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9596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三峡长江三峡 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回顾 胡经国胡经国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是长江三峡两处大型地质灾害体。分别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和巴东县境内长江三峡江岸,扼长江航道之咽喉。总体积 2100 万立方米。具有长久崩滑历史,曾多次发生崩滑;60 年代以来又不断发生险情,稳定性很差。这两处地质灾害体一旦发生崩滑,将分别有 250 万立方米和 2000 万立方米的岩石崩滑体崩滑入长江。这必将对长江航运、三峡工程建设和上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危害性极大。它们已成为危及相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鉴于这两处大型地质灾害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2、,国务院决定对其进行防治,防治工程由地矿部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其稳定和安全。1993 年 3 月,该项防治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3 年多来,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编制了研究报告;建立和完善了监测、预警和通讯系统;对链子崖危岩体进行了局部加固,对黄腊石滑坡修建了应急地表排水系统,使崩滑险情得以缓解,并为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3 年 4 月,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圆满完成。国家科委和地矿部完成了可行性研究交接工作。应急工程和初步设计开始齐头并进。1993 年 6 月,地矿部成立了链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防治工程指挥部。1995 年,黄腊石滑坡地

3、表和地下排水工程先后圆满竣工。1997 年 8 月,链子崖危岩体主体锚固工程全面竣工。整个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接近尾声。 二、链子崖危岩体及其防治二、链子崖危岩体及其防治 、基本特点、基本特点链子崖危岩体位于西陵峡河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南岸,与新滩滑坡隔江对峙,上游距湖北秭归县城 14 公里,下游距三斗坪坝址 27 公里。链子崖危岩体是一处由许多巨大的石灰岩分离体所组成的斜坡变形体。这些巨大的石灰岩分离体由 58 条宽大裂缝切割而成。危岩体高耸陡峭,悬崖绝壁净高 117 米,倾角负 2790,总体积 330 万立方米。其底部为厚 1.64.0米、向长江倾斜的含煤地层。它构成了链子崖危岩体的软弱基座

4、。由于长期采煤,在链子崖危岩体底部形成了大面积的煤层采空区。长期以来,由于重力卸荷、水的作用和煤层采空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链子崖岩体内发育了许多宽大的裂缝,其长度和深度均达数十米至百余米,宽度达 16 米。这些宽大裂缝大部分与煤层贯通,或者形成数条弧形拉裂圈,进而形成了三大崩滑危险区段。危岩体上还满布危石。危岩体的稳定性很差。链子崖危岩体已有数百年崩滑历史。在地震、暴雨等因素作用下,一旦发生大规模崩滑,不但长江将堵江断航,而且大规模崩滑体激起的冲天巨浪,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建设,对上下游数十公里范围内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设计与施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

5、,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中国第一个重大边坡治理工程,也是中国第一个动用总理基金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989 年 2 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批示,动用总理基金,由国家科委牵头论证,地矿部组织实施。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如此巨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还被第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列为重点地质景观之一。 1、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前期准备工作60 年代初期,地矿部对链子崖危岩体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监测。从 80 年代起,国家科委、地矿部等部门和单位,就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进行了长期、反复和慎重的可行性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该项防治

6、工程在正式开工前,经历了长达 30 年的勘察、试验和论证,6 年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前期准备工程。2、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是一项技术十分复杂、难度极大的地质工程,搞好工程设计极其重要。1994 年 4 月,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设计报告通过了由地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设计报告将整个防治工程分为“5 万方”防治工程、 “7 千方”防治工程、煤层采空区防治工程、雷劈石滑坡防治工程、猴子岭防冲拦石工程等 5 个工程单元,分别进行施工。防治范围西起九子撵母沟,东至猴子岭斜坡,南至 T0裂缝,北至长江边。防治工程的主体工程是:“5 万方”危岩主体锚固工程;煤层采

7、空区承重阻滑键工程;部分危岩体支撑、拦石、排水等工程。防治工程重点是 T0T8裂缝段“5 万方”危岩主体锚固工程。设计报告对“5 万方”危岩主体,采取用预应力锚索对“5 万方”危岩主体进行锚固加固,同时对“1 万方”危岩表层进行喷网和短锚加固,对 T12裂缝进行回填等辅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方案。煤层采空区是造成 T8T12裂缝段山体开裂变形的主要原因;对其采取承重阻滑键防治方案。对位于链子崖顶部筲箕洼的雷劈石滑坡,由于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因而采取地表排水工程防治方案。对猴子岭,采取集消能止动和拦挡功能于一体的防冲拦石工程防治方案。另外,针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和稳定性,对“5 万方”危岩

8、主体设计了 3 种不同级别、不同吨位的预应力锚索方案。据测算,防治工程将投入大量劳力,混凝土 1 万立方米,块石 3 万多立方米,锚索 3.1 万吨。为了保证防治工程顺利进行,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危岩体变形位移的监测和分析,准确掌握危岩体变形位移趋势。施工开始后,立即进行现场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建立险情预警系统,以避免遭受危岩体崩滑损失。3、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工程施工按国际惯例在全国进行招标。由于防治工程意义重大,采取的施工原则是稳扎稳打、精心施工、认真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1994 年 6 月,施工队伍进场,防治工程施工拉开序幕。1995 年 5 月,主体工程动工。在 199

