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34830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战国西汉墓出土竹木枕及相关问题 洪 石关键词:战国 西汉 墓葬 竹木枕 漆器 作者:洪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枕作为寝具,起源很早,其字从“木” ,反映了古人最早应是以木为枕。许慎说文解 字木部云:“枕,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冘声。 ”1根据文献记载,枕至迟出现在殷商 时代。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颔下, 有篆书字,云是帝辛之枕,尝与妲己同枕之。是殷时遗宝也。 ”2春秋以后,枕已经普遍流 行,还有将秘籍藏于枕中者,称为“枕中书” 。 越绝书外传枕中载,越王把有关治 国之策“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邦宝”3。 汉书刘向传载:“上(宣帝)复兴神

2、 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 ”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 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4枕在军营中也有使用。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士所撰的 淮南子道应训载,齐伐楚,有善为偷者为楚将子发盗齐将军枕等物,致齐师大骇, 还师而去5。汉代,漆枕在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曹操上杂物疏列出的曹操献给汉献帝的各种物品中就有漆枕,即漆画韦枕、黑漆韦枕,并说明“御杂物之所得孝顺皇帝赐 物”6。文献记载表明,唐代的枕还被用作辟邪驱鬼等。 唐书五行志载:“韦庶人妹 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7。 而宋代的瓷枕,文献中更是多有记载,出土物也是

3、屡见不鲜。可见,自古以来,枕作为寝 卧之具,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要使用,枕可作为馈赠、赏赐、进献之物,有些枕 的造型和装饰具有辟邪驱鬼之意。考古发现证明,枕还是重要的随葬品或枕尸之具。由此 可知,枕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考古发掘出土情况看,战国西汉时期一些墓葬中出有枕。枕的质料复杂、多样,包 括竹、木、铜、玉、石、纺织品等多种质料,其中以复合胎质为多。根据笔者的统计,目 前还没有发现单纯的竹枕,都是与木等合制;单纯的木枕有,有的髹漆,有的还有彩绘; 单纯的玉枕也有,少见,多与铜、木、竹等合制,有的还嵌金箔等;单纯的铜枕有,少见; 纺织品质料的枕,均以纺织品为囊,内填充他物以为枕。

4、下面对目前战国西汉墓中出土较 多的竹木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竹木枕的类型所谓的竹木枕是指枕身为木质、枕面用若干竹片拼成的竹木合制的枕。枕身大多髹黑 漆,个别髹棕色漆,也有一部分未髹漆,个别的还有彩绘。根据枕两端的形态差异,可分 为二型。 A 型:枕端呈马蹄形。根据枕面的形态,可分二式。 A式:枕面为半包围式。枕端中部和下部分别凿马蹄形缺,顶部内侧凿有凹台,其上 搭嵌并列的竹片而成枕面。 湖北荆门包山 M2425,枕端之间用两根扁圆形木条榫接。枕端外侧四周和缺内侧嵌 宽 0.40.6、厚 0.1 厘米的骨条,骨条转折处对切角接,其下用生漆粘接。枕端顶部内侧 凿有凹台,其上有固定竹质枕面的两个小

5、圆孔。枕面由 7 根竹片构成,竹片呈长条形,中 间略窄,长 62.9、宽 22.2、厚 0.7 厘米。竹片两端各有一排直径 0.2 厘米的小圆孔,两 边外侧竹片两端各有两个直径 0.35 厘米的小圆孔,枕面两端各刻划三道横线。枕身髹棕色 漆。通长 66.6、宽 17.4、高 13.2 厘米(图一) 。葬具为二重椁三重棺,椁室分五室,枕出 自北室(边箱) 。墓中出土的物疏简记有“一竹椹” ,可能即指此枕。墓主官至“左尹” ,爵 至“大夫” 。墓葬年代为公元前 316 年8。湖北江陵马山 M17,枕端厚 3.7 厘米,枕端之间用两根平行的圆木条榫接。枕面由 7 根长 60、宽 2.22.7、厚 0

6、.5 厘米的竹片紧密排列而成,竹片嵌入枕端顶部内侧宽 1.2、深 0.5 厘米的凹台之中。枕长 66.5、宽 17、高 11.7 厘米(图二) 。出土时,枕面上 残存有黄色绢,周围残存有内外两圈锦缘,可能是枕套。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分头箱、 边箱和棺室三部分,枕出自头箱内 8 号竹笥上。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战国晚期偏早2(约公元前 340前 278 年)9。 湖北荆门郭店 M1T11,枕端之间用两根方木条榫接。竹片已残。枕宽 16.4、高 11 厘 米(图三) 。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分头箱、边箱、棺室三部分,枕出自头箱。墓葬年代为 战国中期偏晚,当在公元前 4 世纪中期至前 3 世纪初10

