化剂 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 MnO 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

6、H2O2 2 = 2H2O + O2 此反应 MnO2 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 溶液的组成 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 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 23、 固体溶解度:

7、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 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 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8、)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结晶水合物 27、潮解 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潮解 风化是化学变化, 潮解是物理变化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风化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基本知识、理论: 基

9、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 78%, 氧气占 21%, 稀有气体占 0.94%, 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 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 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 、CO(一氧化碳) 、CO2(二氧化碳) 、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NO(一氧化氮) 、 NO2(二氧化氮) 2S(硫化氢) 、H 、HCl(氯化氢) 22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 (硫酸根)、NO3 (硝酸根)、CO3 (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

10、、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注意各酸根或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 P802一价钾钠氢

11、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 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单质中,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单质中 5、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化学式的意义: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 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 直接

12、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 K 铜 Cu 银 Ag 等; (稀有气体的可加多个 b.固态非金属。如:碳 C 硫 S 磷 P 等 “气”字或不加也可) 直接由原子 构成的单质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等 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 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 2(氮气) 、H2(氢气) 、N 读:气体单质在其元素 名称后加多个“气” 、Cl 、Br F2(氟气) 2(氯气) 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 O3 等 (3)

1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 ,如:MgO(氧化镁) 、NaCl(氯化钠)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 ,如:KMnO4(高锰酸钾) 2MnO4(锰 、K 酸钾) MgSO(硫酸镁) CaCO(碳酸钙) 、 4 3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

14、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 P73. 要记住这 27 种元素及符号 名称 符号和名称 符号 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 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 +氢(H)氦(He) 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2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排布规律:每层最多排 2n 个电子(n 表示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 2 个) 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15、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 0,酸性越强;PH 值越接近 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 7,溶液 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 ) (H) 、Cu、 、 、 、 、 、 、 、 、 、 、 、 、 ( 、 、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钾 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 出来

16、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410、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 宏观组成 元素存在状态 表示方法单质 化合物 元素符号 结构 原子核 质子(+)原子中子(0) 核外电子() 元素符号表示方法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由原子构成 微 观 构 成 分子 表示方法 化学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混合物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质 稀有气体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分类纯净物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符号的意义: 化学符号的意义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 5 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