9、5 年内,不仅完成了前期准备工程以及锚固准备和配套工程的施工,而且完成了煤层采空区 2 号平硐承重阻滑键工程、雷劈石滑坡地表排水工程以及第一批监测工程的施工,并开始了崖顶危岩体锚固工程和 6 号平硐承重阻滑键工程的施工。、危岩体防治锚固工程施工1996 年,是整个危岩体防治工程最为关键的一年。 “5 万方”危岩主体锚固工程和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键工程施工,是这一年工程施工的重头戏和攻坚战。1997 年 8 月,经过 900 多天紧张施工, “5 万方”危岩主体锚固工程全面竣工,整个防治工程接近尾声。其中,施工单位用半年多时间,在临江绝壁百米高空,首先清除了链子崖上的危石,用 200 多吨架管搭设

10、了高 84 米的施工排架;然后完成了 50 米深的锚固钻孔 158 个;最后成功地完成了 154 根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5 万方”危岩主体被牢牢地锚固在稳定山体上。从而,创造了“国内超高超险预应力锚固施工、国内穿过溶洞和裂缝锚索施工、国内乃至国外超长大吨位锚索施工”等三大奇迹。有关专家评价说,链子崖危岩主体预应力锚索施工,从造孔、堵漏、保直、下索、注浆、张拉锁定等施工工序方面,为我国高陡边坡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填补了我国高陡边坡治理中超高度、过大缝、超长大吨位下索的预应力锚索施工的空白。据报道,链子崖危岩体防治锚固工程由两大部分组成:“7 千方”锚索工程,从 1995 年 11 月开

11、工,到 1996 年 3 月竣工。共施工垂直于岩体并深入母体的锚索 33 束,实际锁定力为每束 1000 千牛。“5 万方”锚索工程,从1996 年 3 月开工到 1997 年 8 月竣工,历时 1 年半,共施工锚索 151 束,总锚固力达 23.1 万千牛。锚固方向大部分为 210左右。链子崖危岩体防治锚固工程,虽然是我国目前高陡边坡治理中难度最大的地质工程,但由于在钻孔保直防斜、堵漏、钢绞线防腐蚀等方面,采用了先进技术和工艺;施工单位自行研制了反喷清孔新技术;而且还采用了钻孔电视监视、钻孔声波测试等先进技术,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 100%。随后,经过 4 个月观测表明

12、,链子崖危岩体已趋于稳定。链子崖危岩体防治锚固工程施工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锚固工程质量良好,达到了防治危岩体崩、滑、塌的目的。尤其是在临江绝壁边坡锚固方面,在我国同类工程施工中尚属首例,已成为我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样板工程。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9 年 2 月,经过两年多较长时间监测进一步表明,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质量稳定,效果明显。危岩体变形已趋于稳定,停止了持续 20 多年向长江临空面方向的变形,有些裂缝已逐渐闭合。、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键施工煤层采空区的防治是整个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基础工程。承重阻滑键施工就是通过开挖清理、喷

13、射混凝土、砌体墙分隔、施工短锚筋、回填浇注混凝土等施工工序,将煤层采空区各巷道填满充实。从而,在整个危岩体的基础部分形成既承重又阻滑的“键” ,以控制住整个危岩体,提高其稳定性。承重阻滑键施工对象主要是 4 条平硐及其支硐。施工单位克服了平硐施工冒顶、掉块、底鼓、片帮等困难和险情,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三、黄腊石滑坡及其防治三、黄腊石滑坡及其防治、基本特点、基本特点黄腊石滑坡(群)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城下游 1.5 公里的长江北岸。为一多类型、多层次、多次活动的大型新老滑坡群体。该滑坡体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66米和 836 米,纵长 1500 米,面积 0.85 平方公里,总体积达 1800 万立方

14、米,为一大型活动性滑坡。其中,大石板滑坡是黄腊石滑坡群中稳定性最差的滑坡,体积 420 万立方米,近期变形显著。黄腊石滑坡严重威胁巴东县城和长江航运的安全。一旦滑动,危害极大。 、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设计与施工1、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黄腊石滑坡防治以排水为主。首先施工地表排水工程;然后根据其排水效果,再确定地下排水工程布局。1994 年 6 月以前,先后完成了地表排水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地下排水工程是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期地下排水工程位于大石板滑坡前缘。该项工程主要由一个平硐、两个支硐和数十口垂向和斜向排水井组成。平硐设置在大石板滑坡带下面;在平硐前端 60 米处分别设置

15、左右两个支硐;沿支硐轴线,施工垂向和斜向排水井与支硐相通。这样,通过垂向和斜向排水井,将大石板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引进两个支硐,再由支硐导入平硐,最后由平硐排除滑坡体外。2、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黄腊石滑坡西侧奔龙溪局部沟坡的护坡和东侧税家村排水沟的开挖,是两个需要在总体工程开工以前安排的应急工程。能否在雨季前完成这两处应急工程,对该滑坡体能否安全渡汛影响极大。这两处应急工程在雨季前已提前竣工。1994 年 6 月,完成了地表排水工程施工。共完成土石方 12 万多立方米,修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 12 条,总长达 6806 米。经过汛期考验表明,地表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滑坡体安然无恙。进一步监测表明

16、,排水效果达到了设计排水能力,地表排水工程是成功的。在 1995 年内,第一期地下排水工程的施工也已基本完成。到 1996 年 12 月,完成排水沟、挡土墙、地下排水平硐 7423 米;钻孔 45 个,总计孔深 1557 米。整个地下排水工程竣工后,雨季排水观测表明,整个防治工程已取得明显效果。四、简要结论四、简要结论综上所述,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体规模巨大,崩滑历史长久,稳定性很差,危害性极大。长江三峡链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政府决策及时、正确;科研、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充分;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技术复杂、难度极大,但采用的施工技术、工艺先进,工期不长,施工质量良好;监测、预警和通讯系统完备、有效;达到了预期的防治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它不愧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国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的样板工程。它标志着中国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如此巨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2001 年 2 月 21 日于撰写于重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