7、。河南信阳 M1715,枕端之间用两根平行的圆木条榫接。枕面由 12 根竹片构成。竹片 的两端钻有三行小孔。其中一端两行,另一端一行。枕长 60.4、宽 16.8、高 13.3 厘米 (图四) 。椁室分七室,主室为三重椁二重棺,枕出自左后室。发掘报告将墓葬年代定为战 国早期11,应为战国中期12。湖北荆门包山 M428,枕端之间用两根方木条榫接。枕面由 8 根竹片构成。竹片已残。 枕身髹黑漆。枕宽 17.2、高 12.4 厘米(图五) 。葬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分南室、东室和 棺室三部分,枕出自南室。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 290 年前后13。湖北江陵望山 M1B121,枕端之间用两根方

8、木条榫接。竹片的两端和中部较宽,并有 小圆孔穿线将枕片连接在一起。枕身髹黑漆。枕长 82、宽 16.7、高 11.5 厘米(图六) 。葬 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分头箱、边箱、棺室三部分,枕出自边箱。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的 楚威王时期或楚怀王前期14。湖北荆州天星观 M250,仅存马蹄形枕端,髹黑漆。用斫制与雕凿二种方法制成。枕 端顶部内侧凿有凹台。枕端中部的马蹄形缺内雕一“人”字形装饰。枕端外侧四周边缘皆 起枭线,线宽 0.2、高 0.1 厘米。因两框的连接构件缺失,枕长不明。枕宽 15.7、高 12.7 厘米(图七) 。葬具为二重椁二重棺,椁室分东室、西室、南室、东南室、主室(棺室)五 部分,枕

9、出自东室。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可能在公元前 350 年至公元前 330 年之间。墓 葬被盗15。河南信阳 M2184、237,为 2 对马蹄形枕端,均髹黑漆。M2184,制作精致。枕端 正面雕卷曲的双龙,宽 18、高 14 厘米(图八,左) 。M2237,制作不如 M2184 精致, 宽 17、高 13 厘米(图八,右) 。椁室分七室,主室为三重椁二重棺,这两对枕端均出自左 侧室。发掘报告将墓葬年代定为战国早期16,应为战国中期17。湖北荆州高台 M1129,已残。枕端之间用两根竹片榫接。枕面由 7 根竹片构成,竹 片两端搭嵌于枕端的凹台中,并用竹钉加以固定。枕身髹黑漆,枕面打磨光亮。通长 7

10、6、 宽 18.4、高 13.2 厘米(图九) 。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分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枕出 自头箱。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元狩五年以前的武帝初年)18。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湘乡牛形山一号墓南边箱 26 号,为残存的马蹄形枕端,彩绘纹饰。 内侧有方形榫眼和凹槽,为两座之间连接木枋和竹片之处。枕端外侧以红、黄色绘三角形 云雷纹,正面的中间,将两端刻成鸟头形的竹片镶嵌在堆砌的黑漆之上,鸟头作昂首状, 整个图案美观而朴实。长 17.5、厚 4.3、高 11 厘米。简报中未发表线图,有照片但不甚清 楚,所以形制的描述多依简报。葬具为二重椁三重棺,椁室分头箱、北边箱、南边箱、棺 室四部分,枕出自南

11、边箱。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早。墓葬早年被盗19。图一 A式竹木枕(湖北荆门包山 M2425)3图二 A式竹木枕(湖北江陵马山 M17)图三 A式竹木枕(湖北荆门郭店 M1T11)图四 A式竹木枕(河南信阳 M1715)4图五 A式竹木枕(湖北荆门包山 M428)图六 A式竹木枕(湖北江陵望山 M1B121)图七 A式竹木枕(湖北荆州天星观 M250)5图八 A式竹木枕(河南信阳 M2184、237)图九 A式竹木枕(湖北荆州高台 M1129)A式:枕面为全包围式。枕端无马蹄形缺。 山东临沂金雀山周氏墓群 M1441,马蹄形枕端与长方形底板之间以榫卯相接。长方 形底板长 33、宽 9.3 厘米。

