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00055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孩子健康心理之我见一、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总是说“我不行”、“我不会做”、“以后再说”这些话 老是挂在口头上。由于孩子总觉得自己无能,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也 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都认为自己不行。 所谓自信心是指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人 具有一定的自信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开拓的行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 的事,都应放手让他做,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交给孩子办的事,就要相 信他能办好,要使孩子感到家长完全信任他,他自己从一开始就充满自 信心。 其次,要引导孩子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要适当地引

2、导 孩子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 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再次, 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一是判 断错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忽视了自己的长处;二是比自己条 件好的人比较,从而觉得自己不行;三是意志不坚强,怀疑自己的能力。 要使孩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与信心。最后,家长可以教会孩 子运用积极性的自我暗示来提高自信心。 二、如何控制孩子的不良情绪 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 力,遭遇危险是“战”或“逃”,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关键,但在

3、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 系紧张甚至冲突。 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积 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小孩情绪不稳定的常见成因: 1.父母感情不和,得不到关爱。常得到爱的抚慰的人,会较具有同 情心。缺乏爱的人会更具暴力倾向。 2.缺乏安全感,感觉被忽略的人会通过情绪暴发来引起他人的注 意。 3.受约束过严,学习压力太大。 4.过分溺爱,过分迁就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 5.过分自卑,极爱面子者易发脾气(反向)。 6.怕被欺负,过分戒备,过分敏感(过敏)。27.有时愤怒或暴力是达到控制事态的捷径(以暴易暴)。 8.大多的体罚和责备易转移到同伴(迁怒) 9

4、.父母本身情绪不稳定(感应) 10.体息时间不足 11.娱乐游戏不够。游戏、体息有松弛和平衡心理的作用,也是小 孩主要的运动形式。 12.模仿卡通片、电子游戏的攻击行为。 13.仇恨嫉妒。 14.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想要但得不到时。 15.我意识太强、自我澎胀者。 16.品行障碍(反社会、对立违抗型)。 17.精神发育迟缓。 18.多动症。 如何控制子孩的不良情绪 ? 1.针对成因,有的放矢。 2.角色扮演,扮演冲突中的另一方。 3.将骂别人的话用在自己身上(心理游戏) 4.交互抑制原理,一个人不能在同一时间产生二种不同的情绪, 喜与怒不能共存,引导出欢喜的情绪,愤怒自然就平息。 5.深呼吸,放

5、松训练。 6.想像某个你钦佩和尊敬的人面对与你相同的困境时会有什么反 应。7.寻求他人支持,向人倾诉。 8.将愤怒的情绪改道渲泄。 9.转移注意力。 10.千万别教孩子在受欺负后打自己反击战。 11.迅速带离冲突现场。 三、理解孩子的感情 有的孩子,当他们看到欢蹦乱跳的小鸡突然死去的时侯,会难过 极了。他们会伤心地大哭起来,甚至会十分认真地为小鸡举行一个隆重 严肃的葬礼。 还有一个孩子,她的小鱼死了。她难过地把它埋葬,甚至在墓前 还立了一个墓碑,自己每天要到那里去行礼、默哀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更不要有丝毫的讥笑的 表示,而应该尊重孩子这种感情,对他们的这些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6、 因为这时你尊重的是孩子的自主决定,理解的是孩子的爱的感情, 支持的是孩子的带有雏形性质的高尚行为。3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础。对 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用抽象的道理,而应以情感教育为主。 今年 2 月 23 日,清华大学一高材生用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黑 熊,造成 5 只熊不同程度受伤,消息传出,社会上一片哗然。该学生生 长在单亲家庭,是母亲所有的期望,也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但是母亲对 他的管教过度,限制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出现了心理偏差,导致过分 的举动。这件事充分说明对孩子从小进行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而让孩 子从小拥有同情心,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孩子们热爱的故

7、事爷爷孙敬修,就是这样从同情心出发,培养教 育幼小的孩子的 有一次,他看见几个小朋友正在几棵小树旁边淘气地玩耍,有的 用力摇树,有的用脚踢树,有的甚至折断树枝这时他十分生气和着 急,但他没有马上去讲些道理,更没有大声喊叫,而是轻轻地走到小树 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 孩子们一见老爷爷的这个举动,立刻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时, 故事爷爷孙敬修就对小树喃喃地说:“小树啊!你疼不疼呀?是不是被 踢伤了?是不是被摇晃得头晕了?是不是你的小手被折断了?你不要 伤心,我来给你按摩,我来给你包扎。” 这时,小朋友的脸色都变了,难过地对小树说:我们错了,我们只 知道自己玩得痛快,把你给害了你不要伤心,我们来帮助你

8、。 孩子们有的去抚摸小树,有的慰问小树,给小树唱歌,有的急忙 从家里拿来纱布给小树包扎。 孙敬修能够理解孩子的感情,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特别重视对孩子情感的理解,尤其在孩子的 幼小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情感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家长首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情感变化,不论是由忧变喜急剧变化, 还是“晴转多云”缓慢发展,都不应单纯地依据孩子的语言表述进行判 断。其次要认真地发现情感变化后面的真正原因。例如遇到挫折的孩子 由忧变喜,到底是因为增强了自信心,还是发现了暂时躲避的方法,或 者可能是找到了不正当的窍门,必须要认真分析。家长要和孩子进行交 流,这时仍然要十

9、分重视自己的情感表达,也就是做到“通情达理”、“语 重心长”。 当然,孩子在慢慢地成长,不能总是停留在情感需要为主的阶段, 应该不断地增加“理智”的内容。不过,用情感“垫底”,用情感的参与来 锻造优秀品质的各种“合金”,则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长期、复杂工程中, 永远不能忘记的。4四、孩子心情好,才能学习好 孩子要先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孩子首先整体上要有一个良 好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恐怕很 少有家长会反对,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有不少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心情 与学习割裂,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极不敏感,满脑子都是“学习,学 习”,甚至认为孩子“小小年纪,什么心情不心情