12、枕端内侧凿有凹台,外高内低,外宽内窄。枕面系长条竹片制 成,每条宽 1 厘米左右,约计 10 根以上,多断损。竹片两端搭嵌在枕端凹台之中。为了防 止竹片中间凹陷折断,在底板上还挖了三对圆孔,插入三根弯成弓形的竹条以承托枕面竹 片。枕高 11.3 厘米(图一) 。葬具为单椁单棺,椁室内分棺室和边箱二部分,枕出自棺 内人头骨下。墓葬年代为西汉20。山东临沂金雀山 M2874,存枕端和长方形底板,板厚 0.8 厘米。马蹄形枕端与长方 形底板之间以榫卯相接。底板长 33、宽 11 厘米,两边各有四个直径为 0.4 厘米的小孔, 两端有凹槽。枕高 12 厘米(图一一) 。枕面应是竹篾编成,底板小孔便于固

13、定枕面。葬具 为单椁单棺,椁室分棺室和边箱二部分,枕出自棺内人头骨下。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期或晚 期21。山东诸城县西汉木椁墓 11 号,存枕端 1 块,高 12.4、宽 12 厘米。枕端中上部有一方 形卯,似为一横木插此;下端两侧,有两个方形横木插入卯内。横木残长 1421 厘米,厚 2.1、宽 1.4 厘米。枕端中部两侧,各有三个小孔,似为支撑物的孔槽(图一二) 。该墓为 夫妇合葬墓,两个椁并排放置在一个大椁室内,其内各有一棺,有共同的头箱,枕出自西 棺内一端人头骨处(头骨朽,存黑发和角笄) 。发掘简报称枕架上似有柔软的蒲草编织物覆 盖,编织物已朽不可辨,笔者推测也有可能为竹片编成。墓葬年代为

14、西汉中晚期22。6图一 A式竹木枕(山东临沂金雀山 M1441)图一一 A式竹木枕(山东临沂金雀山 M2874)图一二 A式竹木枕(山东诸城西汉墓 11 号)B 型:枕端呈拱足形。根据枕面的形态差异,可分为二亚型。 Ba 型:板式结构。枕端顶部内侧凿有凹台,以嵌入竹片拼成的枕面。7湖南长沙马益顺巷 M121,残。枕面呈长方形,中部残失。枕端呈拱足形,各由上、 下两部分组成,以榫卯方式结合。枕端之间用一横梁连接固定,顶部内侧各凿有宽 1.8、 深 0.6 厘米的凹台,以嵌入竹片枕面。枕面外直内弧,由 7 根竹片铺成,竹片之间留有空 隙,以便散气。枕面两端的竹片均用竹钉固定于枕端之上。枕身髹黑漆。

15、枕长约 60、宽 13.8、高 12.4 厘米。竹片宽 1.42.4、厚 0.6 厘米(图一三) 。葬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 分头箱、左右边箱和棺室四部分,枕出自头箱。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中段23。湖北荆门包山 M154,残存拱足形枕端。枕端顶部内侧凿有凹台,上部凿长方形卯眼。 枕端髹黑漆。宽 13.6、高 12 厘米(图一四) 。葬具为一椁二重棺,椁室分东室(头箱) 、 南室(边箱)和北室(棺室)三部分,枕出自南室。墓葬年代略晚于望山一号墓,而略早 于包山二号墓24。湖北黄州曹家冈 M564,残存拱足形枕端。顶部呈龟背形,两侧内弧,内侧凿有凹台, 下面用榫卯连接一竖撑,竖撑下接拱形足。枕端髹黑漆

16、,大部脱落。枕长不清,宽 13.4、 高 12.8 厘米(图一五) 。葬具为一椁三重棺,椁室分头箱、边箱、棺室三部分,枕出自边 箱。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前段,下限在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之前25。图一三 Ba 型竹木枕(湖南长沙马益顺巷 M121)图一四 Ba 型竹木枕(湖北荆门包山 M154)8图一五 Ba 型竹木枕(湖北黄州曹家岗 M564)Bb 型:盒式结构。 湖北荆门包山 M2430,枕身为整木凿成,呈长方盒状。盒两端外壁凿凸起的拱形足。 枕身四周外凸,顶端内侧凿浅凹台。四壁较直,内侧板直通至足部,外侧板至中下部内折 成悬平底。浅凹台之内铺竹片 6 根构成枕面。枕面呈弧形,外侧高,内侧低。竹片中间窄 两端宽,两端竹片两侧横向钻孔两排,孔径 0.25 厘米。竹片面上尚存有钻孔放线用的墨线 痕迹。盒身两端顶部与竹片圆孔相对应处,也有小圆孔。整器未髹漆。出土时盒内置半盒 花椒。枕通长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