10、的”。这实际上是把孩子 看成了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心 理,家长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孩子到学校看见老师就怕得要命,他能学习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担心班上大个子同学会欺负他、劫他的钱,他 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如果一个女孩收到了男同学写给她的小条,不敢对老师家长说, 又不知如何处理,这能不影响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个子矮,或者眼睛小,或者皮肤黑,或者 长得不漂亮而忧心忡忡,他能专心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被母亲每天的唠叨和批评搞得心烦意乱,放学都不 愿意回家,宁可在外面闲逛,您能希望他踏踏实实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发现同学手里都有零花钱,出手大方,而自己囊

11、中 羞涩,因此不敢和同学一块逛街,他不能正确认识此事,很自卑,腰杆 挺不起来,会不会影响他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请同学到家里玩,被家长像审问犯罪嫌疑人一样盘 问个没完,搞得孩子很没面子,从此失掉了朋友,他痛苦万分,成绩能 不下降吗? 据我所知,有些孩子已经声明“活着没意思”了,家长还在那里跟 他说“学习呀,学习”。我对家长的这种麻木非常震惊!我见过几个家长, 孩子到了自杀的边缘,或者已经自杀过了,如此情况下,家长仍不懂得 保住孩子的性命要紧,还问我“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我真是哭 笑不得。孩子都快没了,还在这谈考试,只能说明家长已经得了极其严 重的“应试盲目症”,除了学习考试,什么都看不

12、见了。 即使是成人,当我们因为什么事情情绪正低落的时候,也难免影 响工作。何况孩子! 我们不能目中无“人”,不能要求孩子的情绪像直线一样无波动, 不能要求他们“心如古井”,“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无理要求,不近人 情。孩子既然是人,就必定有人的喜怒哀乐,而且因为是孩子,不成熟, 情绪变化会来得节奏更快,变化更剧烈。有些孩子会因为芝麻大点的小 事痛不欲生,甚至索性自杀,成人会觉得十分荒谬,于是责备这种孩子5“抗挫折能力差”。这种责备有道理,但是我们更应该理解:有些在我们 成年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里是天大的事情! 可见,作为家长,我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盯着孩子的分数,而是 注意孩子的情绪,注意

13、他的性格。 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学归来之时,先别忙着问孩子考了多少分, 应留心一下孩子的表情。如果他情绪不好,就应该询问一下:“你是不是 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我帮助吗?” 孩子说明了情况,家长应该尽可能帮助他,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他。所谓 “帮助”,应该是教会孩子具体的思路和操作方式,而不是像官僚一样做 原则指示。比如女儿收到男生的小条,就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没有什 么不恰当的行为,那你没有什么错误,这只是证明你有吸引力。你也不 能轻易认为这个男孩子是流氓,他喜欢你,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此事总 要有个了结,你可以明天私下告诉他,以后不要写这种条子,你也没有 和他交“那种

14、朋友“的意思。此事不必告诉老师。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 稳定下来。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孩子情绪波动,都是因为他们遇事不知 怎样想、怎样做,只有给他们出可接受的、可操作的主意,他们才能安 定下来,空讲道理没有用处,批评指责更是不行。孩子只有心情好,才 能学习好。希望家长都注意这个问题。 五、家庭教育是科学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人们视为经验活动。在多数人看来,支持 家庭教育活动的经验,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它通过生活中的口耳相 传、以身示范、简单模仿、体验感悟等方式而获得;它是伴随年龄的增 长而实现量的累积;它是在多次教子实践中不断修正经验并构筑各具 特色的经验体系。所以,家庭教育者的资格,可以通过社

15、会角色(父母) 的确立而自然生成,无须经过培训、考核、任命等一系列烦琐的程序; 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能够凭借儿时受教育的经验、自己的想像和观 察,把家庭教育活动纳入正常的“轨道“,使其流畅地运行。于是,家庭 教育陷入了一个悖论怪圈,人们既寄希望于通过教子成功来提升自身 和家庭(家族)的地位,获得一种永生的幸福,却又把这种理想寄托于充 满无限变数的个体经验行为中。显然,钟情于家庭教育的人们会在经验 主义沼泽中愈陷愈深。在几千年的陈陈相因中,人们对此毫无觉察,反 而广泛认同这种观念和活动程式,最终流变为一种普遍的模式。 然而,存在的并非一定就是合理的。家庭教育终究是一门科学! 在绚丽多彩的科学大

16、花园里,家庭教育这株含苞待放的花朵,经 过几代园丁的细心呵护、精心培育,花蕾已绽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 以家庭教育学科的诞生为标志,家庭教育已迈入神圣的科学殿堂,人们6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行动,也已由经验逐步转向科学。科学的行为是理 智的行为,是遵循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行为,是尊重事实的实事求是行 为。家庭教育伴随人类文明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几千年长盛 不衰,充分说明其有存在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家庭教育发生发展的逻 辑,就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就是依序展开的活动规律。 尽管人们对这种逻辑、独特性和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但认识的 幼稚,并不能成为恣意否定家庭教育科学性的理由。 科学的发育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对 一些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形成共识。当某领域的认识达到 一定程度时,便形成科学的初级形态。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已有的科 学理论无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遂产生科学论战。在辩论中,各个流派 找到一些共同点,出现融合的趋势,于是新的规范科学得以形成。就是 在这种反复中,科学水平得到提高,人类更接近真理,行为进一步得到 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